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深厚软基刚柔组合桩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斌  单君  郑永卫  周坚 《公路》2012,(9):37-41
介绍了刚柔桩同体组合技术的加固原理,同时介绍了其与劲性搅拌桩的不同点。刚柔组合桩单桩及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与劲性搅拌桩及长短桩复合地基有所不同,存在荷载扩散的双层模式。研究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的不同影响因素,当进行刚柔组合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时需考虑插入管桩对水泥土搅拌桩的挤密作用、管桩同心植入水泥土搅拌桩中形成土塞效应、水泥土搅拌桩与预应力管桩协调变形情况,结合国内外类似桩型承载力计算公式,给出刚柔组合桩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分别采用平均附加应力法、Boussinesq-Mindlin应力解联合求解法进行路堤荷载下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经实例验证后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拼接工程软基处理中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斌  徐泽中 《公路》2004,(2):84-88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针对传统水泥土搅拌桩法在处理深厚软基中的缺陷,对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拼接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以及沉桩对原路的影响。通过分析,采用预应力疏桩复合地基方案,处理效果明显,质量可靠,造价经济,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结合宁波市南外环路东段工程一般路段软土地基处理,介绍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简称TC桩)的特点与设计、施工要点,及其与预应力管桩、水泥土搅拌桩等相比在处理效果、工程费用、施工控制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稳定性研究得不多,设计主要依靠经验进行。通过构建稳定性分析模型,介绍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的稳定性分析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T形水泥土搅拌(TDM)桩是具有扩大头的变直径搅拌桩,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机理较传统的等直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复杂得多,固结计算也更为困难。为了获得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模型,基于加固区桩-土等竖向应变假设,推导出变荷载作用下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一维固结控制方程和求解条件。将固结方程和求解条件进行函数变换,利用3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单级加荷条件下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解析解,包括加固区、桩间土和下卧层土中的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解答和复合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解答。然后,通过与固结度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固结解析解的合理性。最后,利用固结度解析解对影响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固结度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较为一致;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水泥土搅拌桩贯入比、压缩模量、下部小直径搅拌桩的置换率以及下卧层土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搅拌桩贯入比、下卧层的刚度对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扩大头尺寸和刚度的变化对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京地铁四号线某车站地基加固工程,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和桩土应力等多项室外试验研究,得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的主要集中范围、竖向应力沿着水泥土桩的状态分布和水泥土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试验结果可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计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远立  张引 《交通科技》2010,(2):122-124
介绍了上海奉贤西渡站基坑工程的特点,提出2种围护方案,即SMW工法桩与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坝体,并对其进行安全、经济方面的比较,得出合理的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复合地基本质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组成的分析,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属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其沉降变形主要是桩端以下土层的压缩变形,可采用分析常规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压缩量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研究,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参数选择、防腐蚀设计及施工方法选择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据砼心水泥土搅拌桩在南京至常州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砼心水泥土搅拌桩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机理,通过对砼心水泥土搅拌桩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沉降量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的对比分析,得出砼心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方案优于水泥土搅拌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合理确定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地基承载力是确保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通过分析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说明了影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提出了控制水泥土深层搅拌桩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结合珠海市横琴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桩长、桩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展单桩静载试验数值模拟,分析桩顶竖向位移,桩身结构及桩端受力情况。通过控制桩长,选取不同的持力层及桩端伸入持力层深度。结果表明:随着桩长、桩径的增加,桩顶沉降量逐渐减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端承桩,持力层相同时,沉降量相差较小;设计采用的预应力管桩能够很好地满足承载力及沉降控制的要求,并且有适当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廖辉 《路基工程》2014,(4):222-226
针对苏州某堆山造景工程,在堆载施工过程中,软基发生失稳破坏,需要进行事故分析及地基加固方案选择。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软基失稳原因,并对抗滑水泥土搅拌桩墙方案、堆载下布置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水泥土搅拌桩墙方案对地基整体稳定性提高作用不大;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能确保工程安全。为了安全采用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相似文献   

1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载荷试验是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靠方法,但试验常无法进行到极限荷载阶段。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文中根据灰色预测理论中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提出一种预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方法。该法拟合度较高,有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台、通道和箱涵与路基间的过渡段的资料结合处理通道和箱涵结构物基础产生的问题,研究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并根据现场管桩施工试验资料,探讨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管桩施工的收锤标准以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琛 《广东公路交通》2013,(3):22-24,46
就设计、施工、生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桥梁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断桩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降低桥梁管桩基础中断桩的机率,为今后更多桥梁预应力砼管桩基础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于填土路基下或构造物基础下受力模式有所不同,不同的规范对这两种情况下地基承载力验算要求也有所不同。为此,对不同规范中关于管桩用于路堤或构造物基础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工程算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填土路基下的管桩宜验算单桩承载力和加筋材料抗拉强度;用于构造物基础下的管桩应验算单桩承载力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为此编制了专用的自动计算表格模板,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管桩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速公路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针对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组成特点及变形特性,提出了可采用"二次复合"方法计算加固区地基的总沉降量,并可根据组合单桩验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衡阳地区桩基础施工工艺现状,介绍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应用条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衡阳地区应用效果,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组合桩是钢筋混凝土桩芯插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而成的新型桩。因组合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复杂,其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各异。为此,依据各地试验数据并参照各地规程及组合桩承载力机理,通过对桩长范围内的平均侧摩阻力和极限承载力之间关系的分析,引入桩周侧摩阻力调整系数ηs,提出了组合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每一组试验的ηs平均和qsp平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拟合出ηs平均和qsp平均的关系曲线,并通过各个桩理论承载力和试验承载力散点图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组合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不仅符合实际,而且计算简单,有利于工程人员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市六合区境内新建一级公路K2+220~+540试验段为依托,对高填方路堤情况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和侧向变形开展现场监测;深入分析相关监测数据,得到路基填筑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分层沉降和土层压缩量随着深度增大而显著减小,填筑期间沉降速率相对较快,持荷期间沉降速率相对趋缓,路基侧向变形沿深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