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4):F0004-F0004
2014年7月27日~29日,由武汉理工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淡江大学、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等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无锡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智能交通技术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要议题包括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安全执法与服务等。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智能型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由武汉理工大学、淡江大学等发起,已先后在海峡两岸成功地举办了八届。第九届(2009)海峡两岸智能型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5月19至5月24日在台湾逢甲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3.
《交通与计算机》2009,(3):F0004-F0004
海峡两岸智能型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自2001年由武汉理工大学、淡江大学等单位发起,已先后在海峡两岸成功地举办了八届。 由逢甲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淡江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单位主办,交通信息与安全杂志社、开南大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智能交通的发展,由武汉交通工程学会、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交通厅、湖北省信息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市公安局计算机管理监察处、武汉市交通委员会、武汉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发起,由武汉交通工程学会和武汉理工大学承办,武汉南华高速船舶有限公司、武汉长江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远大交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资助,于2000年9月28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召开了<智能交通与交通管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交通与计算机》2011,(2):F0004-F0004
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由武汉理工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发起,已先后在武汉、北京、台北、台中等城市成功举办。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与分享智能运输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海峡两岸在该领域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6.
《交通与计算机》2005,23(3):F003-F003
交通计算机应用信息网于2005年6月4日~6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共享与安全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网员单位23个、代表36人。应交通计算机网办的邀请,交通部科教司周文卫副处长参加了会议,交通计算机应用信息网网长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参加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宁波港集团信息通信公司朱永林总经理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7.
《交通与计算机》2011,(3):F0004-F0004
2011年6月14日-6月19日。武汉理工大学第二届智能交通周活动在余家头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智能交通周活动由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中心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校团委主办。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能动学院、航运学院、物流学院、计算机学院和汽车学院协办。其目的是展示智能交通最新成果、激发学生交通科技创新兴趣。鼓励学生投身现代交通事业。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26日至27日,由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和重庆市交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次"桥梁船撞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10余省、市、自治区约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重庆交科院承办。在研讨会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三峡库区跨江桥梁船撞风险分析》、《桥梁船撞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5):F0003-F0003
为促进海峡两岸在智能运输系统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探讨未来智能运输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海峡两岸在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合作方式,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洚甲大学、淡江大学主办,《交通与计算机》杂志社等协力的2007年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20日在天津中国民航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承办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换届会议于201 8年4月20日在武汉召开。武汉理工大学科协副主席严新平教授介绍来宾,专委会现任秘书长刘清作第一届专委会工作总结;随后换届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协会杨放春副理事长主持,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候选人分别进行了竞选演讲。  相似文献   

11.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F0002-F0002
为促进海峡两岸在智能运输系统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智能运输系统的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海峡两岸在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模式,由武汉理工大学与台湾中华大学主办的2006年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镭射 《上海汽车》2007,(11):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自主开发能力发展研讨会(Workshop on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Capability Growth)”于2007年10月20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举行。研讨会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教授主持,上海汽车集团  相似文献   

13.
《上海公路》2009,(2):I0005-I0006
4月29日,由上海市公路学会组织的“路面技术报告会”在市科协思南楼举行。报告会由上海市公路学会副秘书长金永福主持,上海市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军教授和同济大学吕伟民教授分别作了“重交通路面技术”和“橡胶沥青路面主要结构类型与工程应用”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4.
<正>一、会议简介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由武汉理工大学、淡江大学等发起,已先后在武汉、北京、台北、哈尔滨、上海、新竹、天津、广州、台中、重庆、桃园、成都、无锡等城市成功举办。研讨会旨在通过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进一步交流,提升彼此的交通运输理论与技术水准,扩大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为推动两岸交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8年4月13日,由武汉理工大学发起组建的"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在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一一浙江省湖州市宣告成立.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浙江省湖州市政府等单位及联盟成员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6.
2015年9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主办、兰州交通大学、西北交通经济研究中心和轨道交通调度与安全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教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兰州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引珍教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李育平副会长以及来自全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51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北京交通大学、欧州智能交通工业联合会(ERTICO)承办的第二届中欧大城市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3日~14日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智能交通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5月11-13日,第六届国际交通安全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德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顺利举办。同济大学于2009年起定期召开"国际交通安全学术研讨会"和"中德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本年度两个系列的研讨会合并举办,会议的主题为"交通系统快速变革中的交通安全研究与改善"。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德国宇航中心、重庆交通大学共同主办。邀请了34位国际交通安全专家参会发言,40  相似文献   

19.
《华东公路》2007,(4):65-65
为促进交通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加强东、中、西部的交流与合作,由安徽省公路学会、华东地区公路科技情报网、华东公路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于2007年8月21日~8月2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公路学会,六省一市交通厅公路局,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公路界的同行共16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巨荣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莅临会议并将分别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地讲话。会议开幕式由安徽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李起先主持。这次会议,荣幸地邀请到新疆公路规划…  相似文献   

20.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138-138
2007年第七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2007年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两会)筹备会于2006年9月28日在中国民航大学召开。中国民航大学潘志祥党委书记、董健康副校长,青科委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中南大学副校长陈治亚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邓学钧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秘书刘建新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委员左洪福教授、天津大学贺国光教授,以及吉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军事交通学院、总局安技中心、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共计16人与会。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两会筹备的有关事宜,为开好两会做动员和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