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张绍华  高伟 《水运工程》2014,(4):178-181
目前世界上设备较先进,产值、利润较大的国际疏浚公司有4家。基于疏浚合作项目实践,对其前期策划、施工管理、船机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理念进行分析、评述,为贯彻"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疏浚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航道运营过程中,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是港口和航道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由于维护性航道项目存在着泥层薄、回淤快、不能影响航道正常运营等特点,耙吸船的施工效率、质量控制要求非常高,需要选择合理的疏浚船型及施工技术手段进行施工。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欧洲疏浚企业施工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Jan De Nul和van Oord为例,分析研究近年来欧洲疏浚企业与国内疏浚企业管理的差异,为缩小我国与国外先进疏浚企业的差距,提升我国疏浚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国水上施工队伍的建设,加快中国疏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洋山深水港的正常运营,近年来进港航道每年都会开展维护性疏浚。基于2017—2019年期间的水深资料,统计分析了航道人工开挖段的浅区分布与回淤特征。结果表明:在常风天航道回淤呈现"春夏冲淤基本平衡且局部冲刷,秋冬淤积为主"的季节变化规律;台风天航道回淤较为明显,淤积程度主要与台风风力和移动路径有关。结合水文资料初步探讨了航道回淤原因,为洋山进港航道今后的疏浚施工安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沿海港口城市都在不断加大港口投资开发力度。港口与航道的疏浚施工项目也在逐年增多,疏浚船舶大量的投入建设施工,必然增加了运营港口的通航安全隐患,因此根据各类型疏浚船舶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确保疏浚船舶在施工过程中与运营船舶的通航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疏浚施工中港口与航道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民营疏浚船舶的经济效益,结合近几年民营疏浚船舶施工管理、实施的发展趋势,以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为基点,阐述民营疏浚船舶管理的难点有民营船舶施工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工程施工进度难以掌控等,在民营疏浚船舶施工管理坚持"有理、有利、有力"原则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新型的租赁及分包管控措施,以促进民营疏浚船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运》2015,(2):76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近年来在北斗导航系统研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船舶领域,该院开发的北斗渔船终端和运营平台、北斗疏浚船舶监控终端和运营平台等已完成试装应用。在非船领域,其研制的业界领先北斗通用航空管理服务系统于201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成功实现北斗卫星导航和通用航空产业的衔接。2014年12月,船舶系统研究院航海导航专业的研发力量与原上海航海仪器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将大力  相似文献   

8.
吴上挺 《珠江水运》2023,(14):92-94
本文以粤澳区界河航道疏浚工程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分析,归纳出疏浚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对策,包括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加强人现代化技术模式管理、保障资金投入和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这些对策可以提高疏浚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证疏浚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航道的发展和繁荣。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粤澳区界河航道疏浚工程管理的改进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CIVIL3D建立了部分叶榭塘地形模型与疏浚模型,计算了航道的疏浚工程量。所得数据与传统软件相比相差较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模型结合相关二次开发,批量得到疏浚断面图以及其相应的断面信息,为把控整个施工流程中的工程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相关疏浚工程量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监督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疏浚施工企业的船舶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以国内某大型船舶疏浚企业为例,分析疏浚企业船舶管理特点,指出疏浚施工企业船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内涵,并提出构建原则、实施标准,总结出疏浚企业船舶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流程。创新的管理系统在疏浚施工企业中实施后已经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杨远郓 《珠江水运》2024,(5):139-141
加强港口航道工程中的护岸及疏浚工程施工,是确保我国港口顺利运营的必然选择。受到港口实际情况复杂、施工工艺细节问题多等影响,目前港口航道工程中的护岸及疏浚工程施工工艺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本文以某港口航道工程为例,在简单介绍港口航道工程护岸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疏浚工程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中港疏浚有限公司(英文全称"CHEC Dredging Co.,Ltd,原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系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2001年6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由上海航道局为主发起人,以所属优质资产上海九州疏浚工程公司为主体,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1月,由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收购公司其余股东股权,公司改制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名称变更为中港疏浚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业务范围包括港口、航道的疏浚开挖及维护,吹填;海底管道、海底电缆铺设;海洋环保工程;海洋资源开发;码头建设;围海造地;承包境外港口与航道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公司拥有24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拥有4500 m3以上舱容的大型耙吸挖泥船17艘,总舱容量达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有限的航道宽度与大型超宽船舶安全交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2018年12月1日起,长江口深水航道大型邮轮和大型集装箱船舶利用边坡交会由试运行转为常态化运行。在保障深水航道邮轮准点运营的前提下,研究利用边坡交会对深水维护疏浚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利用边坡交会的实测数据,就其对疏浚的实际影响开展分析,研究利用边坡交会条件下对航道疏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航道疏浚保障措施,可为今后利用边坡交会水平提高后带来的航道维护疏浚的影响和对策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廖瑾平 《珠江水运》2023,(10):32-34
针对疏浚施工过程中保障港口与航道通航的对策展开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江西内河某疏浚工程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工程项目概况,以及实际疏浚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最后,总结了确保港口与航道通航安全、顺利的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优化疏浚作业参数等方式,能够有效确保疏浚施工过程安全,航道通行顺利。  相似文献   

15.
王蕾  钟明 《中国船检》2005,(10):58-59
〖案情〗2002年1月23日,上海内河疏浚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疏浚公司)与广东省清远市建港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清远公司)签订“船舶租赁合同”,约定由疏浚公司将其所有的“沪浚绞3号”挖泥船及其配套设备浮箱、排泥管及抛锚艇出租给清远公司。合同签订后,疏浚公司按约向清远公司交付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深水航道运行期福姜沙北水道疏浚方案展开研究,考虑河段河床演变和浅区成因,提出疏浚方案研究,为福姜沙北水道疏浚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带来的通航安全风险,从施工工艺流程和特点出发,分析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风险,在借鉴现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构建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通航安全监管模式。该模式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单位管理、施工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交通组织、预警与应急等方面,为大型深水航道疏浚施工期的通航安全监管提供合理建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疏浚业已有100多年历史.经过百年来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今天中国的疏浚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拥有疏浚船舶的科研、设计、制造力量,主要疏浚力量分布在交通、水利等部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疏浚企业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与国外先进疏浚企业,特别是与比利时、荷兰的5家大型疏浚公司相比,我国疏浚企业在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在国内,港口航道加深或维持水深,为防洪疏通河道,为改善环境清淤去污,为发展需要吹填造地等,疏浚业务日益增多,国外各大疏浚公司对中国这个庞大市场正虎视眈眈,我国疏浚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正>中港疏浚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EC Dredging Co.,Ltd),系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2001年6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由上海航道局为主发起人,以所属优质资产上海九州疏浚工程公司为主体,设立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1月,由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收购公司其余股东股权,公司改制为法人独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名称变更为中港疏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威尔森船舶管理公司与投资管理公司MPCCapital合作,收购后者所属的AhrenkielSteamship公司50%股份,并以"WilhelmsenAhrenkiel船舶管理"品牌运营,为一支以支线集装箱船为主的船队提供技术管理。在CarlSchou看来,这为威尔森船舶管理公司拓展德国和集装箱船市场提供了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