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有关专家分析预测,今年下半年我国摩托车市场竞争将表现得更加激烈,更加白热化。竞争特点主要表现在: ——企业将更加重视市场调查研究和市场营销。将进一步完  相似文献   

2.
吴正权 《摩托车》2003,(12):12-14
进入2002年,我国摩托车工业大变革初露端倪。这一年是摩托车行业“十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行业向“由大变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环境和游戏规则像一个助推器,迫使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3.
马力 《上海汽车》2001,(4):11-14
本文阐述加入WTO对我国摩托车工业的影响,通过利弊分析,指出未来摩托车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品牌竞争,提出我国摩托车工业应将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应对入世的重要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4.
1997年,是摩托车市场苦涩和艰难的一年。摩托车大战硝烟弥漫,市场竞争群雄逐鹿。在摩托车市场供大于求,一片混战的竞争中,嘉陵处乱不惊,稳健经营,实现了摩托车生产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继续保持了嘉陵在摩托车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展示了“中国摩托车之王”的实力和风采。展望1998年的摩托车市场,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将持续下去,中国摩托车市场将由成长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和发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摩托车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理智  相似文献   

5.
在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的1997年,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质量的转变,生产经营稳步发展。 1998年,摩托车市场依然不会有根本性改观。规模竞争将更趋激烈,新老企业集团割据,市场竞争格局呈多元化,品牌和形象竞争纷纷展开,质量和服务已成为竞争重点。各企业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多样化并向中大排量发展,在继城镇市场之后,开始大举推进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加入WTO后,摩托车行业未来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从近几年我国摩托车市场竞争的结果看,并未体现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尽管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利润甚微或亏损,参加竞争的企业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过多。许多企业采取的是降低价格来取得市场销售的优势。这说明了我国许多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市场理念还不够成熟,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掌握制胜的要领,缺乏明确的竞争战略。由  相似文献   

7.
尹明善 《时代汽车》2005,(10):64-64
“现在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是很激烈,但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潜力还非常巨大。如今国外轿车是占据领先地位,但不要忘了,当初我们的彩电、电脑、服装是怎样突出重围的。就拿摩托车来说,过去我国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靠进口,但现在我们的摩托车出口已经让老外害怕了,我可以大胆预测,汽车民族工业也会像摩托车那样,要不了多久,人家也会害怕我们中国的品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对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力帆的汽车工业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2006年7月1日是我国加入WTO后在汽车工业上过渡保护期宣告结束,一个更为开放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将正式形成,我国汽车行业将真正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进入了真正的竞争发展时期,将对我国汽车工业形成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国摩托车工业历经风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艰难的征途中继续挺进。经过全行业职工的努力拼搏,开拓创新,闯过各种难关,去年产量仍然达到1200万辆以上,出口200多万辆,创汇5亿多美元。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给摩托车工业带来振奋和鼓舞,也增强了摆脱困境的信心。我国摩托车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前进和发展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较强大的物质基础,有一批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系统,市场广阔。只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我国摩托车工业一定会出现一个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重庆嘉陵机器厂和建设机床厂先后于1979年和1980年开始生产50型箅。1985年,当全国摩托车总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时,重庆的摩托车总量几乎占全国总产量的50%,自此以后,“嘉陵”、“建设”两厂一直成为我国摩托车行业的排头兵。重庆摩托车工业在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自1996年开始的滑坡状况。1998年全国摩托车总产量为879万辆,但其中重庆摩托车产量仅占全国摩托车总产量的14.4%,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摩托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多数生产企业在经历了持续的价格战和促销战之后,开始逐渐认识到无序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纷纷掉转矛头,将主要精力投人到新产品开发上来,并逐步将企业工作的重点由原来的产销转向了产品开发.但是,由于企业产品开发的机制和流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新产品开发效率较低,难于得到市场认同等问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开发出市场认可的新产品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自1981年以来,重庆摩托车的产量一直雄居全国第一,对重庆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沿海等地摩托车工业的迅猛发展,重庆摩托车工业的优势逐渐减弱,产量比例逐年下降,增长速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继续和加强部市结合,军地联合,增强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共保优势,才能保持着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2003,(1)
我国摩托车工业历经风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艰难的征途中继续挺进。经过全行业职工的努力拼搏,开拓创新,闯过各种难关,年产量仍然达到1200万辆以上,出口170多万辆,创汇5亿多美元。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给摩托车行业带来振奋和鼓舞,也增强了摆脱困难的信心。我国摩托车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前进和发展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较强大的物质基础,有一批名牌和知识产权产品,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系统,市场广阔。只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我国摩托车工业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个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迅猛,与此相伴的是各生产厂家竞争的异常激烈,能否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的售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刊从这,一期起将在“用户之友”栏目中加大售后服务的信息传递,充分反映方方面面;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将您及您所在单位维修方面的各种信息反馈本刊,以便我们共同携手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5.
当今摩托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除住款式、价格、性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竞争外.产品外观喷漆质量的优劣也是竞争的热点,并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而骑式摩托车油箱外观又是外观喷漆件的“脸面”,如南京金城铃木公司要求骑式摩托车油箱喷漆件外观要达到最高等级S级.即光泽优美;无色差;在自然光线下距50cm处,不允许有肉眼能看出的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信息》2006,(15):4-9
我国摩托车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世界产量第一大国。在中小排量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方面,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摩托车已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机电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摩托车工业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更加深入,随着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摩托车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的重要代步工具和致富工具,也将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和体育竞技工具,也是我国公安、武警、军队特种需求的一种重要装备。作为一种使用方便、行动快捷、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摩托车已经融合了机械、电子、仪表、化工和各种新型材料等诸多高新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摩托车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摩托车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摩托车业的增长动力正逐渐衰竭,企业盈利能力逐渐下降.面对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和一波接一波的价格大战,面对即将加入WTO后的全新竞争形势和市场需求,国内摩托车业纷纷加大了以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工作力度.因此,在新世纪头一年的2001年和以后的几年里,中国摩托车业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格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摩托车企业林立,品牌繁多,加入WTO后,摩托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实施“两条腿走路”,在加快占领国内摩托车市场、特别是西部市场的同时实施多元化经营,寻找新的商机,这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策略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也是企业根据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嘉陵”可谓家喻户晓。它是中国摩托车第一品牌,中国摩托车行业第一块“全国驰名商标”,号称“中国摩托车之王”。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当前短缺经济已经结束、买方市场完全形成和激烈的摩托车市场竞争的形势下,嘉陵集团也将面临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何保持自己摩托车行业排头地位等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嘉陵集团副总裁赵海强,让我们听一听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摩托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各个生产企业都在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华博罗(天津)工业有限公司作为外商在华生产摩托车化油器的独资企业,以其雄厚的技术、精湛的工艺、严格的管理、完善的服务,为摩托车生产厂家提供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化油器,为大家参与市场竞争助上一臂之力,以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华博罗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全球性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5亿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