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所谓“禁牌”,指的是许多城市以名目繁多的理由不给摩托车上牌照。此遭极毒,能有效地遏制摩托车消费,进而遏制摩托车的生产。而炮轰,非至登峰造极之时不能采取的激进行为。在此振臂喊出要炮轰“禁牌”,可见其事态之严峻,之紧迫,之刻不容缓。在中国,摩托车行业能以生存并小有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也算得上一桩“世界之最”。对摩托车,尽管市场基础良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委员邓乃扬向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一份书面发言,建议打破人为限制,让摩托车顺利驶入城市。这是恶名远扬的“禁牌”第一次被全国“两会”之一的政协会议所关注。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长沙、成都、锦州相继宣布暂停申报摩托车牌照,此外还有许多城市的官员们正磨刀霍霍,禁牌令即将发出,真所谓——  相似文献   

3.
编辑先生: 看到贵刊今年第2期刊登的“炮轰‘禁牌’”一文后,很是过瘾,庆幸终于有人把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说穿了。其实,我对“禁牌”类规定早有抵触,苦于难以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字,故只好忍气吞声埋在心里,读到该文,也算出了一口气。我认为,对摩托车行业而言,“禁牌”事大,等于是对摩托车行业的变相封杀,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地方管理部门的无能。只是片面地认识问题,进而宣布对摩托车“禁牌”,无论哪个城市的理由都是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禁牌”已成近年来业内的热门话题,它给摩托车行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冲击,并且差一点断送了我最爱的选择(我在《摩托车信息》2001年第6期“艰辛摩托梦”一文中已述及此事)。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禁牌”声,摩托车行业真的会被窒息或剿灭吗?我急迫地想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真是天遂人愿,最近,母亲参加一个考察组赴东南沿海学  相似文献   

5.
王立三 《摩托车》2005,(4):17-17
福建省闽侯的摩托车牌终于解禁了,犹如一声惊雷,在短期内,2000辆摩托车在闽侯市放牌被“抢空”,群众奔走相告。它宣告:城市禁牌、限牌不得人心,违背群众意志的事是不能长久的。城市禁牌、限牌给摩托车工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扩散到170多个城市禁牌、限牌,每年影响摩托车的销售  相似文献   

6.
"禁牌"杂感     
近几年来,在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股对摩托车的“禁牌”旋风。2000年,在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不到一年,作为西部大开发前哨及中心城市的西安也于7月1日起施行“禁牌”。  相似文献   

7.
“禁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禁牌”初出炉时,由于严重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性,在摩托车行业内惨遭痛砭。然而“禁牌”行为带有强烈的长官意志和强权意味,任何激烈的言辞也难伤及毫发,人们在“屡战屡败”中从无望到绝望。可谓“撼山易,撼‘禁牌’难”!  相似文献   

8.
吾心善良。原本以为,随着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WTO的基本精神便能在各种经济层面顺利落实,部分城市对摩托车实施“禁牌”这有悖于WTO基本精神的政府行为必将改弦更张,城市“禁牌”时日不多,气数快尽。然则,吾到底大错而特错,因为时到今日,WTO基本精神不但没使蔓延各地的“禁牌”行为有所收敛,倒还肆无忌惮起来。忧虑平添,愁思无限。最令人刻骨铭心的痛是:今年1月7日,号称中国摩托城的南宁市竟然也推出了“禁牌”措施,对摩托车痛下杀手。面对此遭,人们不能不有这样的感慨,城市摩托车市场的“最后一块  相似文献   

9.
1月6日,南宁市政府下达“禁摩令”:全市从1月10日起停止摩托车注册登记。至此,全国已有104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停牌或限牌(其中禁止上牌的城市69个,限牌或禁行的城市28个,限制助力车、二冲程上牌的城市7个)。消息传出,摩托车业界一片哗然,无不深感震惊、愤懑、焦虑、遗憾和不可理解。众所周知,摩托车作为轻便交通工具,由于具有快捷、省力、方便、灵活、经济、适用、通过能力强、便于存放等优势和代步、贩运、运动、竞技、兜风、赏玩等功能,以及舒适、刺激、操作简便等特点,深受城乡居民喜爱。南宁下达“禁摩令”的当天,全市掀起抢购热潮,三天之内抢注牌照29791辆,这便  相似文献   

10.
施善昌 《摩托车》2004,(11):11-12
城市禁止摩托车上牌照,看似影响了摩托车的生产、供应、销售,对摩托车行业的发展颇为不利。其实,由于禁摩的同时,也禁掉了摩托车作为个人交通工具这一主要功能,所以,因禁摩而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摩托车的使用者——最大多数的改革开放受益者。这也是我们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中讨论因“禁摩”而引发的种种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禁牌”一词让多少热爱摩托车的民众和从事摩托车产业的仁人志士们为之心寒,为之愤慨,同时也为之不解。数年前,在我们国家突然兴起了一股摩托车“禁牌”的风潮。先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后是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连一些县级城镇也争先效仿,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新闻社2002年1月12日消息,被人称为“骑在摩托车背上的南宁市”,在1月7日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后宣布:从10日零时起,不再允许摩托车入户。这就是说,“摩托城”南宁开始了强力“禁牌”,后果将是,此次“禁牌”如能如期实现预定目标,十年后南宁市将少凶摩托车踪迹。南宁市对摩托车“从英雄到狗熊”的转变似乎来得太突然,并且很不是时候。人们不能不注意到,南宁市  相似文献   

13.
细心的读者定会发现,本刊近几期连续刊发了有关“禁牌”的文章,很有点“重症下猛药”的意味。事实亦正是如此,大中城市连同小城镇对摩托车的“禁牌”,已对摩托车行业造成了致命伤,任其存在乃至发展下去,必然会将我国的新兴摩托车产业扼杀于摇篮,我们不得不出以重拳,力图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争得一个满意的生存发展空间。然则,过去论及“禁牌”的严重性,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多,抑或是仅存于大城市,摩托车尚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回旋余地。看来,这种侥幸也行将成为历史。有一在摩企公干摩托车销售的朋友,长驻外地,日前打电话来诉苦道:“‘禁牌’近乎于瘟疫,蔓延好快,原来想只有大城市才有‘禁牌’的可能,殊不料如今不仅大城市禁,中小城市禁,连小城镇也开始禁了,看来这摩托车销售乃至摩托车生产都没法搞、也没必要搞了。”这顿牢骚话让我乍舌,大中城市“禁牌”尚在理乱之中,中小城镇又来添乱,好个“旧愁来消,又添新恨”。想来这个事件并非独立个体,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倘若这个推断没错,那中国摩托车行业必遭灭顶之灾,因为曾经寄予愿望的农村摩托车市场尚未成长起来便会烟消云散。悲乎,中国摩托!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我国大中城市加快了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招至部分群众(主要为摩托车爱好者)的不理解甚至反对、指责,《摩托车信息》刊登了不少反对“禁限”的文章而不见异议者,我个人认为有必要站在政府的角度上为“禁限”政策正名,消除群众的不理解情绪,以期达到共识。我所在的北方某市从1998年禁止摩托车上牌,但部分人  相似文献   

15.
微播报     
@新大洲本田:【好消息:珠海摩托解禁】从10月1日起,珠海将开放摩托车上牌。20年来,一刀切的禁牌政策致使无牌、无证车辆增多,而高强度的执法又引发暴力抗法,激发社会矛盾。在薄弱的公共交通系统助推的摩托车需求背后,是各股力量的博弈。敢为人先的特区对摩托车管理方式的转变,为城市的摩托车管理带来了新思路。v身份:新大洲木田摩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及部分城市摩托车“禁牌令”的陆续出台,我国摩托车的销售市场也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作为一位山区农村的摩托车拥有者,更是一位爱好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转移潮流的强劲势头。通过和其他摩托车拥有者的交谈中得知,绝大多数的摩友和本人的感受一样,对自己购入的摩托车根本不满意。由于单凭爱好或者需要,在几乎  相似文献   

17.
小范 《摩托车》2004,(3):57
摩托车真正成为一种挑战自我与运动极限的锋利武器后,它也逐渐地成为火光与闪电一样引人注目的传奇。城市纷纷限牌、禁牌,导致摩托车在大中城市的销售遇到一定困难。还好,有广阔的农村天地接纳着如潮水一般奔涌的车流。在这里,我无意去争辩什么,或者改变什么,更多的就在于去  相似文献   

18.
说起摩托车,我可算是个超级车迷了。我对摩托车的感情用“痴迷”来形容可以说一点也不夸张。不管它是一辆怎样的车,只要是摩托车就能使我为之心动,而大排量摩托车更是让我心仪已久。在我们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西部小城里,很难见到超大排量的摩托车。一次我正在吃饭,一位摩友突然打电话来说:“快来,××车行里有一辆雅马哈1300旅行车。”我一  相似文献   

19.
近来,哈尔滨市集中整治违法上道行驶摩托车的专项整治行动逐渐深入。据统计,该市现有摩托车超过5000辆(不含无牌无证车),其中哈尔滨市市区在籍摩托车约占35%,外县(市)在籍的摩托车占65%。这些在路上行驶的有牌证摩托车主要有3种情况:2003年来为残疾人办理落户的代步车;按国家以旧更新政策办理牌照的车辆;该市周边县(市)登记注册牌照的车辆。驾驶这些摩托车的人员主要是下岗待业人员、残疾人、周边县(市)闲散人员和农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12亿多人口中,农村就占有9亿多,可以说,农村市场将是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目前及未来摩托车行业的主战场.尤其是现在国内几十个城市相继对摩托车实行禁牌或限牌以来,众多业内人士多次发出呼吁开拓农村摩托车市场,也有不少摩托车厂家和商家针对农村摩托车市场花了不少心血,事情也没少做,但收效甚微.目前农村摩托车市场不旺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