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武涛 《铁道勘察》2013,(3):26-30
水库运行后,库区蓄水的浸泡软化作用及水位升降引起的地下水位波动会降低滑坡体的抗剪强度,影响滑坡稳定性。因此,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稳定性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双龙洞水库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位运行图,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推导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公式,并利用APDL语言编译求解程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滑坡尚稳定,但水库运行导致滑坡稳定系数下降,建议对滑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马连强 《铁道勘察》2012,38(4):48-51
三峡库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属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是其重大地质灾害之一。库区蓄水后,库水位的浸泡与变动及周边库岸地下水位的抬升,必然产生众多的水库滑坡,对工程下闸蓄水、运营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以该地区的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库岸边坡的坡体结构,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滑坡的发育特征与破坏机制,并采用离散元软件对其破坏机制进行了动态模拟,对该类滑坡体有了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炳炎 《铁道学报》2003,25(3):122-126
三峡水库135m高程蓄水将近,库区泥石流活动对城、镇、移民新村的安全问题备受政府关注。2008年水库175m水位蓄水后,泥石流活动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根据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泥石流环境的变化特点,特别是蓄水后库岸再造过程中对泥石流活动的影响,库区工程建设中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形成的人为泥石流等因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库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11项预测结果和一点建议,供有关部门讨论和实施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剩余推力法对三板溪滑坡的天然状态、水库蓄水、地震、库水位骤降等工况进行了稳定分析。结果显示,在水库蓄水、地震、库水位骤降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低于设计标准,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推荐了抗滑桩设计方案,已经在滑坡工程中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5.
邵华 《科技交流》2000,30(1):38-44
下交漳水库为规划中的水库,南坪隧道是为避免水库蓄水对线路方案的影响而修建。由于隧道中大部分的路肩高程及出口高程都低于设计正常水位,因此确定水库蓄水对线路方案是否有重大的影响,将决定本线路方案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6.
库水位下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库岸滑坡为例,首先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滑坡体各时刻的暂态渗流场,并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以探讨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稳定性变化规律。其成果将为库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强度折减的FLAC3D法对西南某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安全系数较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蓄水状态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要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于强度折减的FLAC3D法对西南某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安全系数较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蓄水状态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要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分析隧道施工及水库蓄水对隧址区地下水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某铁路大梁山隧道为例,运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比分析隧道施工降水前后隧址区地下水的运移变化情况,并结合剖面二维渗流模拟,开展了瓦沟台水库蓄水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瓦沟台水库和隧道DK56+724~DK57+000段位于大梁山山脊东西两侧不同的地下水流系统中,它们之间的水力联系并不紧密;水库蓄满水后,周边地下水位呈现先快速上升后渐平缓的现象,在水力梯度作用下,起初地下水接受水库水补给,但在历时近2年后,地下水将向水库排泄,该水力联系发生转变的时间远小于地下水从大梁山山脊流动到水库所需时间。综上可以判断,瓦沟台水库蓄满水对大梁山隧道安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龙清亮 《铁道勘察》2007,33(6):18-20
铜信溪电站蓄水后将对渝怀铁路产生直接影响:库水浸没部分路堤边坡,存在淘蚀和冲刷问题,局部还会发生坍岸失稳现象,危及铁路运营安全。介绍了水库影响区的地质情况及地质勘察过程,阐述了坍岸预测的方法和参数选取。对铜信溪水库坍岸进行了预测,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该电站现已蓄水2年多,没有发生坍岸现象,说明预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库水位涨落影响下建筑桩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完成后,水对土体的软化作用会对库岸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将影响到库岸边坡本身的稳定性,必然对边坡上建筑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也会产生影响,尤其是175 m水位以下的建筑桩基础.但目前水库蓄水对桩基的影响研究非常少见,这给蓄水后建筑地基的承载力的复核与评估带来了极大不便.在三峡库岸边坡现场,设置了2根大直径试桩,采用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对基桩浸水前后的承载力、侧摩阻力、端阻力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基于试桩的测试结果,对桩浸水前后的承载力、沉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崔健 《铁道建筑》2005,(12):52-53
长江三峡库区的滩坪滑坡加固措施以锚索桩和锚索地梁为主,但部分锚索是锚索张拉锁定130 d后施工的,为使后补锚索与已施工锁定的锚索共同协调受力,需计算已锁定锚索的应力损失,以使后补锚索的应力锁定值与已锁定的锚索处于同一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张瑞河  王冀垣 《铁道知识》1995,(2):19-19,26
当年修建大秦铁路花果山隧道时,曾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3.7公里的隧道要从11条断层破碎带和3条蓄水沟床底下岩层通过,其中一条沟与距隧道只有250米的海子水库连通。这就意味着,开挖隧道就等于在地下水域底部捅个大窟窿,花果山的地下水和海子水库的容水将从隧道一泻而空,花果山也将变成一座  相似文献   

14.
新建铁路岢岚至瓦塘线吕家沟至魏家滩区间长度约12km,高差110m左右,沿线有岩溶、采空及滑坡等不良地质分布,天古崖段岩溶地区线路右侧有水库存在,魏家滩段地下有丰富的煤层分布,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选线工作异常困难。介绍了2个重要方案的比选工作过程:工作初期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提出了3种假定,并在假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DK方案成立的几种可能性;工作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占有资料,在此基础上,首先分析岩溶成因、特征,并进行了岩溶及裂隙发育程度分区;其次是分析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论证水库与隧道的水文地质关系,并通过现状分析预测了蓄水后的相互影响。充分考虑了一些不可预见的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段贤昌 《铁道勘察》2005,31(3):83-85
以长江三峡库区的滩坪滑坡为例,介绍地梁锚索体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注意事项及改进措施。通过比较滑坡体地梁锚索实施的各种成孔方法,推荐偏心跟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西攀高速公路某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 (昌 )—攀 (枝花 )高速公路K14 1段处于昔格达地层的老滑坡区域。文章分析了昔格达地层的特点及滑坡成因 ,并通过计算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判断 ,指出路基开挖后滑坡可能失稳下滑。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建铁路岢岚至瓦塘线吕家沟至魏家滩区间的工程地质选线工作,介绍了2个重要方案的比选过程,在此基础上,论证水库与隧道的水文地质关系,并通过现状分析预测了蓄水后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处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尹紫红 《铁道建筑》2007,(11):41-43
近年来许多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公路、铁路、水库等)经常开挖山体,使得许多地方都有滑坡的可能。对于滑坡在施工期间的变形以及在地震作用下是否失稳都较为关注。GPS作为一种新方法,由于其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高采样率(目前有的已高达20 Hz),在滑坡监测方面已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结合两滑坡的监测实践,介绍GPS监测滑坡变形的方法及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武罐高速公路崔家梁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至洛塘段黄土滑坡分布密集,由于该地区黄土厚度较小,滑坡以浅~中层的中小型滑坡为主,研究认为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地震和河流的影响,使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线路中比较典型的崔家梁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突出坡体结构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从滑坡地质结构与变形特征入手,建立滑坡坡体结构,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失稳破坏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确定滑坡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崔家梁滑坡在天然状态时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或发生地震时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产生整体滑动,为选择滑坡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承德—隆化铁路(简称承隆铁路)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起于京承线承德站,自承德站西端出岔,沿武烈河东岸北上,经双峰寺、高寺台、韩麻营,北迄于京通线隆化站,呈东南-西北向沟通京承、锦承及京通铁路,为3条铁路干线的联络线. 承德市作为京津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当地水利部门规划修建双峰寺水库,将引起承隆铁路部分地段淹没,需要对该段铁路进行改线.改线方案的思路是将线路抬高至库区淹没区标高以上,尽量以隧道型式通过,利用岩体的屏蔽作用将库区水对铁路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