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重型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车轴位移响应的耐久性虚拟试验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车轴位置的加速度响应;建立基于车轴位移响应驱动的整车多体动力学刚柔耦合模型;接着基于上述试验和刚柔耦合模型复现整车实际道路的载荷历程,预测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最后,对其前悬架左减振器支架进行的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试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架试验台是用来对车架进行强度试验、疲劳试验和振动模态试验的主要装置,根据试验台的功能要求,研究设计了车架的静、动态应力和应变测试系统、激励力和位移响应测试系统,实现了汽车车架静、动态强度实验功能的组合,为汽车车架的疲劳试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车架是汽车的主要承载部件,其刚度和疲劳强度性能对整车性能影响重大。文章对某轻型商用车车架的弯曲、扭转刚度及弯曲、扭转疲劳试验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轻型商用车车架弯曲、扭转刚度和疲劳强度试验台,并进行了单激振点集中加载方式的弯曲、扭转刚度试验及其疲劳试验。车架在扭转疲劳试验时出现焊缝开裂现象,经分析是由焊接质量差造成的,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措施。本试验结果为车架产品开发和设计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为同类产品的设计开发验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最后探讨了基于道路载荷谱的多激振点的谱加载车架疲劳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汽车零部件间动态间隙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以SX3315DR326型自卸汽车为研究对象,对该车在空载和满载两种状态下,分别运行于三种路面和四种行驶工况(既:比利时路30km/h、平坦道路80km/h行驶、紧急制动和扭曲路)的主要零部件动态间隙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确定出汽车各运动部件在整车上的最大和最小间隙,为汽车设计整车布置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5.
汽车零部件计算机模拟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锋  张治 《北京汽车》2002,(4):15-17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工程软件ADAMS、NASTRAN、UG等结合起来形成计算机模拟试验系统,用以解决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开发中的疲劳试验方案及制定如何来保证整车路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轿车底盘零部件耐久性虚拟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栋华  靳晓雄  周鋐  金锋  江学明 《汽车工程》2007,29(11):998-1001
针对轿车开发过程中传统耐久性试验周期长费用高的缺点,以实车道路载荷谱采集试验为基础,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MBS)和有限元(FEA)仿真技术建立整车的虚拟仿真模型,通过耐久性虚拟试验实现整车开发过程中底盘零部件疲劳寿命的有效预估。将疲劳寿命的仿真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耐久性虚拟试验可以有效地实现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汽车整车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零部件需求的强劲增长,而零部件功能的提升可以支撑整车新产品的快速投放,促进整车及时响应市场, 满足市场新的增长需求。因此,整车与零部件产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整车装配、关键零部件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分析的准确性,基于实测载荷谱和台架试验开展疲劳寿命分析.首先建立差速器壳体有限元模型,基于液压伺服系统、应变测试系统等设计了动态载荷加载试验系统,并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测载荷谱,综合运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名义应力法、壳体...  相似文献   

9.
由于采用试验场道路试验验证单一零部件周期长、成本高,文章搭建了后桥试验台架,通过在汽车后桥粘贴传感器测试其应力变化,并以采集到后桥的室内外载荷谱数据为基础,利用雨流计数法将时域信号转化成雨流矩阵,利用等损伤原理进行损伤计算,建立了台架等幅疲劳试验、试验场试验里程和用户使用里程的当量关系。表明加载力为15kN,加载次数为13879次时可以保证后桥符合用户的使用目标,并且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同时也为建立其它零部件的台架和试验场标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备开发研究所专业从事汽车整车/零部件试验检测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自成立以来,已开发了GCM06系列汽车道路性能测试仪、汽车多功能侧倾/翻试验台、碳平衡法式汽车燃油消耗量快速测试系统、商用车驾驶室摆锤撞击系统、气制动阀类性能/耐久试验台、制动软管综合性能试验台、汽车侧面防护测试仪、汽车排档力测试仪、三维H点装  相似文献   

11.
方昌林  顾建  刘文生 《汽车工程》2001,23(1):21-24,63
本文从汽车钢板弹簧的特性和试验要求出发,在疲劳寿命试验中采用电液伺服位置闭环控制和推挽激振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耗功少,全使系统工作特性均衡对称、线性度好。文章就板簧的刚度特性、板间摩阻特性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作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系统工作频宽几科不受负载刚度变动影响、系统无谐振峰出现等项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某新建下承式系杆拱桥承载能力及使用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采用理论计算结合现场加载试验测试分析的方法,对系杆拱桥静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静动试验等效加载方式确定了该桥静动试验加载的效率和试验方案。依据试验方案进行现场等效试验荷载加载,测试该桥结构的内力、位移及动态响应,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获得关键测点的应变、挠度校验系数及动态响应比较值。结果表明:该桥的静刚度和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且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实测频率较理论计算频率大,表明实际结构刚度大于理论计算刚度,而实测阻尼系数较小,桥梁结构振动衰减正常。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及总成扭转疲劳试验载荷谱的方法,首先利用极值载荷推断技术分析实测随机载荷谱,然后运用蒙特卡罗法模拟传动系统各传递环节上的随机影响因素,最终生成用于汽车传动系统室内疲劳试验的加载扭矩谱。  相似文献   

14.
基于RPC技术的道路模拟试验载荷谱重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荷测试及载荷谱编制能为车辆及其零部件的疲劳试验提供加载方法,也为疲劳寿命的科学估算提供依据。以国产B型轿车前桥为研究对象,在标准EVP试验路上进行载荷谱样本采集获取目标响应信号,基于远程参数控制技术在道路模拟实验中对载荷谱进行重构,建立了载荷谱重构的标准流程。  相似文献   

15.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战略地位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从产品关系看,整车是最终产品,零部件是中间产品或售后服务产品。从市场关系看,零部件市场取决于整车市场的总量需求:新车市场需求决定了零部件OEM市场的大小,汽车保有量决定了售后零部件市场的大小。从技术关系看,整车开发需求是零部件开发的源头,零部件同步、超前开发是整车技术进步的基础。整车与零部件在产业链中是上下游关系,但是这种上下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共生的特征:没有强大的整车制造业的拉动,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测试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导致汽车高分子材料老化的3个主要气候因素:日光辐射、水(湿度)和温度,并分析了各因素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老化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针对汽车材料、零部件、整车等的老化测试技术(包括大气自然暴露和人工试验)及其最新进展和国外相关的试验标准等。  相似文献   

17.
对于部分底盘零部件,由于其特殊性,在目前产品开发过程中常用的载荷谱提取方法无法准确得到载荷谱。介绍了应变反求载荷识别方法,通过搭建的试验台架测量各位置应变片信号,反求出该部件的刚度矩阵。并将台架试验部件安装于整车进行道路应变信号测试,利用刚度矩阵计算出各个路况的载荷谱。进而对部件进行强度及疲劳耐久性分析,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汽车乘客舱的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车内的空气质量,各整车生产厂和相关国际组织都对内饰件有害物质的散发性能提出了相应要求,并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标准,以期在前期零部件的设计和试验过程中控制有害物质的散发量。目前,内饰件散发性能试验主要包括4项:气味测试、甲醛挥发量测试、雾化测试和总碳挥发(TVOC)测试。分析了车内挥发物质的形成原因,介绍了各主机厂和国际组织对散发特性的试验要求、内饰件散发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并给出了相关物质含量的限值。  相似文献   

19.
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作为整车试验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整车厂的关注。文章以上汽大众新疆试车场高温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吐鲁番地区气候对整车及零部件的影响,总结了一套基于国际行业标准和德国大众试验体系的高温干热气候下的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分别针对传统车动力系统、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和其他车载设备进行功能/耐久测试,将用户场景定义为常规、边界和极限3类工况,以用户的视角来发掘研发阶段中潜在的用户抱怨,兼具考虑用户需求、成本和技术可行性,达到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轿车前悬架多轴向加载模拟疲劳试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轿车前悬架多轴向加载耐久性试验系统,在Instron汽车零部件疲劳试验系统的基础,设计、制造了轿车前悬架多轴向加载夹具系统,并将其集成在一起组成了轿车前悬架多轴向加载耐久性试验系统,应用该系统对桑塔纳2000轿车的前悬架进行了道路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再现轿车前悬架在各种路况下经历的载荷历程,模拟精度满足工程要求,所开发的轿车前悬架多轴向加载夹具系统具有工作可靠、灵活性强、适用面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