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11,(30):22-23
为了满足欧IV~欧VI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它是通过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尽量在机内控制微粒PM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辛木 《汽车与配件》2011,(17):19-23
为了满足欧IV到欧VI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它是通过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尽量在机内控制微粒PM的产生,而在机外后处理过程中,采用尿素溶液对氮氧化物NOx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这一技术路线在欧洲占主流,欧洲长途载货车几乎全部采用这一方案,相关生产企业主要有康明斯、马克、  相似文献   

3.
重型柴油机达到国Ⅳ标准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优化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路线,二是废气再循环(EGR)+排气微粒过滤器(DPF)路线。本文对这两条技术路线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分析了两条技术路线的优缺点。针对SCR技术路线的实施,本文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车用柴油机满足国IV排放阶段技术路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两条满足国IV排放阶段的技术路线,并对这两条技术路线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路线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5.
杨冀 《汽车运用》2014,(11):29-29
车用尿素是重卡达标的必备产品国内柴油机生产厂家为达到日趋严格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从国IV开始,除采取改进燃油喷射系统、优化燃烧过程等机内净化措施外,还增加了机外后处理装置。目前,国内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主流技术路线主要有2种:一是机内优化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路线;二是废气再循环(EGR)+柴油微粒捕捉器/氧化催化转换器(DPF/DOC)路线。由于采用SCR技术的国IV柴油机具有改动小、燃油要求较低等优点,更适应国内目前柴油品质相刈较差、含硫量较高的现状,且燃油经济性比EGR技术好,在技术升级连续性上具有优势;此外,SCR系统的催化器耐久性好且不存在堵塞的风险,因此,国内重卡生产厂家为应对国IV排放标准要求,大多都采用了SCR的后处理技术。但使用SCR后处理技术的柴油车必须添加尿索溶液作为催化还原剂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通过车用尿素溶液与SCR技术的共同作用,在优化柴油机性能和减少燃料消耗的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成本(通常车用尿素溶液的平均消耗量约为柴油消耗量的5%)。  相似文献   

6.
当今业内众所周知,为了满足欧Ⅳ~欧Ⅵ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它是通过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尽量在机内控制微粒  相似文献   

7.
欧Ⅵ技术路线升级各国家地区采取的升级策略有很多,欧洲大部分地区是在欧ⅤSCR技术基础上增加DPF和EGR技术,而美国的USEPA2010是在USEPA2007的基础上增加DPF+EGR+SCR技术. 如果要满足欧Ⅵ的排放要求,发动机本体和后处理都要做技术升级.首先发动机本体要有先进的燃烧系统和燃油喷射系统做保证,最大喷射压力高达2000bar(一般采用高压共轨技术);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两级增压和EGR+中冷技术在很多主机厂也会被用到;另外,可能增加后喷保证DPF再生.  相似文献   

8.
国Ⅳ排放,国内主流厂家比较认可SCR技术路线。预计国Ⅳ时代,高速物流用牵引车会采用SCR技术路线,而对于中短途载货车及自卸车将会采用EGR+DPF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我国重型车满足欧IV/V标准的技术路线有EGR+DPF系统和SCR系统,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得出SCR系统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情况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司康 《重型汽车》2011,(4):24-27
为了满足欧Ⅳ~欧Ⅵ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其二是"EGR+DOC/DPF/POC(废气再循环+柴油氧化催化器/柴油颗粒过滤器/颗粒氧化催化器)"技术路线。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笔者在近期发表的"欧Ⅳ及之后中重型柴油机排放控制两大主要技术路线对比评介"一文中有过很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就两种技术路线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