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章针对20E型机车车内及车顶设备的接口、设备结构特点和顶盖的重量要求,对顶盖进行了结构设计,合理地确定了顶盖蒙皮的厚度及顶盖梁的间距大小和位置;对顶盖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顶盖结构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对TM1型机车顶盖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TM1型机车顶盖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其应用到TM2型机车顶盖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交流机车顶盖骨架结构特点及组焊工艺,研制一种通用性组焊工装——可调顶盖骨架组焊胎模,实现了交流机车顶盖骨架的柔性组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国内外铁路货车运输散粒货物的防止扬尘措施及现状,阐述了铁路货车采用篷布绳网、抑尘剂以及现有的各种活动顶盖已经不能满足重载运输防尘的要求。文章针对目前铁路货车防尘措施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防尘环保顶盖方案,介绍了铁路货车复合材料防尘环保顶盖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可靠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顶盖防治煤损更有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5.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102号列车C1车体顶盖结构的设计原理、顶盖各结构件的组成,并阐述大断面铝型材在车体顶盖中的应用,以及标准化、模块化的先进设计理念在顶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为制造高速动力车车体铝合金顶盖而进行的焊接试验结果,并着重总结了铝合金顶盖的实际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机车顶盖的结构特点,结合参数化设计原理,实现了机车顶盖的参数化设计,从而提高了三维模型的生成和修改速度,提升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
黄学君 《机车电传动》2008,(1):37-38,47
分析了电力机车车体顶盖对车体垂向弯曲振动频率、侧墙横向弯曲振动频率、车体绕纵向轴扭转振动频率的影响,指出车体顶盖对车体垂向弯曲振动频率的影响是很小的,并且通过实例验证了这一点.根据有关标准,只要求车体的垂向弯曲振动频率大于10 Hz,对侧墙横向弯曲振动频率、车体绕纵向轴扭转振动频率没有具体要求,因此在进行车体模态分析时,把顶盖看成设备,而不必考虑顶盖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SS4改型机车顶盖开裂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比改进前后两种方案的动应力试验结果,分析了结构强度,并提出新造机车顶盖设计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喷涂过程中,涂料经过高速旋杯式静电雾化器到达汽车顶盖时,涂层厚度呈现不均匀的状态。为了更大程度上实现喷涂表面涂层厚度的均匀性,改善汽车喷涂质量,建立汽车表面喷涂轨迹的优化模型,并计算相邻喷涂轨迹间的最优重叠距离。将汽车顶盖离散化为多个三角平面,将汽车顶盖的平面投影按照最佳喷涂间距进行网格划分,求解相应三角平面的节点信息和喷涂该点时雾化器的坐标值,并生成汽车顶盖喷涂轨迹。通过对汽车顶盖喷涂轨迹的计算,为进一步实现对复杂曲面的喷涂轨迹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电力机车顶盖结构主要由骨架和设备安装座焊接而成,通过对比梁与设备安装座的不同布置方式产生不同效果,说明了骨架和设备安装座的设计对顶盖力学性能影响极大,因此如何设计好骨架和设备安装座是顶盖结构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270km/h动车组动车铝合金顶盖的结构和材质进行了分析,从工艺装备、装配顺序、焊接方法及焊接变形矫正等角度介绍了该车铝合金顶盖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3.
车体大顶盖漏雨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SS4改进型、SS6B型机车机车顶盖漏雨的原因,并从顶盖的密封,车体的制造一内负压以及侧墙过滤网堵塞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种型号机车其中的一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顶盖的生产制造过程的剖析,系统阐述了电力机车顶盖在制造过程中出现或遇到的工艺特点、要点、难点等,以及相对应的工艺方法、措施,经过验证,这些工艺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机车车体结构特征的分析用模型,包括机车活动顶盖参与或不参与承载的2种情况。用不同的单元将结构离散,计算了结构的振动模态。对第一阶模态的振型作了分析比较,并以SSTD电力机车车体为例进行了有无顶盖时的模态计算,说明顶部刚度对车体第一阶模态振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填充体技术利用填充体替代顶盖中部的混凝土,以减轻顶盖自重,介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填充体技术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万柳车辆段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其施工控制要求,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内燃机》2012,(5):52-55
发动机连杆制造工艺要求降低制造成本和节省合金使用量。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普及推广了一种利用剖分工序的制造工艺。它是利用整体锻造工艺,首先粗加工连杆的杆身与连杆大头顶盖部,并在形成杆身与顶盖的组合面位置上,对连杆大头开水平切口,然后在切口处通过胀裂分割,即剖分为杆身与顶盖部,进行精加工。这一工艺可提高锻造时的材料利用率,减少顶盖部、定位销及销孔的加工工序。另外,剖分连杆用的钢材除要求具有传统连杆用铜的特性外,还要求剖分时变形小。这类钢材可通过增加磷、钒(V)的添加量及利用硫化锰的球化作用来确保剖分性。为了节约V等合金元素,研究了改善剖分性能的新方法,介绍了用钛替代V,确保连杆大头良好剖分性及切削性能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针对SS_(6B)型电力机车在运用中出现的顶盖漏水现象,分析了漏水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HXD1型机车顶盖制造工艺要求以及在制作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了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HXD1型机车顶盖制造工艺要求以及在制作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了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