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憋闷了一个冬天,在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携妻儿以及刚来上海的父母准备一次自驾踏青,而我的新佳乐自然承担起这次游玩的重任,有着典型江南印记的上海朱家角则是这次自驾游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上海,更多人的状态为“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但生活在上海这样一个如此懂得生活的城市,怎能仅仅只是生存?  相似文献   

3.
王永利 《汽车杂志》2009,(8):312-312
我是一名汽车爱好者、一名汽车媒体人。对汽车疯狂的热爱,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一天,在我的生活中,对汽车的关注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爱车如爱人,要付出全心,平时生活中的压力、生活中的不开心事,我都会用汽车去解脱,一头扎进汽车的海洋,游弋在汽车的海洋,烦恼都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4.
开篇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源自于瑞士信贷亚洲区总经理陶冬在生活细节里的发现。 陶冬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每次他出差到上海,都会到浦东一家五星级酒店吃早餐。那里的早餐品种相当丰富,但陶冬独爱那里的油条,因为它带着一种儿时的记忆,吃完后让人感到满足。不过最近一次陶冬过去的时候,却感到失望了,因为那里的油条都是一堆炸老了的,  相似文献   

5.
《汽车杂志》2014,(2):158-158
2012年,我参加了捷豹Alive城市之旅,捷豹把优雅的味道做得淋淳尽致。2012年捷豹跑了香港、上海、成都三站,然后在北京用花剑做了个收官。那一天我试着去领悟捷豹式的生活方式,捷豹试图用高层次的生活方式来彰显自己的英伦风。  相似文献   

6.
桤成 《车时代》2013,(10):156-161
跟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当部分人生活渐渐富裕,中产阶级兴起,高尔夫便成为时髦而体面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也是这样的情况。2005年汇丰冠军赛落户上海是这一趋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来上海快两年了,我梦牵魂绕的仍然是我的家乡。在家乡真好啊,可以天天与摩托为伴,没有摩托车相伴的生活少了许多色彩,根本无法找到自我。所幸我在上海也并不是完全与我心仪的摩托车绝缘,这次机会找上门来了,可以骑着JYM250J上高架桥、过高速路、乘轮渡上岛……  相似文献   

8.
自从去年4月上汽荣威W2概念车在上海车展闪亮发布以后,这款展示上海汽车自主研发能力的最新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一年之后,北京车展W2的量产车型荣威550以“全时数字轿车”的理念登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围观,我也是其中一员,在对荣威550赞叹之余,也不禁对“D5全时数字轿车”这个理念充满好奇与思念,如今我与荣威550相聚在上海的后花园松江,所有的思念就要——揭开.  相似文献   

9.
徐倩 《轿车情报》2011,(8):212-213
刚刚在电影院里享受完《速度与激情5》,夺人眼球的超跑和纯熟的驾驶技术带给我震撼的银屏效果;意犹未尽之余,此刻我已身处上海国际赛车场,一字排开的玛莎拉蒂全系激情四射,让人血脉喷张,我又将能欣赏到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续集,并且,我能参与演出。  相似文献   

10.
我车快跑     
《当代汽车》2008,(6):114-115
我骨子里是个好动的人,一直希望能选一款动力充沛、操控一流的车子。去年4月,利用出差飞上海的机会去看了上海车展,一下子就被海马3的运动外形吸引住了——动感的轮廓,线条很凌厉,整体看来又不过分张扬,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观。毕竟是买第一辆车,所以在购车前我也补习了相当多的“功课”。经过多番比较,最终选定了海马3,  相似文献   

11.
袁唯 《轿车情报》2008,(2):192-192
在上海生活的人都时刻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便利,但购买汽车却成为每个人心中说不出的痛。原因地球人都知道,为了那块最贵的铁皮。清晰地记得去年不少朋友捧着四万五万的人民币去参加私车牌照拍卖。我知道他们心很痛,但还要表现出看透未来继续价格攀爬的趋势而为现在的“果断出手”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这股势头在去年12月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平均中标价为56000元。  相似文献   

12.
很多时候,我跟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羁绊中。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拥挤的街道和高密度的水泥森林,都成了看不见的藩篱,剥夺了我自由自在的驾驶体验和崇尚自然与力量的激情。我渴望惊喜、渴望风景,也渴望有一辆既能纵横驰骋在这座城市,又能带自己冲出藩篱、感受新鲜体验的坐驾。  相似文献   

13.
我的车算是跑得比较少的,每年不过16000km左右。平常主要是用来代步。凯越这车还是比较能充分代表上海汽车的制造水平,各个方面都做得比较精细。有时候,朋友之间打趣地说,上海人应该更多引进日系车,上海人的精细跟日系车融合在一起,一定能达到极致。而像通用这样的美国车,明显限制了上海制造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汽车与运动》2013,(10):42-45
生活总是在一些简单的改变后,展现出更多姿多彩的容貌。这是一辆既能让你在城市中自由穿梭,又能拉着全套烧烤装备去郊外野营的小车。实用、省油、漂亮、品质,只需要一天,我就喜欢上了这辆小车我最喜欢掀背车,但绝对不止是两厢车,干练的尾部线条看上去就让人觉得很生活化。两厢车如此,旅行车也是如此。一旦在路上见到有人开着一辆旅行版的车,我就会觉得车主一定是一个有品位的人,不管这辆车是贵还是便宜。这次在上海体验上海大众最新紧凑型旅行版轿车朗行,虽然车不大,但旅行车那种特有的生活情调,就是我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观点一月谈     
《轿车情报》2006,(11):168
2006年10月8日 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448块钱,26寸酷酷的跑车,居然还是折叠的。我觉得在上海的市中心生活奶必要买一台自行车。  相似文献   

16.
“桑塔纳”驶入上海 早在七、八十年代,上海的蒋涛、仇克、翁建新等同志就提出:在小批量生产的“上海”牌小轿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组织大批量生产。1982年中汽公司一成立,我们就积极支持他们的观点。我们经过分析论证以后,1982年上旬,正式向国务院提出报告,要求自己生产轿车,以满足国内“公务用车的需要”。报告要经过国家计委、经委,为此,我和一位官员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他一再表示”轿车是资产阶级生活方斌的产物,决不能为它开绿灯“。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刑伟 《车时代》2010,(7):224-231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愿平庸的生活,邀游人海、畅游人生是我们的追求。但,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随波逐流,而只有小部分人可以逆流而上?我想这是命运的无情与上天的恩赐。我属于被上天眷恋的那种人!注意,这里用的是“眷恋’而不是“恩赐”。是的,我没有含着金钥匙长大,我也没有深厚的背景。但目前的我,的确生活得比较快乐,用流行语说,就是幸福指数很高!我想,老天并不想让“无情”幸临我的命运吧。  相似文献   

18.
一通  刘杰 《轿车情报》2005,(10):68-73
提到林肯这个品牌,了解的人都会想到方方正正的加长大礼车,不过前不久在北美新上市的领航员,却是一辆挂着林肯传统的十字盾形车标的大型SUV,当我在上海街头看到这台超大车款时,没有怀疑它的力量和容量。  相似文献   

19.
京城style     
刘奕宏 《车时代》2012,(11):128-138
一曲《江南style》瞬间唱响大街小巷,就连奥巴马同志都大跳骑马舞。不过作为一个原汁原味的北京土著,我则是更愿意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找出属于咱们自己皇城根儿下的Style。  相似文献   

20.
一见钟情     
隋一 《汽车导购》2005,(7):67-69
生活是最一成不变的,每一天都在重复,日出日落,周而复始,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生活是最变幻无穷的,每一秒都是新的,花谢花开,生机勃勃,如果你是个乐观的人。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一部新加坡电视剧《调色板》里面的主题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