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沪昆客专(云南段)尖山隧道开挖断面大,岩溶发育带频繁,选择合适的横洞转正洞施工方法,对于保证隧道安全顺利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尖山隧道横洞转正洞施工为例,从过渡段及交叉口位置的加强支护以及安全、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说明,为今后类似进正洞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1,(Z2):17-20
始发竖井作为盾构施工中重要的构筑物之一,其设计方案的选择往往受到场地条件的制约,其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后期的施工进度。对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进行探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功能的需求,对竖井结构形式和几种不同的横通道进洞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地铁隧道竖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书江 《隧道建设》2004,24(4):24-27
以某地铁隧道竖井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从竖井过渡到横通道的施工及一种全新的防水施工工艺--分区防水及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4.
在黄土长大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斜井需经过三岔口挑顶进入正洞施工,该位置围岩受力复杂,处理不好会形成长久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安全和施工质量,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已无法满足黄土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本文阐述了旬阳特长隧道1#斜井转正洞施工中,运用了"大包法"挑顶施工技术既安全又经济,保证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同时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5.
王吉华 《隧道建设》2016,36(5):606-613
沈阳地铁九号线某暗挖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穿越含建筑及生活垃圾的填埋层,该地层组成物质来源复杂,结构疏松,施工沉降难以控制,风险较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进行了补充勘察,确定了填埋层的组成成分,并提高了风险等级,进行专项设计与施工。通过分析竖井沉降原因,比选了竖井内外注浆加固措施,实施了透水井法层间滞水处理措施,完成了竖井封底;针对横通道风险特征,采取洞内深孔注浆加固、降低拱顶标高、施作临时管道内衬和洞内长短导管结合等措施,实现了横通道封端;同时,凭借监控量测、气体检测等科学手段信息化指导施工,成功解决了沉降难题,化解了工程风险。结合开挖实践以及周边道路、管线、建(构)筑物影响情况,验证了该综合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徐阳 《公路与汽运》2020,(1):121-123
结合华丽(华坪—丽江)高速公路营盘山隧道1号斜井转正洞工程实例,介绍在斜井转正洞处设置渐变段和加强段,利用门架结构作为永久性支撑结构与正洞型钢钢架形成稳定受力单元的施工方案,说明该方案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胡春停  刘艳仓 《隧道建设》2012,32(2):218-222
为实现横通道进入正洞的安全、快速施工,加快整体施工进度。以三联隧道软弱围岩三岔口段快速施工为背景,通过采取加强横洞支护参数、调整挑顶施工组织、优化施工工艺、更改三岔口段正洞设计以及加强保障制度管理等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在确保施工安全、减少成本的前提下,将挑顶时间缩短至7 d,实现了13#、14#横通道进入正洞的快速挑顶施工,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岩隧道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青  王广宏  牛刚  陈建 《隧道建设》2010,30(2):182-185,198
结合兰渝铁路大断面软岩隧道两水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横洞和大跨软岩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并对主洞与横洞交接处的加强措施和2种进洞方法各自施工方法的转化、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阐述,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得出采用“方案一”比较适合于软岩隧道横洞进主洞。  相似文献   

9.
结合北京地铁五号线磁器口至崇文门区间隧道及崇文门东站的工程实际,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该区间隧道临时施工竖井和施工横通道、崇文门车站东南风井及风道过含水砂层时所采用的施工方案,介绍了防止涌水涌砂、避免产生过大降沉的方法,以及结合具体地质情况所采取的降水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反井钻机法施工竖井工艺和技术的分析,结合宁武(宁德—武夷山)高速公路洞宫山隧道通风竖井反井法施工方案,对竖井反井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反井法在施工效率、井壁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隧道斜井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千祥 《隧道建设》2011,31(6):712-716
以包家山隧道3号斜井和秦岭1号隧道斜井工程为例,对斜井的正井法与反井法作了阐述,重点介绍反井法中排碴导洞的开挖方法、出碴方式、出碴设备、滑碴风险预防、通风方式、风管防护等内容。通过工程实践表明:1)正井法施工斜井是目前公路隧道施工斜井广泛采用的方法,一般是为增加开挖工作面而设,可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2)反井法施工斜井是为隧道的运营通风而设,施工难度较大,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要求较高,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般应采用施工方法成熟、安全的正井法。  相似文献   

12.
肖家梁隧道辅助坑道变更方案的比选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勇  吴建福 《路基工程》2010,(6):184-187
为加快隧道施工进度通常需长隧短打,而辅助坑道形式的合理选择是实现这一手段的关键。以新建的兰渝铁路肖家梁隧道工程为背景,根据各影响施工因素的比选和分析,提出了隧道辅助坑道的最优方案。并从隧道主要矛盾是瓦斯的具体情况出发,最终采用"竖井+斜井方案",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工期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全断面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道海 《隧道建设》2007,27(3):88-91
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1#隧道全长10081m,为考虑施工进度及远期运营需要,在中间左侧设置一横洞,横洞长888m。结合施工实际,介绍通过横洞进入正洞后两个工作面施工的设备配套与快速施工技术,包括爆破、开挖、装碴、运输、初次支护、二次衬砌等,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快速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罗福周  李娜 《隧道建设》2018,38(7):1095-1099
核心驱动力是促使综合管廊工程快速推进的重要动力,为有效认识综合管廊工程核心驱动力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从供应链协同的视角出发,构建包含基于实现力的基础层、基于协同力的核心层以及表现层的综合管廊工程核心驱动力模型。结合已有研究和实地调研列出核心驱动力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核心驱动力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和概括。因子分析法对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 综合管廊工程的核心驱动力由运营管理和收益能力、规划建设期各方协同力、工程与材料管理能力、战略布局及技术支撑力、融资业务能力、政府关系协同力、风险应对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资金供应能力、运营期各方协同力和政府调控能力等11个关键能力构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 协同力对推进综合管廊工程具有核心驱动作用,在保证实现力的前提下,着重培育核心驱动力能够解决综合管廊工程推进速度迟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软弱围岩无轨平导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  刘艳仓 《隧道建设》2011,31(5):610-614,619
为解决长大隧道工期紧张问题,在三联隧道洞内增设无轨平导增加多个工作面,实现正洞的"长洞短打",但无轨平导在软弱围岩地段施工缓慢。从软弱围岩无轨平导施工影响因素及原因进行分析,从作业台架、设计、施工工艺、细节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了软弱围岩无轨平导的快速施工,为长大隧道无轨运输小断面平导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行车速被广泛的应用于检验公路线形。该文对运行车速计算模型采用了一个新的思路:考虑了隧道对运行车速的影响。该研究以人为本,分析了影响隧道入口驾驶员行车速度的三个主要因素:隧道洞内外光线差值、路基宽度差值以及洞口位置,运用Origin软件统计得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运行车速计算模型。该研究完善了运行车速模型,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田坝岭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在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隧道施工中应采取以正洞地质素描为基础,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为手段,并结合水平超前探孔的隧道综合预报法,才能实现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预报。该法为贵阳-广州铁路控制性工程田坝岭隧道的快速掘进、支护措施的提前准备以及灾害事故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信息。实践证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可有效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胡江碧  江川  高小娟 《隧道建设》2020,40(Z1):17-24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区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差异特性以得到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隧道照明亮度需求,以及客观量化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与管理标准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依据,基于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理论,从驾驶视认安全、稳定和舒适性的角度,分别在道路运行条件相似的江西宜安Ⅱ级公路和青藏公路高原青藏段(公路-Ⅱ级)设计实车试验进行定量研究。1)运用CART分类方法分析实地驾驶试验数据,发现海拔高度与驾驶员正常行驶的驾驶工作负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平原区驾驶员驾驶需求最低、驾驶工作负荷度最小,海拔高度3 200~3 300 m驾驶工作负荷度居中,海拔高度4 300~4 400 m驾驶工作负荷度最大。2)通过分析得到高海拔地区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可根据海拔高度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系数和驾驶工作负荷度阈限。3)提出高海拔地区隧道照明视认需求相对于平原区的修正系数,海拔高度3 200~3 300 m时为1.2,海拔高度4 300~4 400 m时为1.8。4)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公路隧道各个特征段照明亮度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