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修改铁路路基“三沟”标准设计的一点建议铁道部建设司刘新科天沟、侧沟、排水沟统称为“三沟”,是铁路路基的重要附属设施,对保证路基坚实稳固、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从而确保线路稳定和列车安全运行,是不可缺少的。铁道部部颁标准《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AJ1─8...  相似文献   

2.
铁路电力牵引标准设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准设计体系的研究是贯彻铁道部有关技术政策、适应当前铁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而适时开展的 ,这对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提出标准设计体系的思路是站在科学性、实用性的角度 ,用于指导标准设计的管理与编制  相似文献   

3.
任静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2):28--31
阐述标准设计是贯彻国家主要技术政策的有力工具.是国内外相关行业采取的普遍做法.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其相关行业推行标准设计的现状和特点,阐明在我国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标准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标准设计的思路、目标、体系框架和组织架构等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设计体系的建议,希望引起业界的共鸣,共同研讨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铁路改良土路基设计和施工缺乏相关标准,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以及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改良土的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出发,对改良土路基的设计及压实指标进行研究。提出改良土路基的标准设计强度应以控制路基面的变形为准,并考虑路基处于不利气候条件和施工时的强度损失,对设计强度作相应提高;建议改良土强度采用改良土养生7d的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并考虑延迟压实的影响,留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为了确保路基压实质量检测的快捷性、有效性及可控性,建议改良土路基的压实指标采用压实度和改良土掺入料的掺入量,并且在压实度的计算中采用与现场施工等时的室内最大干密度。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防排水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工程防排水体系构成及关键技术指标或参数,提出我国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工程防排水体系的初步构架与技术特征.研究结论:提出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防排水体系构成,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的路基填料水稳性检测标准、路基面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技术条件、地下排水结构及其维修、路基防排水工程系统优化4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作为我国铁路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路基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对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的总结与展望,系统提出了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总体架构,明确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建立了以岩土动静力特征识别、参数化设计与基于岩土动力学特征的智能机械作业控制为主线的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出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与建设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及重点发展方向,可为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7.
<正>邮发代号82-765刊号CN11-2987/U ISSN1004-2954《铁道标准设计》创办于1957年,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铁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内容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与地下工程、机务、电力、电力牵引、通  相似文献   

8.
回顾 5 0年铁路标准设计工作取得的成绩 ,总结标准设计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强和改进当前形势下标准设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系统归纳总结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形成、发展、完善的历程和高速铁路路基建设10年来在地基处理、路基结构层设计和填筑、路堤式路堑、过渡段、路基边坡支挡防护和防排水、路基结构与附属电缆沟槽和接触网支柱等基础的系统集成、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等方面变革和发展取得的成就,指出正是高速铁路对路基工程刚度和变形的严苛要求,促进了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和不断进步,强化了路基结构物的建造理念,凝聚了路基结构物的生命力;同时,在非饱和土、膨胀土(岩)等方面阐释路基建设过程中仍需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希冀本文有助于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路基建造水平,增强满足列车安全、高速、舒适运营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标准设计是铁路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与作用已得到有关方面公认。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体制与机构的改革,标准设计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新的困难。专业院标准设计研究会在本文中,概括总结了铁路标准设计45年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解决标准设计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路与建议,无疑对铁路标准设计工作的深化改革和推动标准设计事业的发展会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及货车技术的发展,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中规定的铁路标准活载已不能完全满足重载铁路设计的需要.以西北某新建I级铁路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ZH活载作用以及列车行驶速度对铁路路基基床厚度的影响,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厚度、类型及压实标准的选用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秦沈客运专线新建车站排水设计在验交时存在的不同意见,从车站站型布置、路基结构、站线轨道标准、排水设计特点与既有养护维修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客运专线新建车站站型布置、路基结构,站线轨道标准、排水设计与站线养护维修方式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详细阐述了客运专线路基结构所采用的多层结构系统的设计、验收标准,并介绍了法国、德国等欧洲各国及日本新干线等世界各国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提出了我国在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建设方面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基于概率统计论以可靠指标β和失效概率Ff,考虑计算参数的均值同时也考虑了各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不同于以往以容许应力为基础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针对铁路路基本体的结构特点,从概率统计的原理出发,对铁路路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提出以基床表层变形控制的铁路路基基床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以瑞典条分法为功能函数铁路路基边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利用分离函数建立铁路路基边坡实用设计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现行铁路标准、运营和在建电气化铁路的现状,对200km/h及以下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区间路基常用接触网支柱进行分析归纳,提出电气化铁路区间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建议值;对区间路基电缆槽设置的4种方案,进行系统优缺点对比分析;给出路肩设置电缆槽时路基面宽度及加宽值的计算公式,指出了最佳设置方案,并计算出最佳组合设置方案的路基面宽度值,给出I级重型200 km/h及160 km/h铁路路基面设计图式,以期为相关规范标准的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态变形模量E_(vd)标准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系统介绍国外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标准和检测手段的发展历程 ,阐明动态变形模量Evd 标准已成为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标准的发展趋势 ,论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采用Evd 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轴重货运车辆轴距小的技术特点,分析重载铁路路基承受列车荷载的空间分布规律;基于列车荷载引起路基累积变形效应区沿深度的变化机制,讨论主要承受列车荷载的基床结构与路基填料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工程设计的强度、变形、长期稳定性控制要求,探讨40 t超大轴重下基床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表明:提出的“4Z1800/2400”四轴标准轴型荷载模式能较好反映超大轴重列车荷载的路基应力叠加效应;建立的路基累积变形效应不超过基床厚度的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荷载与填料多因素的影响,是对单因素应力比值法的完善。以累积变形处于缓慢收敛状态的长期稳定性为主控因素,提出轴重40 t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层状结构设计指标建议:基床厚度3.5 m,对应基床以下路基K30不低于110 MPa/m;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强化,厚度0.7 m,要求基床底层K30大于等于130 MPa/m。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与传统有碴轨道相比,客运专线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后,对路基工程的沉降变形控制、基床结构、过渡段设置及铺设前的综合评估有明显的差别。本文在调研分析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沉降变形控制中工后(残余)沉降的概念、标准、组成及控制方法,路基基床承受的动应力水平及传递规律,不同工程类型衔接处过渡段的设置形式、长度及设置方法;无碴轨道铺设前的沉降观测分析方法及评判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并参照客运专线工程设计国际咨询成果资料,结合我国多条客运专线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指导客运专线路基地段无碴轨道设计与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截止2019年,我国已建成高速铁路3.5万km,其中路基长度约1万km,涵盖我国由南到北、从东到西,除西藏地区外的不同气候、不同地貌、不同地形、不同地质区域。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极大促进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取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1)建立了一套无砟轨道铁路路基设计理论;(2)建立了路基与桥、隧等构筑物连接刚度协调匹配的技术体系;(3)创新了不同区域、复杂环境、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毫米级沉降变形控制技术;(4)创新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稳定状态长期保持技术。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BIM的三维铁路路基建模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推进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铁路设计行业大力推进BIM技术研究。通过对现阶段铁路站前专业BIM技术应用实例和路基二维辅助设计方法的广泛调研,提出一种基于运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铁路路基辅助设计软件的建模方法,结合川藏线拉林段路基区间,完成建模流程和设计成果的展示。实践表明,三维设计有助于设计人员更为全面直观了解实际工程结构,新增可视化效果,提高设计精确性,为铁路路基设计行业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运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