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研各地客流较大的地铁车站,分析站台客流分布以及运行特征,同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轨道交通建筑设计经验以及对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分析理解,指出现行规范中关于车站站台宽度理论计算与实际运营需求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站台客流分布以及疏散特征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今后的地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合理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客流拥堵风险,对车站运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的服务水平等级标准,结合密度分布、速度分布和客流流线提出拥挤区域的判别方法,引入指定密度、持续时间等时间维度的指标,提出基于时空维度的客流拥堵风险等级评价方法,通过风险概率值对车站内可能的拥挤区域进行动态识别。以广州地铁杨箕换乘枢纽站为例进行仿真建模,结果表明,优化后拥堵风险降低,服务水平提高,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地铁车厢客流过度集中,引导站台乘客分散乘车,文章以地铁各车厢客流均衡为目标,以均衡度标准差为指标,综合考虑车厢现有人数、候车人数及预计下车人数,优化地铁站台客流引导方式。通过AnyLogic仿真软件,模拟广州地铁珠江新城5号线站台条件,对比了客流量范围在12万人/日~60万人/日条件下,不同引导方式对车厢乘客分布不均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站客流量达到24万人/日时,考虑预计下车人数的站台客流引导方式下的车厢客流均衡度标准差明显提升;与不考虑该站下车人数的引导方式相比,客流均衡度标准差提升幅度最大达到25.6%,相比人工引导方式的提升幅度达53.6%,有效提升了地铁精细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铁已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此文在介绍地铁天津站换乘及客流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对站台型式的设置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的几个原则,以使换乘车站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为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州轨道交通在实现初步网络化运营后,出现暴发性客流增长的特征。阐述广州客流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线网客流特征和特殊性,以及目前运营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现行设计标准与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对比和研究,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设计标准及参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建议:设计不应唯预测客流而论,系统规模选择应有前瞻性,车厢内站立标准应放宽,应高度重视换乘站设计。  相似文献   

7.
基于轨道交通物联网监测数据,从点、线、面三个层级,构建不同时间粒度车站、线路、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计算模型和算法。车站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车站密集度指数的关键区域(出入口、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的拥挤程度和拥挤范围因素;线路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车站和区间的影响;网络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由各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加权得到。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地铁客流出行规律一致,可较好地反映地铁拥挤程度,为地铁运营拥挤状态评价和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地铁站台集散区客流密度与行进速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北京地铁车站出站客流特征,分析了站台集散区客流密度与乘客行进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合适的数学模型.利用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站台集散区客流数据,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影响程度.对提高乘客出站效率提出建议:合理设计扶梯宽度,在楼扶梯的既定设计宽度下,增设自动扶梯数量;合理设置车站楼扶梯的布局及形式,分散设置出口,或借鉴国外地铁车站先进设计理念--换乘楼扶梯和列车运行方向立交垂直交叉设计,使乘客能零距离换乘,实现客流及时疏散.  相似文献   

9.
基于轨道交通物联网监测数据,从点、线、面三个层级,构建不同时间粒度车站、线路、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计算模型和算法。车站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车站密集度指数的关键区域(出入口、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的拥挤程度和拥挤范围因素;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车站和区间的影响;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由各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加权得到。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地铁客流出行规律一致,可较好地反映地铁拥挤程度,为地铁客流运营拥挤状态评价和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化分析地铁站台客流组织方案的应用效果,实地收集乘客候车分布数据,统计分析候车位置选择的特性,研究发现乘客的候车位置选择具有集中性,并受行走距离、排队长度和候车区域容量影响。基于细菌趋药性(BC)算法原理,结合站台乘客候车位置选择特性,建立了站台乘客分布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从实例站台的限流栏杆长度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利用所建模型再现了实例站台的候车场景及优化方案,对优化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的限流栏杆设置方案实施后,站台候车区域客流平均密度在各客流条件下分别下降了0.02、0.07和0.09,可上车的人数分别增加了10、8及11人次,因此所提优化方案具备有效性,得到的模型及应用成果能为地铁车站运营管理方在站台客流控制策略的制定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运营客流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周客流、日客流、时客流等时间分布角度,以及从客流流向、区段客流等空间分布角度描述并分析了郑州地铁1号线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行车运营策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轨道交通多场景下客流精准诱导需求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场景下诱导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可采用的结构。基于广州地铁中台框架,利用SpringBoot、微服务、Redis、H5等新技术实现诱导系统的功能,包括拥挤条件下的前瞻性诱导、突发情况下的主动诱导和末班车出行路径可达性查询功能。多场景下客流精准诱导系统及其App服务的开发和上线运营,可支撑地铁各场景下的客流运营组织,提升轨道交通客流组织合理性和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州地铁体育西路站的客流仿真模拟,分析其车站方案的适应性。利用现状调研数据对客流仿真软件参数进行标定,对体育西路车站现状客流组织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车站优化方案,对比优化方案及现状方案在仿真模拟结果上的差异,最后总结优化方案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阐明在第108界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期间,大客流对广州地铁的运营组织造成巨大压力,在对地铁客流进行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广交会举办期间客运组织的5项对策和行车组织的4项对策.实践证明,该方案为广交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和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加深对轨道交通市域快线的认识和理解,开展上海市域快线的评估工作。基于交通年报数据和交通卡刷卡数据,从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客流特征等角度,开展市域快线规划实施评估。研究表明,市域快线客流总体上呈现平均运距较长、负荷强度偏低、客流密度偏低等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沿线路轴向分布、中心区集聚、外围组团化三大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呈现高峰客流累积效应和客流集聚效应两大特征。最后基于市域快线的特征,从市域快线的线网布局、选线规划、客流预测等方面,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旅游功能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为例,分析了以旅游功能为主的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特征。针对旅游客流特征,改进了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利用RP/SP(显示偏好/陈述偏好)调查等手段,提出建立旅游客流预测模型的方法。此方法改变了以往只预测各个预测年限工作日客流数据的惯例,提出针对淡季和旺季的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分别进行客流预测,每个预测年限预测4套客流预测数据,为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必要且充足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全面介绍莫斯科地铁在线网规模、车站设计、运营组织等方面的理念及特点,详细分析莫斯科地铁客流量大、运营效率高的原因,以期为我国未来地铁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阶段西安地铁客流组织中的运营风险与客流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对当前客流预警的各种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提出以视频监控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客流监控预警信息系统来实时测算客流密度,从而进一步确定客流预警量化标准与客流控制启动的时机,帮助运营人员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同时提出优化乘客信息渠道的建议,使乘客实时获取线网拥堵情况,供乘客出行决策,及时缓解拥堵区段客流压力,切实提升乘客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