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析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交通流特性及事故原因,以车辆临界减速度和不安全度为基础,将危险程度由二维矢量转化为一维标量,提出了以制动减速度和不安全密度指数作为出入口区域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行车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安全风险管理规定与人机工程学原理,确定了风险等级和评价标准;基于大量试验数据,提出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主线行车...  相似文献   

2.
绕城高速公路与市区交通网络车流交换具有不同于其他公路的特征,其与城市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要求亦不同.以绕城高速公路特征为切入点,在分析停车换乘设施选址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停车换乘需求、停车换乘可靠性和建设用地需求3类7项PR设施选址评价指标.运用物元评价方法,建立了绕城高速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物元评价模型,利用熵权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通过综合关联度把待选址站点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选择在综合评价等级"优"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设置PR设施.所建模型应用在西安市绕城高速与城市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中,结果表明,在西安绕城高速与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中,主要制约因素是用地限制,和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出入口匝道安全性问题,减少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事故率,通过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从道路因素、车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分析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的安全状况,应用集值统计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对出入口匝道设计参数的分析,评价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的安全性。应用建立的出入口匝道安全评价模型对仁赤高速公路某典型的出口匝道进行了详细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4.
赵鑫 《交通标准化》2013,(13):21-23
从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事故预防入手,针对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变道、违法停车这两种主要的危险行车事件实施监控与预警,并按照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标准,对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监控预警系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安装危险行车事件监控与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同时有助于事故的快速解决与执法监管。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开展山区高速公路路侧事故安全评价研究对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意义。引入路侧事故风险指标做为中间变量,间接展示道路、交通、环境等条件与路侧事故风险的关系。随后基于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构建了可定量评价山区高速公路路侧事故风险等级大小的方法。最后应用此方法对贵州省内4条山区高速公路路侧风险等级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高速公路运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准确判定安全风险状况,首先,基于影响运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运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比较序列(评价对象)和标准序列(评价标准),建立风险判断矩阵以计算比较序列与标准序列的关联度,其中最大关联度所对应的标准向量等级即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等级。最后,以我国广东省某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可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状况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可以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处置,实现事故的主动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高速公路过江隧道入口段的行车安全性,以上海长江隧道为依托,通过调整匝道转弯半径、合流区到隧道口间距等局部线形参数建立不同驾驶模拟场景,并运用驾驶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行车安全风险进行研究.从纵向事故风险、横向事故风险及驾驶员负荷3个方面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速公路过江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与驾...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涉及面广、作业种类多、作业危险性大,通过合理划分评价单元,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分析不同作业的安全风险,可以控制安全风险,避免潜在事故发生。以预制梁安装作业和悬臂现浇箱梁作业为例,通过传统的LEC法和改进的LEC法分别进行安全评价,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区别和改进的LEC法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率也越来越高,受到山区独特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常采用高速公路桥与隧道相连接的建设模式,形成了常见的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属于道路环境突变段,在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中行车安全问题成为了主要研究热点,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的事故发生率高,事故发生特点集中,所以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特征进行行车安全研究,提出相关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速铁路建设中,部分高铁线位走向与已有高速公路走向一致且距离接近,高铁运行引发的环境改变对高速公路驾驶人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以距离接近的沪昆高铁与杭金衢高速公路为例,利用微观交通仿真FOSIM模拟不同路侧环境和流量下的多种场景,并以车速标准差和距碰撞时间为评价指标,评估不同场景下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以此为基础提出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铁运行引发的复杂环境会增大高速公路的车速离散性和追尾风险,而对高速公路采取限速手段、建立导向系统将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交通标准化》2009,(22):39-39
成都鑫利公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PS(Pave—Strong)路面强力剂应用于工程中的案例: 1.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中修项目中,在K9+869~K48+800路段路面下面层(10cm基质沥青ATB-30)和上面层(5cmSBS改性AC-16)混合料中,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成山头水域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分析引发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邀请相关专家参与问卷调查,对成山头水域近10 a的商渔船碰撞事故进行系统分析,从事故致因理论"人-机-环-管"4个角度研究事故影响因素,构建成山头商渔船碰撞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的承载量持续增加,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开展高速公路黑点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值得探讨和亟待攻克的课题.在对高速公路进行事故黑点排查整治时,要注重事故多发的"显性黑点",运用多种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高速公路事故的预防及对事故黑点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赣州绕城高速公路是江西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五环"中的"一环",也是地方高速公路"加密、联网"线的组成部分,是赣州至韶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于加强江西省赣南地区与广东省粤北地区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赣州绕城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规划布局、选型及设计等方面作简单介绍,并对互通式立交规划、选型的方法及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评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改扩建施工安全,研究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梳理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包括施工作业对交通运营产生的安全风险、交通运营对施工作业产生的安全风险、施工作业本身的安全风险等3个方面.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包括项目组织管理、施工作业安全、施工交通组织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等4个方面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通过专家打分、实地调研等方法确定因素层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提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浙江省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予以验证,应用此方法计算该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得分为3.575分,总体处于安全水平,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策划的流程,对比分析了主要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概率风险评价法、灰色评价方法、故障树分析法.结合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特点,研究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进行施工现场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以某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为例,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范围、周围环境按类型、分状态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立了项目工程危险源台帐,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采用LEC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出项目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案.其分析结果显示: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为高陡边坡、深桩高墩、大跨桥梁、长大隧道、特殊地质,事故类别集中在五大类型,加强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各要素的安全管理,能提高抗安全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广州港锚地固体散装货物水上过驳作业安全,基于"机—人—环境—管"系统工程安全风险系统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广州港锚地固体散装货物水上过驳风险程度.最后利用所提出的风险评价模型,对广州港沙角37SJ锚地水上过驳作业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评价广州港锚地固体散装货物水上过驳风险,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对其分系统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过驳作业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服务于城市主城核心区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是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门户”,伴随主城区城市用地的拓展,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快速网络化,其将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新建出入口拥有更好的区位与衔接条件,而既有出入口与城市用地拓展矛盾初现,各出入口交通功能将发生转变,需要重新定位,以指导衔接节点的新建和改建工程设计;二是城市内部交通衔接体系亟待完善,以提升对外疏导能力。探讨江门市主城区现状及规划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用地、功能定位及衔接体系,制定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方案,并结合功能的转变制定衔接道路新建及改建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投资建设持续发展与高速公路用户居高不下。为尽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以美国纽约州高速公路周期性安全改善机制的运行情况以及其各阶段工作为例进行详细研究。纽约州交通安全研究部门对事故现场数据种类与事故地点、方式的详细采集,汇总并记录到高速公路事故图中,对于不同种类的事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减缓同类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规定三年为一阶段,在总结上阶段安全改善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下阶段的安全工作,形成周期性的循环工作机制。这些成功经验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高速公路运行车速与线形设计之间的协调性,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开展高速公路设计一致性评价研究.在收集实际高速公路线形及事故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IHSDM)进行设计一致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实际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该模型的适用性.针对该模型在中国高速公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并将设计一致性存在问题路段与线形设计存在不足路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评价结果准确率为83.3%,较原模型评价准确率提高了25%,研究成果可以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