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季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效果对车辆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感至关重要。利用CFD与实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某款车型开发过程中配备传统发动机或纯电动系统时,出风道结构特征对整车除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出风格栅相对风窗玻璃的碰撞角Φ对除霜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出风冲击角和温升规律下的除霜效果,验证了结构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喷射气流环境和热力状态参数是合理设计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基本因素,二者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联关系.通过研究喷射气流出口速度、温度和环境初始温度等参数对风窗玻璃除霜的影响,分析了风窗玻璃特征点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液相率和液态分数等除霜相变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窗玻璃表面温度在除霜过程中存在3段变化,即急升段、解霜相变段和缓升段,各阶段分别决定了除霜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影响汽车前风窗玻璃除霜系统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及具体要求;通过2个商用车的实际案例,分别研究如何通过优化除霜风道和提升发动机水温,从而改进前风窗玻璃表面风速分布和出风温度,最终实现除霜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根据GB 11555-2009《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的风窗玻璃除霜除雾要求设计了一款专用于计算汽车风窗玻璃A、A′、B区域除霜比例的软件。该软件以风窗玻璃A、B区域图像和风窗玻璃实际除霜效果图像为输入参数,输出直接为A、A′、B各区域的除霜比例。针对某一特定车型风窗玻璃的开发阶段,该方法可以省去每次试验过程中要在风窗玻璃上利用三坐标仪投影出A、B区域的步骤,提高了试验效率;且在计算面积上的精度要比"数方格法"高,提高了试验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商用车前风窗和侧窗的除霜性能模拟越来越重要,为满足法规对商用车前风窗玻璃和侧窗玻璃的除霜要求,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成本,运用Fluent软件,采用K-ε数学模型对商用车某车型进行流场分析,对暖风风管进行结构改进,以优化流场,并对最终方案的前风窗玻璃和侧窗玻璃的除霜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汽车总布置设计中,参照标准法规对M1类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要求,根据N类汽(卡车)和M1类汽车人机系统的差异化,推导出N类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区域的实际需求,以及N类汽车除霜除雾系统布置的关键要素,建立N类汽车除霜布置系统的理论体系,为N类汽车总布置设计中除霜系统布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某款轿车除霜仿真三维模型。选择风道出口格栅角度为试验因子,风窗玻璃表面风速为目标函数,使用程序集成的方法,将Isight作为上层软件,集成自动网格变形软件Sculptor和CFD计算软件Star-ccm+,自动提交运算得到样本数据。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创建了汽车风窗玻璃表面暖风风速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利用混合整型优化法进行参数优化。优化后,汽车前风窗玻璃表面的除霜暖风流速分布有了明显的改善,除霜瞬态仿真结果表明,除霜速度加快,满足了国标关于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性能对除霜格栅形式、大小、位置及风道具体形式等多种参数都有很强的敏感度,是多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在初始设计基础上,通过CFD分析工具验证了口琴型前除霜格栅中间出风过小、除霜效果差的特点,通过缩短口琴型格栅靠驾驶员侧边长度,实现了中间均匀出风;优化侧除霜风道走向,实现了不改动造型面前提下的快速优化方案,最终改善了除霜性能,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省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CFD方法对汽车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车内气流的速度、温度、湿度、以及车窗玻璃的温度和空气的传热量等参数,进而对汽车前风窗玻璃除霜除雾进行数值模拟,对其除霜除雾效率和效果进行分析,为汽车除霜除雾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性能对除霜格栅的形式、大小、位置及风道具体形式等多种参数都有很强的敏感度,是多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在初始设计基础上,首先通过CFD分析工具,验证了口琴型前除霜格栅中间出风过小,除霜效果差的特点,通过缩短口琴型格栅靠驾驶员侧边长度,实现了中间均匀出风;通过优化侧除霜风道走向,实现了不改动造型面前提下的快速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除霜性能测试,验证了分析与试验的吻合度,表明在项目研发阶段利用CFD分析工具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费用,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高翔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9,31(6):35-36,40
分析客车风窗玻璃结霜的原因,探讨当前防除霜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对某微型汽车空调除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通过稳态CFD分析结果对空调除霜风管进行结构优化,并利用一维/三维瞬态耦合仿真对不同空调正温度系数(PTC)配置下除霜风温温升及风窗玻璃表面除霜瞬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为空调的流场性能优化及PTC性能选型提供有效参考,结果显示风道结构优化后配合2.5 kW功率PTC,可以满足除霜性能要求。文章提供的除霜仿真设计方法对汽车研发中空调系统除霜性能设计优化具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客车前风窗玻璃除霜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客车在高寒地区前风窗玻璃除霜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结构方案,并通过各项测试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汽车安全法规的完善,国家对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做了严格规定。运用Fluent软件,采用k-ε的RNG数学模型对某轻型客车前除霜系统进行了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找出了除霜风道设计上的不足,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改进后的除霜性能高于相关的国家标准,虚拟分析结果与实际环模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该分析方法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对风窗玻璃的外流场特性进行数值仿真,以揭示其对雨滴运动的影响。首先,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构建风窗玻璃模型的计算域,并生成网格控制域。设定边界条件,重点区域采用控制混合网格,建立风窗玻璃外流场的气流模型。然后,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气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风窗玻璃外表面的压力分布特性和附着气流速度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的风窗玻璃表面附着气流特性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接着,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气流速度和风窗玻璃倾角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变气流速度只对表面压力和附着气流流速的数值产生影响,不影响风窗玻璃表面压力分布规律和附着气流的流向规律。改变风窗玻璃倾角对外流场特性影响较大,随着风窗玻璃倾角的减小,附着气流的整体流速趋于均匀。最后,研究了不同气流速度对雨滴运动的影响,这对雨滴运动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宇 《汽车科技》2007,(4):41-42
随着汽车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国家对商用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除霜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运用Fluent软件,采用k-ε的RNG数学模型对商用车某车型进行了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找出了风道设计上的某些不足,给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和方案。改进后的暖风风管成功地通过了除霜的国家标准。分析出的结果与实际环境模拟试验结果有良好的吻合。此方法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缩短HVAC的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重卡技术的发展,对风窗玻璃安装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窗玻璃粘接工艺就在该背景下产生,该装配工艺将风窗玻璃与车身结为一体,加强了车体的刚性,同时由于粘接剂直接密封,提高了风窗玻璃的密封效果。文章对重卡风窗玻璃自动涂胶与装配的工艺进行研究,制定了适合于重卡风窗玻璃自动涂胶与装配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寒区汽车风窗玻璃的除霜取暖问题,始终被人们所重视。但限于各种因素,实际解决问题的却不多。这里所讲寒区是指自然环境温度在-30~-40℃的地区而言。国内外有关汽车风窗的除霜取暖试验的环境温度,一般均以-18~±3℃为标准。我国三北地区运营的汽车,包括进口车,在冬季遇-40  相似文献   

19.
利用STAR-CCM+三维流体分析软件对某款商用车的除霜除雾风道进行稳态CFD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各出风口分风比例未达到要求,且风窗上气流速度分布也未满足要求。通过优化除霜风道,改善了分风比例,增大了风窗上的风速,使其能达到除霜除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蒸汽发生器用于汽车挡风玻璃除雾试验,是模拟人呼出蒸汽的雾气发生设备。该设备雾气发生量对于车内湿度影响明显,从而对除雾装置性能测试的结果评判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据GB 11555-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对试验所用的蒸汽发生装置沸点热损失、鼓风机风压和排量以及蒸汽输出量等计量特性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