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软土路基作为不良路基土,对于道路施工质量存在极为不利的影响。倘若软土地基未得到合理的处置,不但会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成本造成重要影响,还会大大削弱市政道路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应对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处理加以足够的重视。以市政道路软土路基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软土路基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深入分析和研究软土路基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明确软土路基对于市政道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和探讨现有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方法,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软土路基的特点,考虑建模过程的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相对独立性及灵活可操作性,选取合理的路基安全性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软土路基安全性评价分级模型,并建立专家系统,应用专家系统对唐山市滨海大道的路基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模型和专家系统能很好地反映软土路基的安全性状况,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建设兵团垦区软土地区的公路工程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来研究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从控制路面结构的容许弯拉应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的因素,包括公路等级、路基宽度、交通量、路堤填土高度等;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计算思路,并总结了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根据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率控制标准,反算出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及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变形破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中针对山区硬壳软土地基路基,通过离心试验研究不同硬壳层厚度对于软土路基的变形影响,通过对硬壳软土地基路基的离心试验影响对比研究,积累变形资料,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山区软土路基的变形发展规律,为正确分析、评价、防治路基病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软土路基处理的情况,塑料排水板是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方法之一.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可缩短软土层的压缩排水时间和路基沉降时间,加快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从理论上对打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地基压缩沉降和固结稳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概述了公路工程中软土的形成、分布、特性、对路基危害及软土的勘察等,重点概括了我国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处理的主要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简单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及西方发达国家在软土路基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并展望未来软土路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部分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又面临着扩建加宽的问题。在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的加宽工程要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和差异沉降问题。因为新路基的建设会引起路基边坡失稳和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所以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加宽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之间的有效连接。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东北寒冷地区塑料排水板法处理软土路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软土路基处理的情况,塑料排水板是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方法之一。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可缩短软土层的压缩排水时间和路基沉降时间,加快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的工后沉降。从理论上对打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地基压缩沉降和固结稳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软土路基处理是公路工程建设所涉及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也对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简要分析公路软土路基特性的基础上,对公路软土路基处理的现状及相应原则进行阐述,并具体探讨了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科学处理技术,希望能为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换填土层法是软土路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案,此方案的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但经济性不是很好。因此在满足特定条件的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选择了折中且适合当地经济基础的肋式换填,在满足路基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投资。经过时间的检验,本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情况,软土地基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城市道路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应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等特点,当遇到软土作为路基基础时,应采取各类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得城市道路能满足设计的要求。以湖南省益阳市经济开发区团圆南路道路工程为案例,通过FLAC3D数值计算,详细介绍了建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复合加固有限差分法模型的步骤,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软土地基在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并得到预压荷载施加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揭示了软土路基在堆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固结沉降分布特征,最终,获得了软土路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各层总沉降、各层的分层沉降随着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对软土地基处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开封地区湿软路基含水量高,强度低的状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基模量下路面的弯沉、层底拉应力等关键设计指标.计算结果表明,在土基模量较小时,路面控制指标仍然是弯沉;明确了开封地区湿软路基处治应达到的强度标准,可以为该地区路基处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处理软土路基的基本原理、土工格栅厚度的计算、种类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法,为道路路基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软土路基沉降问题是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分析双曲线法、指数法、三点法、对数法对于拟合天津滨海新区软土路基桥头段采用加固土桩及预压处理时沉降数据的误差,并且比较分析双曲线法拟合和理正计算的预压期沉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滨海新区软土路基上的加固土桩+预压处理路段,双曲线比其余的曲线拟合方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上海市大叶公路奉贤段改建工程为项目依托,对常用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控制沉降的效果、水源地环境保护要求、工程造价三个方面,确定了适用于本工程桥台后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桥台后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研究,为本工程的推进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它工程桥台后软土路基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在设计选线的过程中软土地基工后沉降较大,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结构的强度。因此,需要选取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来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减小路基沉降。文中以某高速公路为例,选取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路基的工后沉降,对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软基公路一般具有较大沉降,这是软土基承受载荷能力较差导致的。较大的沉降会使道路损害严重,还会导致交通事故发,因此进行软土基沉降控制研究十分关键。文章从碎石桩作用机理和施工工艺出发,通过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软土基和碎石桩处理地基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碎石桩对处理软基公路沉降有较好效果,可为今后软基公路的沉降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拓宽加载对旧路基附加沉降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路基填筑对旧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6 m厚软土地基双向4车道的两侧拓宽工程作为数值模拟原型,新路基填筑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固结间隔期的分层加载方式,通过监视旧路基坡趾下方不同深度的指定观察点,提取观察点的沉降-时间曲线,分析其加载过程的沉降特征,获取不同拓宽加载方式下旧路基下地基影响深度范围内附加沉降的变化特点及沉降完成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新路堤填筑加载总量一定时,不同填筑方式引起的旧路堤附加沉降基本为定值,根据堆载高度可以确定旧路基最终沉降量;新路堤填筑方式影响旧路堤的沉降完成时间、填筑加载时间与自然固结时间相对集中时,旧路堤完成沉降所需工期较短。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内软土的类型、形成环境及特点。以粤东地区某高速公路典型软基断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其软土的成分、厚度、埋深和物理力学指标及软基沉降特征,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法、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型软土、平原型软土、滨海型软土、沼泽相软土在广东省内均有发育,各类型软土因形成环境的差异而各自具有明显的特点。在本研究选择的工程案例中,软土主要为深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分布厚度较大且物理力学性质极差。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指数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中后期沉降放缓并趋于稳定的现象明显不符,而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结果更加吻合。鉴于不同预测方法的考虑因素不同且预测结果具有或多或少的互补效果,选择了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的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沉降量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