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利用CASIO4850计算器编程实现道路测量放样程序和横断面测量数据计算程序设计思想和编写的程序,实现了道路测量数据处理精、准、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横断面测量是道路勘测中一项繁重而重要的工作,测量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道路设计的水平和施工质量。该文提出了利用全站仪对边测量功能采集道路横断面数据的作业方法,依靠仪器自带的数据传输软件和自编的VBA数据转换程序,实现了道路横断面数据采集、传输和后处理的一体化。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大大提高道路横断面测量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全站仪在道路勘测中的3种常用的作业模式,通过对其各自特点的分析,得出了以全站仪为存储主体的作业模式比较合理和方便的结论。根据道路定测的作业内容,提出了基于全站仪的道路勘测流程,详细介绍了数据上传、下载作业方法,分析了中桩放样、中桩地面高程测量、横断面对边测量的作业模式和操作方法,通过EXCEL VBA编程实现了由测量数据到纵、横断面地面线文件的转换,实现了道路勘测数据采集、传输和后处理的无纸化和一体化。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操作性强,经济性好,能大大提高道路勘测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对横断面数字化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横断面数字化模型算法,并介绍了基点和路幅两种对象模型,以及在具体软件实现中横断面的创建与修改方法,可为AutoCAD平台下道路横断面设计软件的应用与编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阳德胜 《公路工程》2008,33(1):97-100,105
介绍了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一种辅助算法:趋近法,利用这种辅助算法对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道路纵断面和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量道路横断面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可提高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一种辅助算法 趋近法,利用这种辅助算法对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道路纵断面和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量道路横断面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可提高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公路横断面地面线测量的特点和公路CAD软件处理数据的要求,提出了利用袖珍计算机PC—E500来记录公路横断面地面线数据的方法,介绍了基于PC—E500的数据可视化录入程序,以及基于VB的PC—E500与计算机数据交换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CASIO计算器电子表格功能,在公路横断面测量现场边测边记录,然后经过数据格式转换处理得到海地公路优化设计系统支持的横断面数据,便捷高效,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地势平坦、距离不长的道路上,可以使用花杆、皮尺、手水平或箱尺测量横断面;但在山岭地区,横坡较大,如用上述工具测量横断面,则进度很慢。这里介绍一种测量横断面的新工具——扇形断面仪。使用这种工具测量横断面,不但进度快,而且制造简单,操作方便,最宜于测量横坡较大的横断面和路基收方之用。山西、青海等省已有采用这种工具的,效果很好。一、扇形仪的用途扇形仪(如图1)有两种用途:1)测出地面任意两点AB之间的斜距L、平距H和高差V;2)测出地面任意两点AB的斜度,可用倾角α、百分率%和比例1:M等表示之。  相似文献   

10.
公路导线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公路三维及平面导线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中的技术问题,包括导线测量界面设置,各类公路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编程算法等。最后给出了这些算法在高等级公路综合测设软件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为得出适用于上软下硬特殊地质条件下青岛地铁安全开挖方法及地表沉降规律,总结出相应的控制对策,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对上断面以左中右导洞均错开12 m平行施工、柔性支撑换作拱盖二次衬砌及下断面开挖3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出导洞开挖的先后顺序对地表横向、纵向沉降曲线影响的规律,得到了掌子面超前变形范围为12 m、上断面开挖横向影响半径为1.5倍洞径,及上断面开挖和拱盖与柔性支撑的换作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等结论;根据导致沉降的主要施工步序提出了关键加固对策,并得出了青岛特殊复合地层条件的支护方法和地表沉降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杨延栋  陈馈  李凤远  周建军 《隧道建设》2014,34(12):1143-1147
为了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针对狮子洋隧道陆地段DIK42+660断面地层,通过理论分析,利用Peck公式对该断面地表横向沉降量进行计算;通过数值模拟,利用ANSYS建立地层的有限元模型,并从数值模拟结果中获取地表单元的横向沉降量;最后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对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地表横向沉降量预测方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雷鸣 《隧道建设》2015,35(10):1077-1081
地铁隧道的结构断面测量是铺轨建设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的测量方法内外业工作量较大,内业处理较为繁琐,数据计算效率较为低下。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减少仪器成本及人工成本,探讨了在地铁隧道内的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采用三维坐标测量的方法测得每个结构断面的特征点坐标,进而计算相应的断面尺寸偏差,并用C#编程语言编制了计算软件,使数据处理更为方便。工程实践表明,相比传统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少一定的外业工作量,同时内业数据处理相对简单便捷,效率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无伸缩缝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土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应用通用程序ANSYS建立无伸缩缝桥梁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荷载形式对跨中截面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的变化情况;与相应的简支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比较,并进行主要影响参数的分析,为无伸缩缝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简化计算提供理论依据。编制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实用表格,并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伸缩缝桥梁,可采用单个集中荷载的加载形式,通过挠度的横向分布影响线来研究荷载横向分布规律,且可以取跨中横向分布系数m值作为全桥的计算值;无伸缩缝桥梁的边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比相应的简支梁小,但两者内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非常接近;实例证明实用表格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桥梁荷载试验分析了山区大跨径单箱室截面拱桥横向刚度,并与理论研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挠度横向对比分析得出,在正载及偏载作用下横向挠度未出现较大差值,且整体回复正常,主桥未出现扭转趋势,主拱圈测点泊松效应在合理范围,主拱圈前三阶实测频率大于理论频率且振型未出现横向弯曲,表明主拱圈横向刚度较好,结构实测整体刚度大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16.
杜远港  胡珉  滕丽  喻刚 《隧道建设》2017,37(11):1424-1429
为了探究潮位变化与越江盾构隧道的沉降和收敛变形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周期性分析方法,对上海某越江盾构隧道的监测数据与同时期隧道上部的潮位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1)江中段隧道在潮位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均匀沉降,其波动性与潮位起伏具有近似的周期性;2)陆域段隧道沉降变化的波动性程度与河流的距离有关;3)潮位变化引起隧道管片断面的横径和竖径产生循环的收敛变形,其横径收敛变形大于竖径收敛变形。以上研究可为越江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横向预应力对箱梁顶底板正应力的影响。该文定义了一个交互影响系数k,交互影响系数的意义为截面在有横向预应力时的正应力与无横向预应力时的正应力之比,以此来描述空间力学效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曾德成  荆涛 《路基工程》2018,(4):151-155
针对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新疆大学—二道桥区间盾构隧道沿线近距离侧穿匝道桥扩大基础时的沉降问题,基于实际地层条件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和Peck理论公式拟合出某典型断面的实测地表沉降槽曲线,得到相应的地表最大沉降值Smax以及沉降槽宽度i等拟合结果,进而反演分析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K和地层损失率η并给出建议值。结果表明: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某泥沙地层断面时,运用Peck公式可以拟合沉降趋于稳定时的地表横向沉降槽曲线,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  相似文献   

19.
结合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上海支干线穿越海宁段钱塘江大堤工程,实测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试验段隧道轴线周边土体受到的侧压力、总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施工结束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地基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特征;以及钱塘江大堤5个横向断面的沉降分布情况。该文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分析该盾构施工对地基土体扰动程度、范围,以及在钱塘江北岸的软土中进行盾构掘进施工,工后沉降占总沉降量的比例。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盾构施工穿越钱塘江大堤(嘉兴段)的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欧阳明 《路基工程》2020,(1):152-155
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如排桩在基坑工程中常作为围护结构,目前规范给出的配筋计算公式涉及求解超越方程,无法直接求得计算结果。对规范计算公式转换,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Excel的单变量求解、规划求解和VBA编程功能编制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配筋的计算表格,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并应用至基坑工程项目中,获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