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蒸发气再液化的必要性,分析再液化技术原理和再液化系统.对传统蒸汽动力装置船舶和带再液化装置的低速柴油机动力装置船舶分别进行燃料费用、LNG消耗费用、维修保养费用、设备投资比较计算,得出每年节约费用、动力装置投资节约费用、提高运输量等重要参数,并在经济性上给予了充分论证.对再液化装置的可靠性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实际数据证明液化装置装船后具有很好的环保性.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采用双燃料发动机电力推进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在减速或机动航行时,仅依靠双燃料发动机,将无法消耗足够多的货物蒸发气体来控制货舱压力,故船上必须装有货气燃烧装置(GCU)或再液化装置。不论船舶是否安装再液化装置,GCU作为必不可少的处理过多货物蒸发气体的设备,都会作为备用装置安装及使用。笔者结合GCU在实际管理方面的经验,并对在一个完整装卸货航次中GCU与燃气供应压缩机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设置再液化装置的必要性,介绍了再液化装置的类型和原理。然后以氮气膨胀机类型再液化装置在柯蒂斯LNG运输船项目的应用为例,分析总结了氮气膨胀机类型再液化装置的主要设备、工作流程、主要特点,为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选用再液化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首先解释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蒸发气再液化的必要性,分析了蒸发气低温制冷原理和再液化装置工作原理,然后对传统蒸汽动力装置船舶和带再液化装置的低速柴油机动力装置船舶分别就船舶设备投资成本、燃料费用、LNG消耗费用、维修保养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燃料油和天然气在不同价格时固定航线每年节约费用及不同航线每年节约费用比较,最后就再液化装置对运输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证明LNG船采用蒸发气再液化有非常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以当前85 000 m~3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采用的再液化装置为研究对象,从该型船的预期用途和装卸运载需求出发,对再液化装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备配置和工作模式进行阐释。结合国外石油气压缩再液化冷却系统的工艺流程理念,基于设备运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着重对组成该装置的蒸气抽吸分离器、压缩机、冷凝器、冷却器和集液器等主要部件进行分析,阐述这些部件在工艺流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应的控制监测手段及其实现的报警联锁功能等。以再液化装置的货物冷凝强制回罐模式为例,说明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上商业丙烷(液态下含有8 mol%乙烷)的液化循环过程,为国内再液化装置的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Norgas Poineer”液化乙烯船再液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过程,对再液化装置的主要构成、布置和功能进行了论述.在系统简化的基础上,对系统中主要设备进行了焖分析,找到了减少焖损失的途径,得出了船舶再液化系统科学节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一典型的液化石油气(LPG)船上的复叠式再液化装置进行热力分析,并引入Yong和Yong流图来分析,计算再液化装置中各设备能量损失的原因及大小,提出了减小Yong损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低温液化气船再液化装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品友 《船舶》1996,(5):35-37,54
低温液化气船在支使过程中都存在蒸发再液化问题。本文在介绍低温液化气船的基础上论述了再液化装置的原理,基本类型和要求,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再液化流程和设备组成。  相似文献   

9.
王磊  徐立  陆陈康 《船舶》2016,(1):68-71
LNG船存在的突出问题是LNG吸收外界热量挥发而造成货损,而利用再液化装置将挥发的低温天然气(Boil Off Gas,简称BOG)重新冷凝液化并输送回液货舱是目前LNG船处理BOG的主要方式之一。文中首先介绍了再液化原理及分类;然后对全部再液化系统的设备组成、工作流程及操作模式在LNG船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未来LNG船安装再液化系统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气体燃烧装置(GCU)在LNG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LNG船采用双燃料发动机电力推进或带再液化装置的低速柴油机推进,当船舶进出港口机动航行或在锚地时,为了处理液货舱内过多的蒸发气,避免液货舱内压力升高,船上必须装有气体燃烧装置或再液化装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气体燃烧装置的作用、布置、要求和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能量利用、经济性三个方面对液化天然气(LNG)船舶配置再液化装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技术方面,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经验;能量利用方面,以部分再液化装置为例进行论证;经济性方面,与传统的蒸汽轮机进行对比分析。从以上三个方面得出结论,LNG船舶配置再液化装置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黄海波 《船舶》2009,20(1):9-11
从技术、能量利用、经济性三个方面对液化天然气(LNG)船舶配置再液化装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技术方面其已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经验;并以部分再液化装置为例论证其在能量利用方面明显的节能效果,且较传统的蒸汽轮机具有优越的经济性;最后得出结论:LNG船舶配置再液化装置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带有再液化装置的低速二冲程柴油机作为大型LNG船的主推进装置是将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分析法国Cryostar公司EcoRel再液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优点,最后提出LNG船再液化装置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外专利文献,通过专利挖掘和数据分析,对全球LNG船舶蒸发气处理系统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演化路径展开分析,为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全球LNG船舶蒸发气处理系统技术专利申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韩国企业在该领域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中国虽然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起步较晚,但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LNG船舶蒸发气处理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直接压缩工艺、再冷凝工艺、再液化工艺3个方面,而优化压缩机的负荷调控、提升压缩机运行稳定性、减少杂质、增强装置防护性与耐用性、提升再液化效率和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是该领域技术发展和专利布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对复杂的船舶主机运行数据进行有效的工况划分可以提升主机设备的监测能力,基于工况下各个设备参数的特征值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升主机设备故障诊断和预估能力。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的主机工况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实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初步筛选,再对各个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转速和功率为聚类划分的特征参数。引入置信区间获取目标船主机在主要营运要求下的转速范围,提升工况划分的效率,结合GMM构建主机工况划分方法。基于GMM的工况划分方法可以对复杂的主机运行工况进行有效划分,能为各个工况下的主机设备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从装载多种液货的角度出发,选择单级压缩与两级压缩中间完全冷却系统相复叠的形式组成新的再液化系统。运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模拟设计的多用途液化气船再液化系统各模块装载不同液货,分别对再液化系统的循环效率、制冷系数和压缩机能耗等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分析不同冷凝温度条件下所设计的再液化系统的运行情况,给出各液货最佳冷凝温度的范围,并对再液化系统进行优化。最后,对装载液货LEG时,复叠式制冷循环高温制冷剂采用R134a和R410A时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检》2015,(2):12
由中国沪东中华造船厂制造的4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将配备瓦锡兰LNG再液化装置和气体处理系统。这些船的所有者为位于百慕大的Teekay公司、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CLNG)、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能源科技公司和挪威液化气船公司BW Gas。瓦锡兰解决方案将为船东带来经济和技术上的双重效益。再液化装置能将70%船上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蒸气进行再液化并回输到液货舱,而剩余的气体会经气体处理系统输送给发动机,从而为船舶提供助推力。这一系统按滑动模块预制,便于船上安装和连接,在液货泵工作时,  相似文献   

18.
彭岩  朱玉崧 《世界海运》2008,31(2):36-37
介绍适用于LNG船舶的不同类型推进装置的工作原理,如蒸汽轮机推进装置、双燃料电力推进装置、双低速柴油机联合再液化装置及燃气轮机推进装置,并时此四种推进装置的优缺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安装气体燃烧装置的必要性,然后以气体燃烧装置在柯蒂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项目的应用为例,分析总结了气体燃烧装置的主要设备、工作模式、安装要求,为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选用气体燃烧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两次节流循环在丙烯再液化系统中的热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LPG船再液化系统中采用两级压缩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级压缩两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再液化循环.结合两种节流方式的压力—热焓(p-h)图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丙烯液化石油气船的实例,进行了两种节流方式的热力分析,计算出了再液化系统在一次节流和两次节流时的单位制冷量、制冷系数、压缩机功耗等一系列数据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两次节流循环与一次节流循环相比,单位制冷量提高了1.66%,理论制冷系数提高了2.24%,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降低了2.19%.使用两次节流的再液化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的体积与重量,节约成本与船上有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