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先对鱼雷寿命、贮存、任务剖面进行分析,设计出鱼雷在不同阶段的剖面图,进而分析了鱼雷在运输、库房(技术阵地)贮存、艇上装载和实航各个阶段所受到的应力以及各应力对鱼雷寿命的影响,最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多个任务的试验剖面数据进行处理合成后得到综合试验剖面.设计所得的综合试验剖面对鱼雷进行可靠性试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弹上电子产品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贮存性能直接决定着导弹的技术状态。为了快速预估弹上电子产品的贮存使用寿命,针对其不同贮存使用环境,利用加速寿命试验的设计原则,对加速老化试验方案进行了设计。该试验方案可为进一步设计导弹在不同环境应力影响下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试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鱼雷保障方案设计论证阶段,针对典型任务剖面RMS参数特点,应用面向对象方法,从保障对象建模和系统建模两个方面对鱼雷保障性参数仿真模型进行了研究;结合离散事件仿真理论,根据系统初步设计阶段的保障性指标,仿真输出了鱼雷系统保障性参数,进而对系统保障性方案进行了总体评价,得出了较优可行解,该结果为该鱼雷开展保障性设计,实现保障性目标要求提供了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4.
鱼雷电子组件在振动试验中需要夹具转接,夹具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可靠性,夹具设计是振动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文就鱼雷电子组件夹具应用有限元理论进行冲击仿真,并对各种冲击下的应力分布云图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夹具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导弹舵系统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过程以舵系统在贮存应力水平下,p阶分位寿命渐近方差最小作为优化设计的准则,以舵系统中位寿命渐近方差作为舵系统加速寿命试验方案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寻优计算,得到了导弹舵系统在温度和湿度两个试验应力作用,应力水平组合数为4和5时,其温度和湿度的应力水平、样本分配比例vi、每组试验截尾时间τi的最优值,并利用方差因子相对百分比确定了此时的合理测试次数为6.对优化方案进行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优化试验方案对导弹舵系统的加速模型参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李春风  刘波 《船电技术》2012,32(11):31-34
依据鱼雷试验的目的进行鱼雷性能指标的考核,针对成败型二项分布考核方法缺点,系统性地提出了应用均匀设计法进行鱼雷试验航路规划。将可控因素划分为适当的水平,应用合适的均匀设计表,设计鱼雷试验航路,得到了每个航路参数。通过实例研究表明均匀设计可极大地降低试验的次数,并保证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均衡分散,试验航路设置能覆盖远、中、近距离,大、中、小舷角,高、中、低目标速度和深、中、浅深度的各种态势。通过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指标与因素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此方法对鱼雷试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面舰船拖曳阵鱼雷报警声纳测向精度试验问题,提出了选取两种不同目标的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定量分析了试验目标定位精度和试验样本量要求,对试验方法进行了优选,基于科学性、合理性、贴近实战的原则,提出了两种试验方法联合使用的综合试验方法,可为后续鱼雷报警声纳测向精度试验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鱼雷装备任务效能是衡量鱼雷完成作战任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分析鱼雷作战任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方式对鱼雷装备执行作战任务的动态过程建立仿真模型,充分考虑装载阶段鱼雷的储存可靠性和不同阶段作战过程装备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鱼雷全任务周期的任务可靠性,进而对鱼雷装备任务效能进行评价,为鱼雷装备研制初期的系统设计和可靠性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鱼雷装载可靠性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掌握鱼雷装载可靠性水平,探索鱼雷可以装载的最长时间,本文在分析鱼雷装载试验特点和试验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装载可靠性试验设计,给出了确定装载试验量的方法和装载试验的动态调整策略。该试验设计原理简单,使用灵活,既充分利用了鱼雷装载试验的样本数,又兼顾了考核不同装载时间的鱼雷装载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鱼雷各舱段的贮存可靠性服从多种类型分布,传统的求解方法很难奏效,因此,采用仿真方法对其贮存可靠性进行计算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立鱼雷可靠性模型,并根据鱼雷各舱段失效信息,分别运用Monte Carlo法与Simulink对鱼雷贮存可靠性进行仿真研究,获得鱼雷贮存可靠性各指标的点估计值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仿真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符合实际,但各有优缺点。对鱼雷贮存可靠性仿真研究,应该综合运用Mente Carlo法与Simulink仿真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