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缓解我国校园的静态交通问题,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为例,通过调研校园停车特性以及现状停车问题,在对停车预测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校园静态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布局,并提出了开发利用体育场地下空间资源解决校园停车难的规划方案,净化地面交通,保护校园环境。研究可为未来其他高校的静态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源 《交通与运输》2020,36(1):9-12
由于建设年代早等多种原因,国内高校老校区普遍道路狭窄、建筑密集、师生众多,由此产生了停车资源短缺、人车冲突严重等问题,校园品质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基于高校老校区有限的交通资源和较大的交通需求,从回归校园交通本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慢行优先区的校园总体交通组织方案,优先保障特定区域的慢行交通,实现校园内交通需求的差异化满足。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为案例,重新划定了校园空间,形成内部为慢行优先区的核心区域,外围机动车道路环绕的整体交通格局,并提出配套的机动车停车组织方案和道路优化设计方案,保障校园交通在有限空间内的有序、安全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交通规划研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华 《城市交通》2004,2(2):10-14
针对城市CBD地区的交通特殊性和重要性,从交通现状特征分析、交通供需平衡分析、交通战略规划及综合交通系统详细规划,直至关键节点的交通工程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以及管理措施等各个层面详细研究CBD地区交通,并提出一套操作性强的CBD交通规划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德宏  汪浩 《ITS通讯》2001,(4):34-38
新加坡国土狭小,却以其健全发达的交通路网和前瞻性的交通规划管理,为高密度的人流与车辆提供着优质的服务。其中,富有成效地开发和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是新加坡在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实践中引人注目的一环。本将着眼于智能交通系统在新加坡应用与发展的现状,着重介绍其智能交通系统构架中各项交通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功效。希望智能交通系统在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能为中国大陆现代化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尚处于摸索阶段。在中等城市中慢行交通占有更高的比例,通过分析中等城市自身发展特点来规划慢行交通,使之提升城市空间功能,创建宜居环境。以渭南市为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在"交通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构建与编制工程已全面开展.目前对于交通强国背景下小城镇交通规划研究多为单一角度,不够全面和系统.分析新形势下综合交通的发展重点,从"人性化""综合化""生态化""规划协调"四方面探究小城镇交通规划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小城镇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居民、道路、交通空间为核心需求对小城镇交通规划产生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探索新背景下小城镇交通规划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引领我国小城镇的交通发展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7.
为营造和谐、安全、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在咸宁市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引入交通静化技术。首先,指出交通静化技术的内涵和工程措施。然后,解读咸宁市旅游区空间布局,并着重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特征。最后,从宏观交通宁静带与交通宁静区划分、中观交通宁静廊道构建及微观交通静化措施应用三个方面对旅游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8.
城市开发过程中,构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协调交通系统要素,使城市交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分析交通系统关键要素及其与环境问的关系入手,分别从土地利用整合、路网规划布局、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交通政策制定、交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以绿色交通为目标的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基于该方法完成共青城的交通规划设计。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利于促进绿色交通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以交通效率最大化和交通系统内部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理想点法求解模型。以长春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优化后的交通结构体现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新白云国际机场物流园区交通衔接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安  戴炜 《城市交通》2004,2(3):39-42
为了配合广州机场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实施,本文采用科学规划与交通仿真模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先行开展物流园区交通衔接规划,处理好园区交通系统本身、园区内外的交通衔接关系,以保障机场.机场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客货运交通的畅顺,提高地区与城市的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