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后连续端部施工顺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后连续端部浇筑和后连续预应力张拉是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后连续效果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以某跨江大桥引桥的原型桥为工程背景 ,运用虚拟层合有限单元法 ,对连续端部混凝土浇筑和后连续预应力的张拉顺序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对连续端部的可能施工过程进行细致的力学分析 ,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后连续效果为目标 ,提出该类结构体系连续端部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张拉的合理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2.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概念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概念以及简支梁桥面 (板 )连续→恒载简支、活载连续、体系不转换→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介绍各阶段的典型工程实例及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概念的扩展 ,总结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类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相位连续移频信号的数字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  程荫杭 《铁道学报》2004,26(6):123-125
分析了相位连续与不连续移频信号的频谱并比较了它们的带宽。相位连续的移频信号有较窄的带宽,抗干扰性能强。目前,在移频轨道电路中产生相位连续信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调频法,频率转换法。前者相位连续但频率稳定性差;后者频率稳定性高但相位近似连续。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了数字化直接调频法,其相位连续、频率可调、频稳性高。  相似文献   

4.
陈思孝  岳强 《铁道勘察》2007,33(Z1):47-49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计算分析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及连续刚构的动力特性,比较了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及连续刚构在静动力特性方面的差异,并优化了墩梁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5.
无支座连续刚构桥是最近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已在广州、长沙、福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结构中 得到大量应用,但目前对于无支座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以典型无支座连续刚构桥为背景,首先应用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揭示无支座连续刚构桥的地震损伤、破坏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给出 无支座连续刚构桥桥墩典型地震易损性曲线,探讨无支座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破坏风险。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合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续刚构桥合龙段是连续刚构桥施工的关键技术,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桥的质量,文章阐述了连续刚构桥合龙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青岛地铁人民路节点桥连续U梁设计为依托,对现有常规连续U梁截面进行优化。利用BSAS程序,对2种不同截面的连续U梁通过平面杆系模型进行计算对比,得出2种截面下全桥的变形和受力分析。在Midas中建立有限元实体模型,对优化截面连续U梁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对比,对今后轨道交通中连续U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并对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连续压实技术可有效保障路基压实质量,但由于连续压实检测方法和常规检测方法的检测范围相差较大,导致现场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限制了连续压实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为建立连续压实检测结果与路基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建立了考虑压路机行驶的机-土耦合模型,并提出了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分析了土体剪切模量对振动轮加速度时频域特性、机-土相互作用力以及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并与路基碾压足尺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反映机-土系统的动力特性。基于机-土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铁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方法,实现了根据铁路路基设计参数直接确定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指标的合格值,为铁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V形墩连续刚构桥由于其优美的造型及较好的受力特点,在城市桥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西安地铁3号线(55+88+55)m V形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实例,阐述该V形连续刚构桥主墩基础刚度的模拟方法及基础刚度对连续刚构桥内力的影响。特别是在矮墩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中,通过合理地考虑基础刚度对总体刚度的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基础设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虚拟层合有限单元法,对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施工关键技术后连续端部浇注及后连续预应力筋张拉顺序、临时支座最佳拆除顺序及后连续端部浇注方式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连续跨数N≤5时,合理施工工序为"对称浇注、对称张拉",当N>6时,合理施工工序为"隔端浇注、隔端张拉";当连续跨数N≥5时,宜"隔端拆除"临时支座;施工中应优先采用单联浇注方案。  相似文献   

11.
芜湖长江大桥已于2000年9月30日建成通车,文章从工程概况、建设过程中采用的管理体制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大桥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芜湖长江大桥裕溪河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方法,建立芜湖长江大桥裕溪河2×80 m连续钢桁梁桥的动力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其横向基频为2.097 Hz,与实测值1.95 Hz吻合良好,且满足现行《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相应限值1.125Hz的要求。运用车桥空间耦合振动理论对该桥在实际运营列车作用下的车桥动力响应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空载及空重混编货物列车以速度50~80 km.h-1通过时,桥梁的横向振幅达到4.5~8.1 mm,与实测值4.6~8.4 mm吻合良好,但超出《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的限值,而脱轨系数小于0.8,轮重减载率小于0.6;当通过速度在70 km.h-1以下时,机车车辆平稳性达到“良”或“合格”。因此,该桥能够满足空载及空重混编货物列车以70 km.h-1及以下速度通过。  相似文献   

13.
介绍即将建立的南京长江大桥结构安全监测系统。该安全监测系统由传感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监测与评估系统组成。结合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确定主要监测内容和测点布置 ,重点介绍振动响应监测系统。振动响应监测主要内容包括主桥振动、桥墩防撞、引桥高墩振动和地震等 ,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结构的工作状态 ,评估结构的可靠性 ,为大桥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应用遥感技术对越江通道的自然地质环境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为越江通道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和京广客运专线铁路,跨长江、黄河的4座大跨度桥梁都采用了钢桁梁结构,且均为多线铁路桥或公铁两用大桥,承载能力大、列车运行速度高。诸多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获得运用。  相似文献   

16.
韩升鹏 《铁道勘察》2006,32(3):41-42
介绍静力触探技术在黄泛地区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在黄泛冲积地层中应用的方便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的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桥型的设计理念按藏民文化习俗引入哈达、经幡的柔美飘逸以及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雪山意象。经过严谨的设计与优化,确定结构形式为钢管混凝土连续拱桥。该桥主桥采用的五跨三拱连续梁——系杆拱组合体系的双层叠拱结构,为国内首次采用,技术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北塔基础和塔身设计特色.南汊悬索桥塔柱采用双向变壁厚方案,更好地符合桥塔的受力特点;塔顶施工期间,采用钢托架取代塔顶牛腿方案,美化桥塔设计;应用纤维网增强混凝土(FRC),提高塔身的抗船撞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开工的消息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不但因为青藏铁路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还因为这条铁路将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大国家自然保护区。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是否会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造成威胁?是否会给长江源沱沱河的特殊生态功能带来破坏?  相似文献   

20.
跨河桥梁压缩冲刷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的水下结构压缩河道,造成河床冲刷,危害桥梁基础的安全.根据水、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形方程,考虑压缩断面上下游出现回流的特点,通过边界概化处理,获取有效过流断面面积,用泥沙颗粒分组考虑实际河床泥沙颗粒的不均匀性,建立跨河桥梁压缩冲刷的一维数值计算模型.用该模型计算的长江某大桥河段水位及河床高程与实测值的绝对误差分别小于0.1和0.5m,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应用该模型对桥址河段河床压缩冲刷的研究结果表明,汛期大流量时冲刷明显,而汛后小流量时可能有微淤;在相同水、沙条件下,对回流边界合理的概化处理可使压缩冲刷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并能反映压缩断面上、下游近区的冲刷发展过程;在压缩冲刷计算模型中考虑河床泥沙颗粒的不均匀性,比以往均匀沙假设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