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时速350 km动车组通过70 m2单线隧道和100 m2双线隧道的压力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列车通过单、双线隧道时,除曲率变化较大的头、尾部位置不同测点压力变化差别较大外,列车中部不同位置测点压力变化基本相同,隧道入口前20 m,隧道壁面压力变化幅值随测点距隧道口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大,20 m后增加变缓,在200 m左右达到最大;单线隧道内,各截面上压力变化幅值最大相差不超过3%,三维效应不明显,双线隧道内,隧道口处的三维效应比较明显,隧道中部三维效应减弱,在隧道入口6 m和隧道中部250 m位置,不同测点压力变化幅值最大分别相差82.8%和11.3%.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市域列车通过隧道的气动载荷变化规律,利用三维、瞬态可压缩的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了4节编组市域列车通过3种不同断面隧道时的气动效应,并分析了车体表面、隧道壁面及紧急疏散平台的压力时程变化。结果表明:(1)隧道A情况下的列车表面压力峰值为2 600 Pa,隧道壁面压力峰峰值为4 100 Pa;隧道B情况下的列车表面压力峰峰值为2 000 Pa,隧道壁面压力峰峰值为3 300 Pa;隧道C情况下的列车表面压力峰峰值为3 700 Pa,隧道壁面压力峰峰值为5 500 Pa; 3种不同断面各隧道条件下,紧急疏散平台处压力变化规律与隧道壁面压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由此可见,隧道阻塞比越大,隧道内压力波变化越剧烈。(2)隧道A测点x(线路纵向)方向气流速度变化峰值为17 m/s,隧道B测点x方向气流速度变化峰值为32 m/s,隧道C内疏散平台测点x方向上的气流速度变化幅值最大,约为40 m/s,隧道A、B、C内疏散平台测点在y(线路横向)和z(线路竖向)方向上的速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非定常雷诺时均N-S方程和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高速列车明线交会及隧道内交会时的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线间距对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线交会压力波幅值随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线间距从4.6 m变为4.4 m时,交会压力波幅值增大约8.3%;线间距从4.4 m变为4.2 m时,交会压力波幅值增大约8.5%;隧道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随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对非交会时段隧道压力波影响不大,线间距从4.6m变为4.4 m时,车体表面测点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增大5.7%;线间距从4.4 m变为4.2 m时,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增大5.8%;隧道壁面测点压力波幅值增加约2%,且隧道内2车交会,靠近交会位置的测点压力变化要远大于远离交会位置的测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时速140km/h高速地铁列车以不同运行方式在隧道中运行时的气动效应,采用三维、可压、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及站间运行时产生的气动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运行方式对高速地铁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站间运行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沿车长方向基本不变;而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峰峰值从头车向尾车逐渐降低。2种运行方式下的隧道壁面测点压力峰峰值均在中间风井处达到最小值。并且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最大车体表面和隧道壁面压力峰峰值分别为列车站间运行时的1.37倍与1.49倍。不同列车密封指数下,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均大于列车站间运行时的车内压力变化。因此,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比站间运行时更加不利。  相似文献   

5.
高速列车突入隧道时的三维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高速列车突入隧道形成压力波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三维粘性、可压缩、不等熵、非定常流的Navier Stoke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滑动网格技术。真实地描述列车进入隧道所形成压缩波的过程。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的试验结果相符。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内的压缩波呈现三维特性;同一断面上的压力变化的差异性与列车的运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林峰 《铁道勘察》2023,(3):149-154
地铁列车振动引起的动力响应是地铁营运期间的重点问题。为研究地铁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近接隧道的动力响应,依托工程实例,以激振力函数法模拟列车振动荷载,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及周围土体三维数值模型,对近接隧道结构不同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应力、位移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底板的加速度响应大于顶板,左侧壁、中板和右侧壁,中部位置的测点加速度峰值最大;(2)隧道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测点距底板距离越大,应力响应越小,而中板上测点的应力响应基本不随距离变化;(3)隧道底板上各测点竖向动位移均随时间不断增大,并且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随着底板上测点与地铁隧道的距离增加,其竖向动位移量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速列车过隧道时对接触网系统安全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滑移网格技术,对不同编组的高速列车以350 km/h的速度分别通过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的过程进行仿真,通过监测吊柱位置处的气流速度和气体压力,得到隧道内活塞风特性;基于气动特性仿真结果,对接触线风振响应进行模拟仿真,得到隧道内接触线位移偏量范围。结果表明,列车编组越多,隧道断面越小,列车车速越大,形成的列车风速度越大,气动特性越显著;列车进入隧道入口瞬间,接触线有最大正向位移偏量为2.92 mm。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驶入隧道时产生初始压缩波并向隧道出口方向辐射形成压力脉冲波,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文章以国内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搭建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研究高速列车驶入隧道时产生初始压缩波最大压力梯度值的时空演变过程,并分析比较不同车高和在隧道洞口增加缓冲结构对隧道初始压缩波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车高越高,高速列车驶入隧道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压力峰值越大,对应的最大压力梯度值也越大;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时,不同车高对初始压缩波最大压力梯度值的影响规律与无缓冲结构情况下基本保持一致,但最大压力梯度值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时速160 km、200 km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压力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南阳 《铁道建筑》2003,(12):29-31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理论及特征线法发展了准高速、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压力波动的数值模拟方法,据此研究列车通过单线隧道和两列车在双线隧道内相会时压力波的变化规律,根据舒适度判据,得出合适的单线和双线隧道断面积,供新线隧道断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缓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引起的压力波动,研究了联络通道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特性的影响.建立了3节编组高速列车数值仿真计算模型,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以及k-ε方程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高速列车通过联络通道时隧道的气动特性,研究了设置联络通道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及不同的通道间距对隧道压力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联络通道隧道相比,列车通过连通开孔隧道的气动特性得到明显改善;通道对初始压力上升、下降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对膨胀波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联络通道的设置使隧道压力波的波形呈现局部锯齿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中国首次研发的山地城市A型地铁车(简称As车)的技术特点,包括与以往不同的技术规格、大幅度提高的爬坡能力、改善了的通过小半径曲线的性能、提高列车运行可靠性的多种措施、提高电磁兼容性的特殊对策、车体结构的重要改进和优化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隧道施工中,为避让建筑围护桩而采取的盾构曲线始发方案.在施工中,调整始发角度,利用盾构机的自身转弯最小半径达到250 m的极限值,采取一系列洞内、洞外措施,通过精心组织和施工,取得小半径曲线始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起点(熊猫环岛站)区间隧道下穿健安桥的设计与施工为背景,分析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地面结构物施工如何有效地控制沉降,探讨施工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采取的措施,以此作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由专院路桥处承担设计的缅甸丹伦 (毛淡棉 )大桥主桥于2 0 0 4年 3月 17日下午 5 :3 0 (缅甸时间 )顺利贯通。缅甸丹伦 (毛淡棉 )大桥是缅甸境内最长的一座公铁两用特大桥 ,也是目前东南亚最长的桥梁 ,主桥钢梁全长 2 3 45m ,由 7联连续钢桁梁组成。公路、铁路位于主桁同一平面  相似文献   

15.
对一件奇特的轮对质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专业管理上仍缺乏一些相关的技术标准,提出了需进一步修订机车检修规程和验收技术规定,以预防机车轮轨冲击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近距离旁穿地面建筑物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越来越多的盾构隧道需要穿越地面建筑物的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包括计算参数的选取、计算工况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掘进施工参数和邻近建筑物的保护措施;在后续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加强地面和洞内的施工监测,做好施工的动态信息化管理,确保盾构顺利穿越地面建筑物.  相似文献   

17.
零阻变换器系统(zero-resistance converter system,ZRCS)能将走行轨电流从虚拟回流地处转移至回流线缆, 进而从源头上治理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问题。作为 ZRCS 中影响虚拟回流地位置的关键部件之一, 开关单元的数量与分布会直接影响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的分布。在实际列车运行过程中,牵引和制动工况下的列 车电流及相应钢轨电位远大于匀速工况;通过调整开关单元的分布,降低这部分的钢轨电位,可提高 ZRCS 的综 合治理效果。因此,在分析 ZRCS 中开关单元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其优化分布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开关单元分布 下的治理效果,得到较优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进一步提高 ZRCS 的治理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起点(熊猫环岛站)区间隧道下穿健安桥的设计与施工为背景,分析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地面结构物施工如何有效地控制沉降,探讨施工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采取的措施,以此作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近电站隧洞控制爆破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白山水电站内一座交通隧洞洞口段的施工,介绍了洞口施工段爆破的设计与控制方法.通过对爆破振动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合理的经验公式,有效地指导了主洞的爆破开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