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业信息     
《船艇》2001,(6)
山东省第一艘500吨 渔政船在山东省黄海 造船有限公司下水 5月18日上午“中国渔政37008”号船在山东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坞台上成功下水。该船长55米、型宽7.8米、型深3.9米,排水量590吨,主机功率1213KW×2,续航力达2000海里。该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08所设计,是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为保护200海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0,(11)
最近,美国将完工一艘世界最大的小水线面双体渡船。该船长43米,宽16米,吃水4.30米,船上装有2台 Dlutz-MWM16V816CR 型柴油机(单机每台功率为990千瓦),航速18节,载客量450名。该船与常规船相  相似文献   

3.
小水线面双体(SWATH)特殊用途船的结构形式和作业功能与常规单体船有很大区别,有必要探究适用于常规单体船的设计和建造标准是否也适用于小水线面双体船,并分专业模块厘清小水线面双体船所遵循的设计建造标准和存在的典型设计问题。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为满足公约关于常规船的要求而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逐项找寻解决方案。通过目标船的设计,总结相关设计经验,可为同类型船舶的设计、建造或改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发现:小水线面双体特殊用途船的设计建造标准分专业模块、按船上所载总人数指向公约货船或客船要求;总体上适用于单体船的要求也适用于小水线面双体船,但在个别要求的合规性上需对小水线面双体船采取替代或等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小水线面船载荷分析及整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一种小水线面船的载荷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中国第一条小水线面船进行强度计算和设计。  相似文献   

5.
小水线面船吃水较深,极易与海底擦碰而搁浅,从而带来搁浅强度问题。小水线面船搁浅时,潜体和连接桥结构受载的严酷程度以单点搁浅最为严重且单点搁浅模式(即单点搁浅模式)发生的概率最大。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应用商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小水线面的整船搁浅有限元模型,研究小水线面船分别触礁石和泥沙底以单点搁浅模式搁浅时的搁浅特性。通过仿真分析,获得小水线面船搁浅的时序损伤特性、搁浅载荷及小水线面船各部分结构在搁浅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性能。本文对SWATH的搁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所得结论对小水线面船结构设计和小水线面船搁浅强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水线面三体船与普通三体船相比具有较大的潜体并极大地减少了水线面面积,因此普通三体船的耐波性规律不完全适用于小水线面三体船,小水线面三体船的耐波性还有待研究。[方法]因模型试验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环境要求苛刻的特点,难以对所有方案进行试验与分析,故采用STAR-CCM+平台模拟船体周围的黏性流场。首先,考虑到网格设置、流场模型选择的影响,验证采用STAR-CCM+平台进行耐波性计算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然后,研究系列弗劳德数Fr下不同侧体位置时小水线面三体船耐波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结果显示,Fr=0.234(低速)时,小水线面三体船的耐波性优于普通三体船,Fr=0.494~0.797(中、高速)时情况较复杂;小水线面三体船侧体靠近船艏时耐波性更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小水线面三体船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郑明 《船艇》2000,(2):32-34
日本三井造船株式会社在1980年完成“大鸟”号沿海调查船之后,在1984年又完成了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海洋”号潜水作业保障船,为海洋开发的新时代做出了新贡献。 该船交付给日本海事科学技术中心,从事海洋考察中有关潜水作业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小水线面船搁浅研究的方法,描述了小水线面船的搁浅模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小水线面船搁浅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从能量角度出发,小水线面船搁浅过程中各构件所吸收的能量不同,外板和横框架是最主要的吸能构件,其次是纵骨,而舱壁板吸收的能量最少.因此,在考虑提高小水线面船的抗搁浅性能时应从加强外板和横框架开始.  相似文献   

9.
摘要:针对某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进行波浪载荷直接计算。根据规则波中波浪载荷RAO特性和其波浪载荷的长期预报结果,确定该船的设计载荷。并将该设计载荷与CCS《小水线面双体船指南》中设计载荷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规范对于大尺度大排水量小水线面双体船波浪载荷计算的局限性。同时,由该船波浪载荷长期值沿船长和船宽的分布,分析其波浪载荷的分布规律,为工程中大排水量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结构设计和加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进行波浪载荷直接计算。根据规则波中波浪载荷RAO特性和其波浪载荷的长期预报结果,确定该船的设计载荷。并将该设计载荷与CCS《小水线面双体船指南》(2005)中设计载荷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规范对于大尺度大排水量小水线面双体船波浪载荷计算的局限性。同时,由该船波浪载荷长期值沿船长和船宽的分布,分析其波浪载荷的分布规律,为工程中大排水量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结构设计和加载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水线面双体船船体总振动固有频率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王慧彩  王显正  刘见华 《船舶》2009,20(4):20-24
小水线面双体船是近代发展的一种新船型,不同于常规船型的单体船,其总振动模态计算非常特殊。应用有限元法进行小水线面双体船船体总振动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船总振动特性满足船体振动储备要求,可以认为该船的振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4月3日,由702所等单位设计、汕头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海关201”号,交付海关总署。这艘海关监管船将承担起巡弋南疆、打击走私的重任。 “海关201”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小水线面船。该船长35 m,型宽13.30 m,型深4.50 m,满载排水量238 t。 该船在世界百吨级小水线面双体船上,首次采用了钢和玻璃钢混合的结构形式,并成功地采用了长斜轴系推进动力传动,艉轴推进功率达到92%以上,不低于水平轴系有效功率,并有效地解决了振动问题。 该船的设计、建造周期只用了1年,并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船中最低造价的记录。 小水线面船是高性能船,在恶劣海况下仍能航行的“全天候”船舶,在海关缉私、海难救助、旅游交通、海洋科学调查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海关总署共向汕头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订购了两艘同类型船,此次交付的为其中的第1艘。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3.
小水线面双体船又称半潜式双体船,是一种特殊的高速船型。本文以某测量船为例,阐述了小水线面测量船的总体性能特点及其优势。由于该型船的潜体与传统的小水线面船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耐波性、底舱设备布置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张杨  陈林  张忠宇  杨帆  郑律 《船舶》2012,23(5):23-30
基于FLUENT软件对小水线面多体船舶进行了阻力特性研究。首先将计算得到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粘性阻力与用经验公式估算得到的阻力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然后将小水线面双体船、三体船、四体船的阻力及流场分布进行比较,得到多体船的阻力特征;最后将静水中小水线面四体船的数值解与文献中的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应用FLUENT软件计算小水线面四体船的阻力是可行的,验证了用FLUENT软件和相关参数设置计算小水线面多体船型阻力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2022年3月30日,由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所建造的深海装备综合试验船"北调996"完工首航.该船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小水线面双体试验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所和七〇一所设计,中国船级社(CCS)执行审图和入级检验.  相似文献   

16.
《船艇》2001,(4)
我国第一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水线面双体船“海关201”号4月3日在广东汕头签字交船。 这艘由广东汕头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合作开发、汕头大洋公司建造的220吨级小水线面双体船采用两台山西柴油机厂生产的8V165TE9柴油机驱动,上层建筑为玻璃钢结构。 汕头大洋公司较早就致力于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研究开发,早在1994年他们就和七○二所合作,向我国渤海油田推荐800吨小水线面双体交通倒班船,并提交了成套的初步设计方  相似文献   

17.
小水线面双体海关监管艇是我司经过多年研究开发的一种具有优良耐波性能的新船型,是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该船的设计建造填补了我国这一高性能船型的空白。该船推进装置设双机、双桨、双舵。柴油主机为引进德国MTU发动机公司专利技术生产的国产产品,型号8V165TE9;减速齿轮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12,(Z2):303
记者从中船重工704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船)稳定鳍设备已获实船使用成功,今天正式向国内外市场发布,这位减摇鳍家族的新成员的诞生,又填补了国内技术的一项空白,为小水线面双体船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小水线面双体船航行时,双体船底伸入水下,船体  相似文献   

19.
介绍2500吨小水线面双体船线型光顺技术,利用先进的线型光顺软件[1]TRIBON M3 LINES进行线型光顺,解决了在传统的光顺技术下难于解决的难点,为该船的建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在南沙签定一艘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建造采购合同,合同金额3.41亿元,该船最大作业排水量超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排水量最大、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该科考船船总长117.2米,型宽21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5.4米,设计排水量达到7920吨,最大作业排水量达到10,100吨,最大科考承载能力600余吨。该船满足B级冰区加强要求,采用全电力驱动、DP2级动力定位系统,配备360°全视野驾驶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