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解决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风机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从CO浓度和烟尘浓度需风量和稀释量出发来控制隧道通风系统所需风机数量,同时以CO浓度和烟尘浓度作为模糊输入变量对隧道通风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提高隧道通风控制器对隧道内CO和烟尘浓度的敏感性,为改善隧道通风效果和加强通风系统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海拔、高寒区铁路隧道施工的特点,介绍了冻土隧道施工通风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隧道施工通风新的控制系统,采用两级模糊控制器,分别控制风量和风温两个被控参数,并对其控制软件和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瓦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是利用自动瓦斯监测系统对隧道内施工环境监测和对通风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在实时检测隧道内CH4、CO、风速、温度等参数的基础上,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地面监控室的计算机,计算机以检测到的环境参数为依据,对瓦斯隧道内通风状况进行动态分析与预警,为实时掌握瓦斯隧道通风安全状况提供了技术手段。梅岭关隧道的应用实际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的管理水平,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自动瓦斯检测系统在隧道的施工中能够有效的监测施工的环境以及通风的状态。这些工作内容形成一个系统,就叫做瓦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使隧道中的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参数得到实时的监控。瓦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能够将这些数据及时的传入到地面上的计算机中,使工作人员对隧道中的施工情况有具体的了解,并以这些参数为依据进行数据的动态分析以及预警研究,以此来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现有高海拔长大隧道施工通风的工程实践多采用压入式与巷道式相结合的通风模式,且仅靠施工经验及施工任务来确定压入式通风段的长度,关于压入式与巷道式之间的长度界限划分的理论研究还较少见。目前关于压入式通风距离的研究主要是特定条件下的极限通风距离分析,存在未考虑施工工序导致无法直接计算出压入式极限通风长度的不足。基于流量守恒原理,结合低海拔地区隧道施工压入式通风经验得到高海拔地区隧道压入式通风的合理长度修正公式,依托在建米拉山公路隧道工程运用理论公式制定通风方案并在现场对开挖爆破30 min后隧道内粉尘浓度和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分析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隧道通风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隧道通风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控制的目的,并介绍了隧道控制系统的实现以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乔力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53(6):1245-1252, 1277
针对钻爆法施工隧道中压入通风方式造成的隧道内空气质量差、排尘久等缺点,在传统通风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改进,形成抽出式风幕通风方式. 以吴家岭二级水电站新建I号、II号引水隧道为试验隧道,对两种通风方式条件下隧道内风速及游离SiO2粉尘扩散特点进行现场监测与对比分析,并应用有限元Ansys-CFD软件对游离SiO2粉尘浓度场演化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抽出式风幕通风条件下通风35 min后,施工作业区内游离SiO2粉尘浓度即可达标,洞身区只存在少量极低浓度SiO2粉尘,作业区内SiO2粉尘浓度最大净化率较压入式通风方式提高了25.93%,隧体内施工环境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和水利等基础建设的加强,我们对在基础建设工程中隧道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施工通风,作为隧道施工环境综合控制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隧道内施工人员的健康和施工效率以及整个工程的进度与安全。所谓隧道施工通风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将施工隧道的烟尘、气体等有害物质排出隧道或者是运送新鲜空气进入隧道将其稀释等。隧道越长,施工通风就越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就对隧道施工技术中的基本要素进行简要介绍,并指出其中的控制要点,以对整个隧道施工通风技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设计方案从工程施工通风和现有设备出发,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通风方案的设计,通过方案技术与经济比较,选择适合隧道施工期间的通风设计方案——送排风混合式通风,解决隧道施工期间通风问题,创造舒适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隧道通风一直是长大隧道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长大瓦斯隧道。结合高瓦斯铁路长大隧道施工通风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通风方案设计、风机选型及检算和现场实施情况,为解决该类隧道通风问题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