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外铝镁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新一代汽车产品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即轻量化、智能化、节能、安全和环保.而这种严峻的挑战又为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汽车工业的主体技术正步入转型换代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对于小排量车的划分,东西方国家的标准不尽相同,其中包含了观念上的因素,也有地域经济发达程度的原因。西方国家划分小排量汽车的标准是排气量在1.6升以下的汽车;日本、韩国等国则将排气量在0.5~0.6升的汽车称为小排量汽车。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小排量汽车的概念通常是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汽车。国外发达国家为环保的需要,积极促进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如法国政府对大排量汽车加以重税,同时补贴小排量汽车的购买。在日本及欧洲等国市场,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约占汽车市场的60%-70%。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工业》2001,(1):35-35
随着汽车工业由低速增长转为较快增长,汽车行业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汽车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亦呈现较大增幅。2000年实现利税总额402.4亿元(税金264.3亿元,占利税总额的65.7%),比1999年增长26.3%,是1990年的9.4倍,年平均增长25.2%。其中,汽车生产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7.9亿元,占利税总额的61.6%。七大汽车企业集团实现利润61.1亿元、税金119.0亿元,分别占利润、税金总额的44.2%、45.0%。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工业》2003,(1):21-22
2002年,国家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出口,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2002年GDP增长8%,比2001年有所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了汽车工业发展,汽车工业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销售汽车32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0%和37.0%,为1993年以来最  相似文献   

5.
《中华汽摩配》2004,(11):22-23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通过企业战略联盟方式.能使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存在的资源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互补性在战略联盟中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实现联合的协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潜在利润;并且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联盟中相互学习.可以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06,(10):6-6
最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产销量还是保有量都有大幅度增加。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集团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用“八国联军“来形容现阶段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似乎并不过分。汽车市场的多样化与繁荣对推动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是件好事.消费者对此更是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7.
《轿车情报》2008,(8):143-143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车市谁是“黄金排量”的争论一直没有定论,1.6L、1.8L、2.0L,甚至连2.4L排量在各厂商的包装下都成为“黄金排量”的候选名单。如此之多黄金排量的涌现,是因为业界对黄金排量并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国内,很多人受“大才是美”的错误观念影响,一直对2.0L、2.4L以上排量的轿车特别偏爱。据数据显示,2002—2007年.2.0L轿车的年均增长率为33.4%,而小型车年均增长率则为24.3%。但随着近日油价高企,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的征收,2.0L、2.4L以及以上排量汽车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相似文献   

8.
钟东 《世界汽车》2001,(9):9-12
中国轿车搞了很多年了.现在再说它是幼稚产业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轿车目前仍没有走出幼年时期,在汽车工业中它对国家的贡献不如原先所想象的那么大.至少,中国轿车总是同中国市场需求有距离,同老百姓有距离.轿车要发展,包括轿车在内的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这里我们强调不要只谈轿车.一方面,"轿车"这个概念已经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而它同国际上通行的汽车统计方式不兼容.另一方面,汽车必将更多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未来肯定有更多的中国普通百姓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  相似文献   

9.
理性与激情     
《汽车与安全》2004,(10):1-1
去年的此时.中国的汽车市场似烈火.激情燃烧。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使人们热血沸腾.尤其是轿车工业2003年产销更是达到206.9万辆和204万辆.同比增长80.70%和92.80%。也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汽车与安全》作了一次小小的改版。我们同样充满了激情。。汽车的安全技术是汽车技术发展永远的动力“.那么面对轿车进入家庭强有力的步伐.汽车的安全性能终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与安全》自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投资额不断增大,汽车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亦逐年增长。1999年汽车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为1556.0亿元,占制造业的4.8%,比1998年增长9.7%,比1990年增加7.6倍,平均年增长率27.1%。其中,七大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占总额的40.8%。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固定资产净值仍需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06,(50):12-12
东盟——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汽车工业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主要有五个汽车市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其中印尼、泰国正成为多用途汽车与小型货车的制造中心.而东盟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马来西亚,其汽车工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耕耘.现除拥有Perodua、Proton这两个全国汽车制造厂外.一些国外公司也看中了这块市场.纷纷前来设厂.如丰田。本田、日产、起亚等等。马来西亚无疑将是本区域最理想的私家车制造中心,同时.它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销售国.而且每年的销售比例都在上升。  相似文献   

12.
绿色设计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  郑惠强 《北京汽车》2002,(4):21-22,32
将绿色设计应用于汽车工业中,阐述了绿色设计的概念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绿色汽车开发需满足的要求,并分析了开发绿色汽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轿车情报》2006,(8):147-147
由上海帕坦汀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引进的德国PIT精密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系列汽车美容养护品则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汽车护养概念:表面的美容护养对大多数汽车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好处.事实上目前市面上的许多汽车护养产品给车主提供所谓护养的同时却在悄悄地损害车身的表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全生命周期和新能源汽车概念,然后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对目前几种典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与环境影响及能源转换效率进行了评估,经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几种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最后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工业》2003,(1):32-32
2002年汽车工业年末资产总计达到6713.1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汽车生产企业3543.7亿元,改装汽车生产企业566.0亿元,摩托车生产企业626.9亿元,发动机生产企业254.4亿元,配件生产企业1722.1亿元,分别占汽车工业年末资产总计的52.8%、8.4%、9.3%、3.8%和25.7%。汽车行业三大集团年末资产总计为2092.9亿元,其中,一汽集团为737.1亿元,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分析家都会认同的一件事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系列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史无先例的增长及变化。然而.一些分析家并不十分赞同的是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相似文献   

17.
刘勤 《汽车与配件》2000,(28):34-35
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本刊向读者推出“中国汽车工业佳话”长篇系列连载。通过“佳话”将与大家一起回忆上一世纪的中国汽车历史,既解老一辈中国汽车开拓者的怀旧情结,又让新人了解过去,在“入世”的历史转折时刻,树立信心。 “佳话”将分中国汽车掌故、中国汽车工业初创、中国人的红旗轿车、20世纪中叶中国领导人视察汽车厂轶事轶事。中国汽车向多品种发展.为备战而加速建立越野车生产基她、在风狼中建设二汽.80年代中国汽车的大论战、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等部分刊出,作者是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由于是历史,因此年代久远,刊出内容如有出入,欢迎广大读者随时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并欢迎在‘准 话”中补充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由潜在变为现实,在市场的拉动下,汽车生产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字,2001年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的206.8万辆增长13.2%,2001年销售汽车237.1万辆,比2000年的207.8增长了14.1%,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9%,销售汽车324.975辆,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19.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4,(10):26-30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零部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20.
刘勤 《汽车与配件》2000,(40):24-25
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本刊向读者推出“中国汽车工业佳话”长篇系列连载。通过“佳话”将与大家一起回忆上一世纪的中国汽车历史,既解老一辈中国汽车开拓者的怀旧情结,又让新人了解过去,在“入世”的历史转折时刻,树立信心。 “佳话”将分中国汽车掌故、中国汽车工业初创、中国人的红旗轿车、20世纪中叶中国领导人视察汽车厂轶事、中国汽车向多品种发展、为备战而加速建立越野车生产基地、在风浪中建设二汽、80年代中国汽车的大论战、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等部分刊出,作者是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 由于是历史,因此年代久远,刊出内容如有出入,欢迎广大读者随时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并欢迎在“佳话”中补充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