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16日,《长江航道宜昌应急抢险打捞基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部审会在宜昌召开,来自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的领导及专家参与审查。长江航道宜昌应急抢险打捞基地建设工程是《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2016年调整)和交通运输支持系统"十三五"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选址位于三峡大坝上游银杏沱,主要建设应急打捞泊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救捞船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我国救捞船舶的船型、救捞设备及救捞船舶各船型的特点。包括救助拖轮、设备快速救捞船舶、深V型单体船、小水线面双体船以及救助直升机、船载小艇。未来新型救捞船舶的建造及救助装备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东海救 《航海》2020,(1):15-15
2019年12月25日,由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东海救151"轮在东海救助局外高桥码头正式交付并加入动态值班待命序列。"东海救151"轮是根据《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部局规划》和《交通运输支持系统"十三五"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4.
李培娴  杨锦东 《水运工程》2016,(S1):112-115
随着海事监管模式的转变,对海事巡逻船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国内海事巡逻船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详细介绍海事船舶信息化实施、应用经验和成果,总结船舶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为适应立体监管模式下海事业务发展,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结合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海事巡逻船信息化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建设指标是海事救助基地工程立项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海事救助业务特点和功能要求,将海事救助基地划分为监管基地、救助基地、航保基地等类型,从基地码头尺寸、建筑面积、堆场面积、陆域面积等方面,确定了海事救助基地主要建设指标,为编制、评估和审批基地前期工作报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济振兴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山市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等作了具体部署,广珠轻轨、深中通道纳入《纲要》的重点建设工程,并把中山列为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中山先后引进中国船舶集团、广机海事重工造船基地项目、中机重型装备制造、中铁大桥局桥梁预制件、港珠澳大桥大型构件制造等大型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4月7日,5000吨级的中国海事巡航救助一体船"海巡01"轮完成涂装作业,开始进行海上试航,不久将列编中国海事局。"海巡01"轮是目前我国海事部门船舶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兼备海事巡航监管和救助功  相似文献   

8.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陆海空天立体协同的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到得了、看得见、传得回、管得住",全面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战略利益。以装备设施建设为主线,提出水上交通安全设施装备深度融合发展的构想,探讨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在"陆海空天"一体化要求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海事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吕航 《中国船检》2004,(10):10-13
自从去年中国救捞局进行体制改革以来,实施了以“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为原则的动态待命制度,据说成效初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沿海航运船舶逐步向大型化、专用途方向发展。大吨位船舶逐渐远离海岸航行,救助范围也随之向远海延伸,而且专门运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特种船舶种类越来越多,这一切给救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救捞分离后的救捞系统是否能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呢?记者近日对交通部救捞局救助指挥处朱宝柱处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长江海事一流强局攻坚之年,长江海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三化"统领一流强局建设,以安全监管和船舶防污监管为中心,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和交通强国建设海事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0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转变。《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6大重点任务和4大重点方向,其中,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成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基础配套能力"这一重点方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震惊中外、影响巨大。作为国家海上专业救援队伍,救捞系统在"桑吉"轮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在应急救助效率和打捞处置能力上仍存在薄弱环节。结合海上安全形势和救捞系统现状,主要对救捞系统防治海上重特大风险和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行了思考,从装备建设、保障措施、应急预案三个方面分析了救捞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运发展与水上交通安全息息相关,这都要求我们海事监管力度与效率要不断提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不仅加强海事船艇装备建设,加大船艇的更新率,而且要努力提高船艇管理水平,通过完善海事船舶"管、用、养、修"长效化机制,不断提升海事船舶"管、用、养、修"工作精细化管理能力,满足海事监管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是推进救捞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牢牢抓住黄金机遇期,着力落实救捞"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事部门船舶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兼备海事巡航监管和救助功能的综合执法船"海巡01"轮4月7日完成涂装作业,开始海上试航,本月16日列编中国海事局. 该轮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历经两年多建造完成,7日的海上试航是列编前最后一次"体检",主要包括测速、动力定位系统、自动舵等项目,通过检查船体结构、设备、系统等协调、稳定性,测定船及主要设备、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为船的安全航行和操作使用提供技术依据,此外还将进行巡航、救助以及直升飞机与"海巡01"轮的协同配合等方面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上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现状及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我国沿海与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调研情况,对我国目前的水上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水上污染形势,以及船舶溢油应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海事系统落实《国家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在航运经济及海事管理模式快速优化的当下提升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效能,分析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内各子系统的功能及优劣势,得出目前无一船舶动态监控手段能完全满足海事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需要,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也越来越难以有效应对航运转型升级、海事管理变革及新增的相关风险。建议海事部门从管理机制、技术应用及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推动和完善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船舶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效能,确保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及海洋环境清洁。  相似文献   

18.
<正>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启幕的2015年,湛江海事局在"三化"建设统领下,弘扬"开放包容,勇立潮头"的湛江海事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依法行政,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圆满实现了安全监管、防台应急、海事服务等年度工作目标,开启了新常态下湛江海事事业新征程。2015年,湛江海事局全局上下齐心协力保障了湛江港2.2亿吨货物吞吐量和琼州海峡1260万旅客的安全运输,辖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全局组织搜救54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74艘,成功救助遇险人员407  相似文献   

19.
海难事故救助打捞(简称救捞)是代表国家行使水上(海上)生命财产救助、抢险救灾和清除海上污染等职能的公益性专业队伍.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救捞系统勇于实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共实施海难救助882次,救助遇险船舶2300多艘,有力地支援了水运建设,为国家的经济、航运和安全作出了贡献,在国际上也享有良好声誉.  相似文献   

20.
<正>6月19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介绍,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