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环境刑法中确立过失危险犯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对确立过失危险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一些法律构想,以期对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紧急避险是正当行为的一种。由于我国刑法与英美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的不同,导致了各自紧急避险制度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与英美刑法中关于紧急避险的法律性质、成立条件等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英美刑法紧急避险制度对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正确地处理紧急避险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蕾  范丽霞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8(6):108-108,128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容乐观的环境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不断发展,但同时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注重采用法律的手段来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将有效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保护我国的环境资源,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环境刑法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环境保护出现了“刑罚化”的趋势,国外有关环境刑法理论日益丰富。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环境刑法的发展情况,并着重评述日本环境刑法理论之新近动态,特别考察了日本环境刑法理论中的保护法益、构成要件及企业法人犯罪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德国将不同类型的环境损害行为与不同的救济方式相对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实行不同的归责原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救济制度。而我国目前对环境损害行为并无分类,适用《侵权责任法》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这种笼统的法律适用对部分行为人并不公平。通过借鉴德国的制度并结合我国法律实践,可将环境损害行为类型化为生活性环境污染损害、生产经营性环境污染损害和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不同类型的环境损害行为在法律适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方面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社会环境资源犯罪特点的分析,提出环境资源犯罪应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原因在于,环境资源犯罪有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采用相对严格的规则原则将有效地减少环境资源犯罪的数量,有效地保护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现行的刑法的过错责任原则已经不能适用于今天的环境资源犯罪的新形势了。文中列举了国外使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追究环境资源犯罪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使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现实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论述隐名代理在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中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法律规定,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同的法理基础;阐述隐名代理的基本法律内涵;对我国隐名代理制度适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探讨委托人直接介入权与第三人选择权在《合同法》402条中的行使条件、法律后果;并提出大胆借鉴普通法系隐名代理制度的同时,必须保持我国法系的完整。  相似文献   

8.
李振宇 《交通标准化》2008,(20):109-112
通过分析探讨日本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日本环境可持续下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措施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四点启示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环境审计在我国审计领域中的兴起,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但是我国环境审计较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仅限于理论探讨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实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予救助是一种严重违背我国传统道德的行为,无论我国古代的法律文献还是现当代国外刑事立法中,都有惩处见危不救的规定。遗憾的是我国现行刑法当中并无不予救助的任何内容,该类社会关系是由道德规范调整的,而道德规范的强制力过弱,从而造成见危不救现象的大量存在。为了完善刑法,减少见危不救事件的发生,刑法分则中有必要增设不予救助罪。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三十年来环境法治不断强化,但中国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上却在呈恶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内部因素的分析,发现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在于环保法律既无大错也无大用;环境行政存在的问题在于环保部门执法权力受制于地方党政与经济主管部门以及统一监管体制的缺陷;环境司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对环境执法的支持性不足和对污染被害者的救济不利。而上述所有问题的根源,则与为环境法治实施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的外部的执政因素即执政方式以及公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安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失效和司法失效是导致当前中国"行动中的环境法"脱离"文本中的环境法"的两个主要原因。目前法院在我国环保事业中扮演着有限的角色。有限、脱节甚或矛盾的法律文本也限制着法院的作用。在环境司法中确认和拓展公民及其团体的权利,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权力,可能是发挥法院在我国环保事业中的应有作用的可行路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对于金融法体系的构建,学者们的观点不一。很多学者提出了金融法的体系,但是认识有所不同。对金融法体系的构建存在的偏差,原因在于很多学者忽视了或者说是错误理解了法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区别。我们应当分析法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区别,认识到对金融法的体系不能简单的固定,只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犯罪污损了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导致某种社会关系的断裂。欲修复有序和谐的社会关系,须架构良性运行的治理模式。犯罪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基本模式,但对甘青藏等民族地区的犯罪治理,在制度安排上应高度考量当地实情,遵从刑事法律谦抑原则,秉持法律多元主义立场,彰显刑事法的实质理性,改造和调适诸如刑事习惯法、乡约村规等具有"地方性知识"的解纷资源,通过适度变通刑事法律、分区治理、积极展开犯罪预防、制定并实施公平详备的社会政策以及有效整合社会资本等途径,均衡各方主体利益,形塑符合本土需求和民众认同的压力疏导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刑事政策自身功能和结构的考量,刑事政策的政策性与法律性的内在紧张始终存在。刑事政策游走于政策和法律之间,对其法治边界的扩张或紧缩,应关注对犯罪反应的有效性和正当性。以和谐法治为统领,架构权力(权利)的法治化博弈机制,在冲突中寻求平衡,于平衡处保持和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通过法治要素的不断提升,根据宪法和"良法之刑法",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场域实现刑事法治和善治。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后,新法从立法上来说,基本上更多地采用了当事人主义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控诉方和辩护方要尽量处于平等地位,而辩护律师的辩护职能的发挥对达到这一要求和目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律师辩护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权的问题,更是表现得尤其突出。对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与正在进行司法改革的意大利就有关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从中寻求有益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