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轮毂电机给前悬架结构设计和车辆操纵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前悬架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在可利用的空间中设计了适合轮毂电机驱动的前悬架转向节结构,并初步确定了关键硬点的坐标值;以转向轻便性为优化目标,以转向回正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车轮定位参数优化模型,并利用Isight和Adams/Car集成平台对转向节的硬点坐标值进行参数优化;对转向轻便性和转向回正性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辆的综合转向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前悬架参数是汽车的重要参数,提出了虚拟试验优化设计方法以确定这些参数。根据多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前悬架和整车虚拟样机。在ADAMS/Car中进行了两侧车轮同向跳动试验、低速回正性试验、高速回正性试验。在试验中利用ADAMS/Insight对前悬架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前后试验结果,证明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令参数选择更加合理,同时缩短设计开发周期,减少成本。  相似文献   

3.
悬架在整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好坏。为了使得初步设计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性能得到提升,论文采用多目标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前悬架进行了优化。首先在ADAMS/CAR中建立了车辆前悬架模板子系统,仿真出车轮定位参数变化曲线。接着在ADAMS/Insight模块里,设计目标选为车轮定位参数,设计变量选为前悬架硬点坐标,根据敏感度大小,对前悬架硬点坐标进行了优化,曲线对比结果显示优化有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轿车前悬架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文章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带有转向系统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修改前悬架的定位参数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研究悬架参数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优化后的悬架使得前轮定位参数基本达到一个最优值,为改进汽车操纵稳定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统汽车底盘平台进行电动轮驱动改型时,轮毂电机的布置将导致悬架硬点坐标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此须对电动轮驱动改型车悬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某传统车底盘平台的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优化目标,根据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提出两步优化方案,即首先进行主销定位参数的优化,而后再进行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角的优化。利用ISIGHT软件和全局非归一化的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NSGA-II得到的悬架参数优化解集在ADAMS/Car平台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悬架运动学特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特性曲线与原型车悬架K特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确保了改型后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受安放轮毂电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李伟  贯怀光  陈忠廷 《汽车电器》2023,(4):23-27+31
为了提高车辆的悬架K&C特性以及操纵稳定性,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更改悬架硬点来改变K特性和更改弹性件动静刚度来改变C特性。悬架在汽车底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乘用车的操纵稳定性方面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本文选取一款乘用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前悬架K&C特性和整车操纵稳定性展开分析与研究,以ADAMS/Car为平台,建立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刚体模型,更改乘用车前悬架参数,也就是硬点修改后车辆悬架K特性变化情况,最后对前悬架模型和刚体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通过分析侧倾中心、轮距、车轮外倾角、前束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性能参数在乘用车前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悬架设计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运用ADAMS/Car建立某车型前悬架模型,通过双轮同向跳动仿真试验分析悬架定位参数随车轮上下跳动的变化情况.针对仿真结果中前束角变化趋势不合理、外倾角变化范围过大的问题,运用ADAMS/Insight模块分析了转向节硬点坐标对悬架定位参数的影响程度.找出对前束角、外倾角有较大影响的硬点坐标后,通过优化分析对硬点坐标进行多次修改和迭代,找出最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某乘用车双横臂前悬架为研究对象,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其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对模型进行双轮平行跳动仿真,运用ADAMS/Insight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选取12个对悬架性能影响大的硬点坐标值作为设计变量,选取主要的5个悬架性能参数(车轮前束等)作为优化目标,对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在ADAMS/Insight中选择二阶响应面法的D-optimal优化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优化后的硬点坐标值。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双横臂前悬架各性能参数都得到了较大幅度优化,对双横臂悬架在工程中的优化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文根据空间力系平衡原理,以转向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转向节受力计算方法。此计算方法分析了在轮毂电机驱动力Mt作用下,麦弗逊悬架系统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空间力平衡方程。此计算方法可以根据悬架系统的结构参数、减振器的尺寸与性能参数和整车参数使用MATLAB快速求出轮毂电机作用在转向节上的反向力矩对转向节受力的影响,方便设计人员调整相关设计参数,确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SUV车型的前悬架响应慢,进行了前悬架的仿真优化分析,通过抬高转向器安装硬点位置可以优化前悬架侧倾转向和平跳转向的特性,减小不足转向度,提升整车响应特性,然后进行客观测试来对比指标变化,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加高转向器安装硬点可以提升整车转向响应。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转向系统硬点设计是决定转向系统结构和性能的基础,是转向系统设计之初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反复优化的过程。本文根据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转向系统结构特点,结合CATIA参数化建模思想确定转向系统各硬点;运用CATIA知识工程,以力矩波动为目标函数,设定优化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Design Table形成硬点设计模板,进行拓展设计。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最常用的电动轮--轮毂电机驱动型电动轮是在电动轮内安装轮毂电机,这将增加电动车的簧下质量,从而降低悬架响应的敏感度;汽车重心发生改变,汽车转向定位参数、制动滑移率的控制参数等都会发生改变,对车辆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设计出驱动-转向一体化的电动轮,将轮毂电机、轮内悬架、转向电机、电机悬挂装置和轮毂集成在车轮上,有效提高电动轮汽车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悬架与转向系统的硬点匹配对商用车的制动跑偏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制动过程受力的角度,分析了制动跑偏产生的机理;其次,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车型前悬架和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悬架与转向系统硬点方案对制动跑偏的影响;然后,利用商用车前悬架K&C试验台,对选取的仿真优化方案进行台架验证;最后,对选取的台架优化方案进行整车制动跑偏试验,并基于整车试验不跑偏的方案,总结出了避免制动跑偏的仿真分析和K&C台架试验管控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轿车悬架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带有转向系统的某轿车模型。通过改变汽车的质心高度、质心前后位置、前悬架刚度、整车载荷和前后轮的侧偏刚度等汽车结构参数,以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为例进行整车仿真,利用得到的仿真曲线对比分析这些汽车结构参数对操纵稳定性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轿车悬架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带有转向系统的某轿车模型。通过改变汽车的质心高度、质心前后位置、前悬架刚度、整车载荷和前后轮的侧偏刚度等汽车结构参数,以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为例进行整车仿真,利用得到的仿真曲线对比分析这些汽车结构参数对操纵稳定性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电动轮对车辆垂向振动性能的负面效应,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将轮毂电机视为动力减振器,设计了车身减振型、车轮减振型和综合减振型等不同减振方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各方案中减振系统的弹簧刚度、阻尼进行优化,并利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激励验证不同方案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的几种减振方案均可有效减小车轮和整车的垂向振动,优化车辆行驶平顺性,其中,轮毂电机同时与车身、车轴相连的综合减振型方案减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轮毂电机因其具有传动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针对轮毂电机簧下质量增加的难题,开展了对轮毂电机壳体轻量化设计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传统轮毂电机与转向节进行受力分析,以一种新的壳体集成方式去解决在有限的轮内空间内增加轮毂电机的尺寸,并在此基础上通过Hypermesh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轻量化设计,优化了壳体的应力分布、消除了部分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整体质量减轻49.29%,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FSAE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利用Adams/Car建立FSAE赛车双横臂前悬架仿真模型,通过双轮同向跳动仿真试验,分析影响悬架性能的参数值及其变化情况;利用Adams/Insight对该悬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结果修改部分硬点的坐标值;再次进行双轮同向跳动仿真试验,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悬架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有助于整车操纵稳定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某车型在急倒车急转向过程中前桥出现异响,经分析、诊断确定异响源于转向节前轮毂总成;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实测数据对比,找到了造成异响的根本原因是轮毂轴承与转向节的配合压力不足导致在急倒车急转向工况下轴承发生轴向滑动;针对轴承滑动问题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并对各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确定涂胶为临时方案、转向节结构优化为最终方案,经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为微型纯电动汽车选定了轮毂电机驱动方式,并研究其构型和参数设计.首先构建了由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能量回馈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配合的并联复合制动系统.然后进行关键部件的参数设计,先确定整车目标性能参数,再根据车辆动力学计算与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确定轮毂电机和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并进行选型.最后通过仿真与整车试验验证整车性能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