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水泥碎石基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介绍了粗集料断级配密实CBG-25的级配设计方法,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得到的对抗压强度大小很少影响的级配范围,其上限为用于沥青混凝土的传统连续式密级配富勒曲线,下限为我国研究得到的粗集料中断级配。同是CBG-25,中断级配的收缩性显著小于连续式密级配。在设计抗压强度6MPa和水泥剂量7%的情况下,基层夏季通车3个月,90%多的路段无横向收缩裂缝,彻底改变了以往水泥碎石基层每隔6~10m产生一条收缩裂缝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总结沥青混凝土底砟层在轨道结构中的功能和优势,以及世界范围内沥青混凝土底砟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并对比讨论各国沥青混凝土底砟层厚度设计方法及结构和材料设计中的关键指标控制。欧美国家及日本的研究和应用经验均表明,沥青混凝土底砟层能够满足有砟轨道的性能要求,且在防水、减振和降噪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无砟轨道养护费用,延长使用寿命。目前,沥青混凝土底砟层普遍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设计主要参考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以疲劳开裂破坏和永久变形量为主要验算指标。本文所述的应用经验和设计方法,能够为沥青混凝土道砟层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当前高速公路和其他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矿料级配的发展方向,即是粗集料断级配;较详细介绍了笔者于2005年发明的粗集料断级配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系列设计和检验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多碎石沥青混凝土的六大优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性能要求;详细阐述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类型、级配及其施工要点;结合其在福建浦南高速公路上施工和试验,介绍其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并总结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中增设了级配碎石过渡层,根据铁路验收标准,对级配碎石施工检测过程中3个重要环节,即级配碎石的选材、配合比确定以及现场检测,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特别是在级配碎石选材中提出要对级配碎石的开口孔隙进行测试,并通过实例解释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小轨道板伸缩缝处温度应力对高速铁路全断面沥青混凝土封闭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本文在京张高速铁路现场试验段采用了2种工程措施:在轨道板伸缩缝和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之间设置复合土工膜;在沥青混凝土层与级配碎石层间设置钢钉。研究了轨道板温度应力对沥青混凝土拉伸应变的影响,并验证了2种措施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无工程措施时伸缩缝处沥青混凝土弯拉应变约为600×10-6;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设置两布一膜后弯拉应变约为400×10-6,在此基础上对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作钢钉,则弯拉应变减小为140×10-6。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细粒含量对级配碎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细粒含量分别为0%,5%,10%和20%的高压密级配碎石在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不同细粒含量级配碎石的应力应变和孔压特性,分析不同细粒含量级配碎石结构特征对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细粒含量增加,级配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内摩擦角和峰值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细粒含量为10%左右时达到最大;细粒含量不同级配碎石的强度特性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细粒含量10%附近试样的土体结构为骨架密实型,最大干密度达2.37 g/cm3,强度特性明显优于其他细粒含量试样;含水率提高时,级配碎石强度变化取决于水的软化削弱和负孔压增强的综合作用.研究成果为高速铁路基床表层填料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模量沥青稳定碎石的力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沥青对沥青稳定碎石的动态模量值影响比较大,而对静态回弹模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高模量沥青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大于普通沥青稳定碎石和SMA改性沥青稳定碎石。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长寿命路面设计提供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9.
陈俊 《铁道建筑》2006,(6):39-40
在胶济铁路改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工程中,设计基床表层为0.6 m厚的级配碎石。文章从级配碎石配合比、级配碎石场设置原则、施工组织等方面,介绍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路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沥青加铺层结构组合中的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粘结性试验、低温抗裂性试验、不同结构组合加铺层反射裂缝MTS疲劳试验等,评价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的路用性能;通过相关试验结果证明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低温抗裂性、抗拉伸疲劳性和防水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