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与运动》2014,(5):35-35
<正>这辆被称为Q50 Eau Roug的概念车最早亮相于今年的底特律车展及日内瓦车展,在亮相之后备受赞誉。Q50 Eau Rouge概念车基于豪华运动型轿车英菲尼迪Q50而打造,展示出英菲尼迪Q50高性能版的设计方向。英菲尼迪Q50 Eau Rouge的外部采用灵感来源于F1赛车的碳纤维材  相似文献   

2.
徐倩 《轿车情报》2014,(2):34-41
英菲尼迪Q50 Eau Rouge在底特律举行的2014年北美国际军车展上亮相,这部概念车展示了英菲尼迪对于豪华运动型轿车英菲尼迪Q50高性能版的设计构想。它继承了英菲尼迪Q50引人入胜的设计特色,并融合了F1赛车的迷人气质。  相似文献   

3.
《轿车情报》2013,(11):82-82
Q:从Q50开始,英菲尼迪会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家族式设计吗? A:Q50是我们全新设计的第一款车型,它融合了概念车Essence中的很多设计元素。从Q50开始,我们会推出更加富有激情、吸引力和诱惑力的车型,并且会体现出很多设计语言的传承.比如双拱形进气格栅和新月形C柱等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4.
<正>英菲尼迪在201 4巴黎车展前夜正式发布旗下全新概念车——Q80 Inspiration,这款车便是英菲尼迪未来豪华四门轿跑车的雏形。新车最快会在201 9年量产,量产后的竞争对手将是保时捷Panamera。外观方面,英菲尼迪Q80 Inspiration概念车整体采用了溜背式造型,驾驶舱采用泪滴形设计,并取消了外部后视镜,流线设计营造出的车身视觉效果,动感之余更显行云流水。据悉,其前  相似文献   

5.
《汽车知识》2013,(3):17-17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英菲尼迪推出了一款全新的Q50概念车,坏消息是原本令很多人痴迷的G系列将从此销声匿迹,当然M也会一起消失。英菲尼迪未来将会以Q为全系列轿车的前缀名,并以数字区分车型,譬如G的替代品是Q50和060,M的替代品则被称为Q70。随之一同改变的还有SUV车型的命名方式,QX将会成为统一前缀名,后面的60、70、80和90代表原来的EX、FX和QX。  相似文献   

6.
正这种贯通式环保设计,在以往车型上从未出现过,而且对板件加工难度颇高,但视觉效果却非常不错既然雷克萨斯发布全新概念车,好伙伴英菲尼迪肯定也不会落空,就在前不久,英菲尼迪发布了全新的Q Inspiration概念车。这款名为"Q灵感"的概念车其实并不以动力性能作为其设计核心,换句话说,动力总成只是随便塞进去一款现有的VC-Turbo四缸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装装样子,而其造型设计才是Q Inspiration的重要部分。它的设计元素,譬如溜背式的轿  相似文献   

7.
正现如今SUV轿跑化设计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就在前不久英菲尼迪全新发布的QX50概念车也是将这款非常接近于量产版的概念车进行了轿跑化设计。当然,除了轿跑化的设计外,QX50概念车还装备有英菲尼迪全新的动力系统,一台带有VC Turbo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发动机应当算是QX50概念车上最亮眼的装备了。这台全新的2.0L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  相似文献   

8.
李耕 《轿车情报》2013,(11):74-79
9月的时候,为期一个月的“Nissan360暨日产汽车公司成立80周年”庆典活动在美国加州举行。在活动中日产汽车展示了在其各个产品领域的先进科技和对未来的预想。当然,作为日产汽车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不仅带来了其全系产品,更有代表英菲尼迪未来设计方向的多款概念车。其中全新Q50也将成为最早在国内生产的英菲尼迪车型,在它身上展现的前沿科技将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英菲尼迪Q50     
<正>技术的革新,不仅仅是英菲尼迪的革新,也是整个汽车产业的一次颠覆,但这是否决定了Q50的成功,还不得而知最先震撼我的是一个叫做线控主动转向的新技术(其实在飞机领域早有应用),其次就是亲民的价格区间(2.0T车型起售价为$32.58万),再有就是北京车展上Q50 Eau Rouge概念车(它揭示了英菲尼迪在性能车型上的设计理念)。也许还会有个疑问在你心中,那就是Q50会不会替代G37的位置呢?答案是否定的,英菲尼迪表示G37正式更名为Q40,主打更高性价比,继续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其实我很喜欢下雨,但当我没有宅在家里的时候则反之,尤其是在赛道上体验某一款车的时候,这种厌恶表现得更加强烈。我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第一款在中国生产的日系豪华品牌,东风英菲尼迪Q50L来了英菲尼迪来中国是日系3个豪华品牌中最晚的,可英菲尼迪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却是最快的。几个月前进口的英菲尼迪Q50两款车型刚刚来到国内,还没等消费者有所喘息,在2015年到来之前,国产Q50L就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它具有两大亮点,第一,它产自中国;第二,符合中国国情,做了加长设计。英菲尼迪Q50L依靠加长48mm的轴距、4852mm的同级最长车身,打造出Q50L在同级中的竞争优势。虽然东风英菲尼迪表示要给大家带来一种"浪漫"的情怀,但我从Q50L上却看不出  相似文献   

11.
郭正浩 《汽车杂志》2013,(12):71-71
英菲尼迪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了Q50量身定制品鉴会,现场除全国各主要媒体之外,还包含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博士、英菲尼迪全球执行设计总监阿方索先生与英菲尼迪Q50创意总监Paul Belford先生。当然,英菲尼迪中国的各成员也几乎完全到场,显见对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车迷》2020,(5):70-71
相信大部分车友都知道Q50车型的前身是英菲尼迪G系,但未必都知道,英菲尼迪早在1990年便推出了第一代G20车型,短暂停产后,又于1998年恢复生产并持续至今。在2003年,英菲尼迪改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将G系列变为Q50。当时的Q50车型在北美车展全球首发,并于次年2004年末在东风英菲尼迪实现国产并加长。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15,(2):17
<正>再来关注一款概念车型,同样是在今年的北美车展,英菲尼迪Q60概念车正式发布。新概念车装配21英寸旋桨式轮毂,外观方面锐利有型,线条时而饱满,时而纤细,前脸上给予梯形进气格栅和英菲尼迪标志足够的特写,前灯组设计非常新颖,内部有带状间条纹装饰,侧面以弧度隆起取代了传统的线条语言,更具有行云流水之势,尾部采用鸭尾式尾翼设计,排气上则超大排气口样式的是双边双排,并有碳纤维材质包裹连接在一起。Q60概  相似文献   

14.
正自Prototype 9概念车开始,英菲尼迪的复古情怀一发不可收拾,在前不久发布的Prototype 10概念车依然采用了复古的Speedster赛车造型风格,只不过更为夸张且魔幻。英菲尼迪执行设计总监卡里姆哈比(Karim Habib,Executive Design Director,INFINITI)表示:"英菲尼迪Prototype 10将与有史以来最经典汽车的设计布局相呼应,同时这辆车也代表一个充满电气化的未来"。与英菲尼迪一如既往的概念车相同,Prototype 10概念车依然是以造型设计为其核心主旨,用以揭示英菲尼迪不拘一格"勇敢"的设计风格。至于动力系统,英菲尼迪表示  相似文献   

15.
《汽车知识》2015,(2):88-89
<正>最近英菲尼迪的概念车投放速度明显加快,以往每年一至两款的速度现在加快了近乎一倍,几乎前一年还在概念车的状态,第二年基于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就已经推出。就像上面所说,基于201 4年巴黎车展时投放全新概念车Q80Inspiration concept的准量产版车型Q60 Concept已经完成了外形部分的定妆设计,从照片上看几乎全部外观饰件全部符合量产条件。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  相似文献   

16.
陈杰 《轿车情报》2014,(5):54-59
权威挑战者,这是英菲尼迪对Q50的期许。作为英菲尼迪启用全新命名方式后在国内推出的第一款车型,Q50以其颠覆传统的汽车科技向那些市场上的权威们叫板,在Q50上市之前,英菲尼迪特别举办了—场产品体验舌动,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款权威挑战者与众不同的豪华与引领时代的科技。  相似文献   

17.
正"英菲尼迪打造的全新电动概念车Prototype 10是Prototype 9推出以来的后续动作。英菲尼迪称它将是一款汇聚最前沿技术及设计理念的全新概念车,Prototype 10全面揭示了英菲尼迪迈向电动时代的最新成果。"8月13日,英菲尼迪宣布在2018年圆石滩车展发布全新电动概念车Prototype 10,它会是复古造型与现代新能源动力相结合的"穿越"产品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弥补缺乏高性能车这块短板,英菲尼迪在底特律车展上发布了这款融入了F1赛车基因Q50的高性能版本——Q50 Eau Rouge,咄咄逼人的气势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9.
Q50——这是英菲尼迪调整产品命名之后的第一款重量级产品。并且这款车还将在2014年底国产,在得州的试驾之后,英菲尼迪Q50证明了自己是一款极具运动特质的豪华中级轿车。当然,还有几项全球第一,让你的Q50多了不少谈资。  相似文献   

20.
孙春诚 《轿车情报》2010,(1):150-151
作为英菲尼迪20周年的献礼,概念车Essence体现了英菲尼迪的未来设计风格,它采用了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英菲尼迪最新的核心技术,宣示了英菲尼迪正式进入世界超级豪华跑车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