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牵引电缆与电气化铁路既有牵引网通过横向连接线并联,基于并联后的牵引网(简称"电缆牵引网"),将供电方式分为电缆+直供方式和电缆+AT供电方式(包括日本方式、法国方式和新型方式),并以电缆+日本AT供电方式为例,设计同相供电和异相供电方式下的电缆牵引网长距离供电方案;在建立电缆牵引网等值电路模型和链式电路模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以供电臂为单元的传统保护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高速铁路供电臂保护新方案。在该方案中主要讨论并用MATLAB仿真软件验证了当供电臂发生短路故障(T-R、T-F、R.F)时,如何通过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内的电气量的特征来判断故障所在的供电臂,并通过光纤以太网实现故障信息的共享,从而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所在的供电臂,以此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AT供电方式是我国高速和重载电气化铁道普遍采用的一种供电方式,其故障测距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AT供电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AT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AT供电方式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供电方式作为目前高速铁路发展中主要的供电方式,在客运专线铁路建设运行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供电电压高、牵引功率大、防护效果好、AT间距大等特点,在综合优势方面远高于其它供电方式。文章从AT安电方式的牵引网络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图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以求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必然发展趋势。介绍了适宜于高速铁路发展的双边供电方式,对双边供电方式下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等值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在等值电路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并联AT双边供电方式的故障测距方法,并提出了基本的测距流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电缆牵引供电方式原理,分析了电缆供电牵引网电流分配关系,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了电缆供电方式牵引网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分段距离下牵引网短路阻抗、牵引臂长距离空载和负载条件下电压损失以及不同电缆截面下电流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7.
对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时变电所出口处的测量阻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结合接触网实际参数,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给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各种短路、断线接地故障的测量阻抗—距离特性曲线;最后针对全并联AT供电方式供电臂以负荷开关进行并联的接线形式,给出供电臂保护配置方案,以期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馈线保护的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较其他供电方式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故障率也比其他供电方式更高.因此能够快速确定故障地点并及时处理故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应用转移阻抗法对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通过保护线和钢轨的等值计算,找到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公式中的阻抗计算方法,解决了目前没有带保护线等值电路情况下的阻抗计算问题,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转移阻抗法的阻抗计算可以应用于带保护线的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  相似文献   

9.
对电气化铁路电缆长距离供电技术的原理及可靠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电缆牵引网的电压损失计算式,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电缆牵引供电方式的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牵引网电压损失及有负载时的牵引网电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电缆的供电能力是架空线的7倍以上,相对其他供电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高铁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单边供电模式不同,其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双边供电的AT供电方式。双边供电模式将直接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内部的功率潮流分布和主要供电设备容量的选取。在构建高速铁路AT供电系统双边供电模式下牵引供电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功率潮流分布特性,给出牵引变压器容量分配、牵引网电压损失、牵引网各导线电流分布和电能损失的计算结果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双边供电模式下的牵引供电方案设计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27.5kv供电的AT供电系统性能并得出结论:第1个AT漏抗较小时,27.5kv自耦变压器供电系统的电气性能与正常AT供电系统基本一样;第1个AT只向第2个AT提供功率,不直接向负荷提供功率则第1个AT的电流永远与第2个AT一样;只有1个AT区间的27.5KV AT供电系统的优点是可能节省变压器总容量;与由55kv供电的正常AT供电系统比,第1个AT承受的短路电流增大且须注意承受短路电流能力校核。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力用户,然而,高铁AT所配电设备的供电存在缺陷和问题。针对高铁AT所配电设备供电的问题,提出利用微电网技术向高铁AT所配电设备供电的构想。根据高铁AT所特性与微电网的特点,分析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提出微电网向高铁AT所配电设备供电的方案,给出微电网的结构、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基于对等控制的高铁AT所内微电网孤岛负荷变换和运行方式切换的状况,检验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及控制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比较微电网配电与传统配电方案,分析微电网供电的众多优势,得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一般使用AT供电方式。本文介绍3种AT供电模式:并从牵引变压器容量、牵引网输送容量和钢轨电位3方面对这3种供电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式下的钢轨电位最大值较其他两种模式稍高,而对接触网的载流能力需求低于其他两种模式。法国模式对牵引变压器二次侧绕组容量要求较高,且需要中间抽头;日本模式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有AT供电方式的结构分析,提出应用2×27.5 k V户外模块化电器、集成式AT所,克服现有方式的不足,实现上、下行供电臂分开按AT方式供电以及供电臂分段供电的牵引供电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AT供电方式下影响钢轨电位的因素。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AT牵引供电系统钢轨电位的数学分析模型以及仿真模型。考虑CPW线、钢轨的泄露电导率、AT漏抗以及钢轨横连线几种因数对钢轨电位的影响,并得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宋琳琳  李波  尤志 《电气化铁道》2010,21(5):21-23,28
根据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特点提出了馈线保护策略。在该基础上,分析了上行发生永久性故障后系统恢复供电的过程,并且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每个过程进行了线路短路阻抗的仿真,研究了其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最后,提出根据AT变压器投入情况进行整定值切换的方法,以保证距离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高铁电气牵引网中经常出现为确保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而牺牲选择性的做法,若要兼顾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选择性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继电保护模式.高速铁路采用的全并联AT供电方式以供电臂为基本组成单元,优化供电臂的继保模式对改善牵引网继电保护系统性能大有助益.本文通过对现行的高速铁路继电保护方案进行分析,从工程实际出发整理得到建模依...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提出了一种采用全并联AT的双边供电(或多电源供电)的牵引网供电方式,对其电能损失在理论上与现有的AT分区所并联的单边供电系统进行了比较,优越性显而易见,并进一步对其供电臂的保护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该牵引网供电方式能使负荷在上下行以及多个供电臂内进行均衡,有较好的供电质量,满足高速、重载的牵引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和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下,无功补偿回路并联在接触网(T线)与钢轨(R)之间;在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下,无功补偿回路并联在接触线(T线)和正馈线(F线)之间。对无功补偿系统分别并联在T/R、F/R之间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兼顾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和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下无功补偿系统的应用,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分析高速铁路牵引电流沿钢轨的分布规律,是研究牵引回流对通信信号设备干扰的基础,同时也为利用牵引回流进行断轨检测提供参考数据.针对高速铁路常用的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和AT供电方式,通过对牵引回路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计算,得到了牵引回流的计算公式及其分布规律,可为解决由牵引回流引出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