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6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炎症相关因子COX-2(环氧合酶-2)、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NF-κB(核转录因子-κB)、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的表达水平,海马CA1区神经元改变及罗格列酮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机制及PPAR-γ激动剂在高血压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雄性56周SHR及威斯塔京都大鼠(WKY)各1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生理盐水2mL/d灌胃)和Ros组[罗格列酮5mg/(kg·d)溶于2mL生理盐水中灌胃],每组各5只,各组给药8周,至64周龄时处死取脑。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COX-2、MC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64周龄SHR大鼠海马区PPAR-γ蛋白表达降低,NF-κB活化(P<0.05),MCP-1及COX-2表达升高(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减少(P<0.05),罗格列酮通过升高PPAR-γ表达,降低NF-κB、MCP-1及COX-2表达,逆转了SHR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结论 SHR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明显,NF-κB、MCP-1、COX-2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罗格列酮可通过活化PPAR-γ通路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ETH)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0.5、1.0、2.0 mg/kg的METH或生理盐水,在每天的Morris水迷宫行为学习前腹腔注射给药,连续5 d,每天4轮的定位航行实验训练,最后一次训练完24 h后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观察不同剂量METH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测试后立即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剥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中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相比盐水组小鼠,1.0 mg/kg METH组小鼠爬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P<0.05)、穿台次数(P<0.05)明显增加;0.5、2.0 mg/kg METH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但是0.5 mg/kg METH组小鼠呈现记忆促进趋势,而2.0 mg/kg METH组小鼠呈现记忆破坏趋势;1.0 mg/kg METH组小鼠明显伴随海马中p-ERK1/2(P<0.05)、p-CREB(P<0.05)水平的增高。结论 1.0 mg/kg METH明显提高小鼠空间学习能力及记忆水平;在0.5、1.0、2.0 mg/kg的METH三个剂量之间,METH的效应呈倒U曲线型;海马中ERK1/2、CREB可能参与METH诱导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慢性铝中毒造成老年痴呆小鼠模型。观察复方中药脑尔康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探讨其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及保护神经元的抗痴呆作用机理。方法 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 60只 ,随机分为 6组 ,除空白组外 ,连续造模 50d后 ,每组随机取 3只 ,用HE染色法 ,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数量及形态 ,其余动物迅速断头取脑 ,冰台分离海马及皮层 ,检测各自的胆碱脂酶活性。结果 模型组AchE活性明显增高 (P <0 0 1 ) ,用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 ,除小剂量组外AchE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 ) ;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空白组 (P <0 0 1 ) ,可见神经元脱失 ,并有胶质细胞增生。用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 ,只有中药大、中剂量组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脑尔康能明显降低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皮层及海马AchE活性 ,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快速老化小鼠的学习记忆缺陷及其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快速老化小鼠(SAMP8)模拟老年痴呆,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探讨其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10月龄SAMP8,并用同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常对照。用水迷路检测近记忆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线粒体膜电位和ATP酶活力,观察线粒体功能;检测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观察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其全身性氧化应激状况。结果与SAMR1相比,SAMP8出现明显的衰老体征,其近记忆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弱,具有衰老和痴呆特征;皮层线粒体膜电位和ATP酶活力显著降低,海马ChAT活力显著下降,AChE活力显著升高,血清SOD活力稍有增高。结论SAMP8可以很好地模拟老年痴呆,其机制包括大脑皮层线粒体功能降低、海马胆碱能神经功能下降以及氧化应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6、32、6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炎症相关因子COX-2(环氧合酶-2)、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NF-κB(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水平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改变,探讨增龄性高血压脑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雄性SHR及正常对照威斯塔京都大鼠(WKY)各15只,各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6周组、32周组和64周组。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Real time PCR法检测海马COX-2、MC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年龄升高,SHR大鼠SBP明显升高,海马区NF-κB表达及MCP-1、COX-2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增龄和血压升高,SHR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明显;NF-κB活化及MCP-1、COX-2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认知下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高脂高糖饮食持续喂养老年大鼠,建立T2DM大鼠模型,继而运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脑脊液微透析及ELISA技术、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筛选出继发AD损伤大鼠并病理鉴定。结果与单纯T2DM组及普通饮食组比较,T2DM+AD组大鼠存在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T2DM+AD组大鼠海马区域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水平显著升高;且该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灌流乙酰胆碱(Ach)所引发的动作电位频率显著降低。结论持续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致阿尔茨海默病损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aspirin)通过抑制脑内炎症反应对颞叶癫痫(TLE)慢性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海马神经再生角度初探其机制。方法匹鲁卡品(pilocarpine)制作小鼠TLE模型,在慢性期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阿司匹林(20、60、80mg/kg)或同体积生理盐水,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海马环氧化物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观察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变化,BrdU+C-fos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齿状回新生细胞的功能整合。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s)ANOVA比较各组水迷宫潜伏期,One-way ANOVA方法分析各组染色阳性细胞计数结果。结果腹腔注射60、80mg/kg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海马COX-2和PGE2的表达(P<0.01)。与正常同龄对照组比较,TLE慢性期动物在Morris水迷宫任务中的表现明显下降,而与生理盐水注射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治疗组明显缩短了定位航行实验第3~5天的潜伏期并提高了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目的象限的时间比例(P<0.01)。BrdU+C-fos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动物齿状回双标细胞数量较生理盐水注射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改善TLE慢性期小鼠空间记忆能力。通过抑制脑内炎症反应、改善齿状回微环境,促进海马功能性神经再生可能是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背侧海马齿状回5-HT_(1A)受体在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盐酸6-羟基多巴(6-OHDA)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完全损毁制备PD模型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假手术组和MFB毁损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和腹侧被盖区(VTA)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元的数量;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背侧海马齿状回(DG)局部给予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或拮抗剂WAY-100635对假手术组和MFB毁损组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其焦虑相关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PD组损毁侧SNc中的TH-ir神经元完全缺失,而VTA中TH-ir神经元的数目则显著减少到未损毁侧的(34±2)%;在旷场实验中大鼠的自发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能力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并且在旷场实验中央区停留时间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缩短,即诱发大鼠的焦虑样行为。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对大鼠的自发运动均无影响。假手术组大鼠背侧海马DG内微量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或拮抗剂WAY-100635,均对其焦虑样行为没有影响;而MFB毁损大鼠的背侧海马DG内微量注射8-OH-DPAT,其在旷场试验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延长,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即改善焦虑样行为;MFB毁损大鼠的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对其焦虑样行为无影响;6-OHDA单侧完全损毁MFB组损伤侧的纹状体、mPFC、杏仁核和腹侧海马内DA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5-HT和NA含量没有变化。结论6-OHDA单侧完全损毁MFB导致SNc的DA能神经元完全损毁,VTA DA能神经元部分损毁;损伤侧的纹状体、mPFC、杏仁核和腹侧海马内DA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且出现焦虑样行为;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可改善MFB毁损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但对假手术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处理通过P38MAPK通路调控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4-VO)法制作脑缺血模型,随机将128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CIP组)、脑缺血后处理+P38MAPK抑制剂组(SB203580组),每组再分为6、24、48、72h四个时间点。应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各时间点神经元的形态及存活神经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海马CA1区磷酸化P38MAPK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P38MAPK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CIR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破坏,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下降,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加,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与CIR组比较,CIP组和SB203580组神经元结构改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磷酸化P38MAPK各时间点表达水平下降,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与CIP组比较,SB203580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磷酸化P38MAPK各时间点表达水平下降,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调控自噬,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小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大剂量组(D组),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 min再灌注24 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CAM-1及NF-κB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CAM-1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ICAM-1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ICAM-1及NF-κB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ICAM-1与NF-κB基因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退变髓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与退变髓核细胞并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胶原蛋白Ⅱ(collagenⅡ)的表达;分别采用20、40、60、80μg/mL的黄芪甲苷处理细胞,通过CCK-8和MTT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GC-1α)的表达及其乙酰化和磷酸化水平;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β-galactosidase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髓核细胞相比,退变髓核组织中坏死细胞更多,且collagenⅡ表达降低;细胞经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处理后,40μg/mL黄芪甲苷不仅能显著提高退变髓核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而且能上调细胞中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和PGC-1α磷酸化水平,下调PGC-1α乙酰化水平,增加SOD和ATP含量,降低MDA和β-galactosidase含量。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髓核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ESC)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CA1区树突长度、分支及树突棘密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2VO模型+30mg/(kg·d)ESC干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选给药满1、2、4、8周4个时间点,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BDNF的表达,高尔基染色观察神经元树突长度、分支及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实验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大锥体细胞树突长度、分支及树突棘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海马CA1区大锥体细胞树突分支及长度、树突棘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和模型组海马区BDNF含量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实验组海马区BDNF含量较模型组增多(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延缓大鼠慢性脑缺血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DNF表达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早期脑损伤及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H组、DMSO+SAH(二甲基亚砜)组、U0126+SAH组(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共4组,每组各12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PIC)法制作SAH模型,分别于造模前30min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MSO、U0126溶液0.5mL/只,于24h处死。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ing检测海马区ERK及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SAH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ERK及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SAH模型组比较,U0126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较SAH组减少(P<0.05),ERK信号信号通路被抑制,相应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可以抑制神经细胞自噬,加重SAH的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舒眠胶囊中枢镇静催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地西泮组及舒眠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雄性昆明小鼠连续灌胃给药,分别进行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上和阈下剂量睡眠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350 mg/(kg·d)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造模后按实验分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体质量变化,旷场实验测试大鼠运动总路程和站立次数;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5-HT_(1A)受体(5-HT_(1A )R)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连续给药14 d,1.6、3.2、6.4 mg/(kg·d)舒眠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活动次数及站立次数(P<0.01),高剂量组明显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持续时间(P<0.01);舒眠胶囊各剂量组可剂量依赖性升高小鼠脑组织GABA水平(P<0.05),高、中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小鼠海马Glu水平(P<0.05),高剂量组明显降低皮质Glu水平(P<0.05)。失眠模型大鼠出现活动萎靡不振,昼夜活动节律消失,毛发变硬,粗糙无光泽,掉毛现象严重,体质量减轻等现象;连续给药7 d,舒眠胶囊各剂量组大鼠精神状况得到改善,毛发相对润泽,掉毛现象改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PCPA后,大鼠体质量增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眠胶囊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量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距离延长,海马5-HT_(1A)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地西泮组和舒眠胶囊各剂量组运动距离显著减少(P<0.01),且地西泮及舒眠胶囊高、中剂量组海马5-HT_(1A)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舒眠胶囊有镇静、催眠、改善实验性动物失眠等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大脑组织GABA水平,降低Glu含量,上调海马5-HT_(1A)R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对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后24h,皮下接种THP1细胞,建立SCID小鼠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随机分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的疫苗成分为不完全弗氏佐剂,辅助T细胞表位组的疫苗成分为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WT1多肽组的疫苗成分为WT1多肽、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当肿瘤体积约为100mm3时,开始腹腔注射疫苗成分,疫苗接种14d后处死SCID小鼠。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肿瘤组织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学特点,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4~+CD25~+T细胞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L-2、IFN-γ、TGF-β及IL-10水平。结果实验成功建立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各组中所有动物均成瘤;WT1组小鼠脾细胞对THP1细胞的CTL活性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小鼠的肿瘤平均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肿瘤组织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存活的肿瘤细胞减少;WT1组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IgG、IFN-γ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GF-β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WT1多肽疫苗可在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体内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能力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U0126组,低、高剂量GSPE组。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脑部照射22Gy制作放射性脑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ERK1/2表达;穿梭箱评测大鼠学习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U0126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加重,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降低(P<0.01),穿梭箱评测显示GSPE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率降低,被动回避潜伏期延长(P<0.01);GSPE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增高(P<0.01),穿梭箱评测显示GSPE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率明显升高,被动回避潜伏期缩短(P<0.01);上述变化在高剂量GSPE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 GSPE可以改善放射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能力障碍,增强ERK1/2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激活或阻断边缘前皮质(prelimbic cortex, PrL)内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受体)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和杏仁核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单侧损毁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 MFB)法建立PD大鼠模型,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通过导向套管向PrL内注射α_1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后检测对大鼠焦虑样行为、杏仁核中单胺类递质含量以及c-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6-OHDA单侧损毁MFB的PD模型大鼠产生焦虑样行为(P<0.001)。激活PrL内α_1受体可诱导或增强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假手术组P<0.001;损毁组P<0.05),而阻断α_1受体则产生了抗焦虑样效应(假手术组P<0.001;损毁组P<0.05)。在假手术组,激活大鼠PrL内α_1受体增加杏仁核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P均<0.001),而阻断α_1受体则降低杏仁核内DA和5-HT水平(P均<0.001)。在损毁组,激活大鼠PrL内α_1受体增加杏仁核内NA(P<0.01)和5-HT水平(P<0.001),而阻断α_1受体则降低杏仁核内NA和5-HT水平(P均<0.001)。大鼠PrL内局部注射α_1受体激动剂后杏仁核中c-Fos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密度显著增加(假手术组、损毁组:P<0.001)。结论激活或阻断PrL内α_1受体改变了杏仁核的神经活动,参与调节PD大鼠焦虑样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6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Sham组)、对照组(10只,MCAO组)、治疗组(40只,RTG组),按照给药时间的不同再将RTG组分为RTG 0h、RTG 1h、RTG 3h、RTG 6h四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2h后再灌注。RTG组给予瑞替加滨(10.5mg/kg),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鼠缺血半影区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细胞膜蛋白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病灶,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改变,Caspase-3阳性细胞数少见,无CD40L表达。MCAO组和RTG组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但RTG四个治疗组梗死灶均较MCAO组明显缩小(P<0.05),RTG 6h组较RTG 0h、RTG 1h、RTG 3h给药组小鼠脑梗死体积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G各组较MCAO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MCAO组海马区脑组织肿胀与坏死明显,RTG各治疗组脑水肿和神经元坏死病理损害明显较轻。RTG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MCAO组明显减少(P<0.05),0、1、3h治疗组最为显著。RTG 0h、RTG 1h及RTG 3h组梗死周围区CD40L含量均较MCAO组明显下降(P<0.05),RTG6h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减轻缺血半影区的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细胞凋亡。M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的脑保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即超过一定的时间窗脑保护作用会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B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大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模型(AAC),比较正常组(Blank)、假手术组(Sham)、AAC组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体质量、尾动脉收缩压(SBP)以及左心室体质量指数(LVMI);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DDR1、Akt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分析DDR1磷酸化水平与SBP及LVMI的相关性。通过Ⅰ型胶原刺激诱导SHR大鼠原代MFBs中DDR1磷酸化表达,采用DDR1抑制剂D-IN-1进行干预;BrdU掺入标记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DDR1及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 4组大鼠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AAC组和SHR组SBP及LVMI明显增高,DDR1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DDR1磷酸化水平与SBP及LVMI均呈正相关。Ⅰ型胶原刺激能够加快MFBs增殖,促进DDR1和Akt磷酸化。结论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存在Ⅰ型胶原-DDR1-Akt通路活化现象,DDR1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