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分析大中型城市的道路拥挤状况和早晚高峰期与非高峰期的车流速度变化规律,得到大型城市道路网络中车速的阶梯型变化分段函数,并结合相关车辆能耗和CO_2排放规律研究,构建考虑CO_2排放成本的配送车辆出发时刻安排和配送路径联合优化模型。针对该优化模型的特点,应用遗传算法搜索车辆最佳出行时间以及最佳配送路径。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上述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最短路径不一定是最小CO_2排放路线;出发时刻的选择对车辆CO_2排放有重要影响;最优出行时间安排比最差出行时刻安排,节约近8.5%的CO_2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拆分运输问题的特征,考虑运输过程中CO_2排放的成本,构建需求可拆分的低碳车辆路径优化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点设计基于禁忌搜索的2阶段启发式算法。并以祁东县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运输为例,验证上述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1)最短路径不一定是最小CO_2排放路线;2)距离发电厂最短的客户点最后访问有利于减少总碳排量;3)在考虑道路通行能力容许条件下,载重量大的车型有利于减排。  相似文献   

3.
在对多配送中心车辆调度问题进行直观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求解配送路径,并提出了采用路径距离最短分配法将多配送中心车辆调度问题的路径分配给各个配送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建立一个适用于多城市之间如何选择最优交通方式组合的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多目标的0-1规划模型,通过虚拟一个运输网络,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带时间约束和能力约束的最短路径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求解算法-基于求最短路(Dijkstra算法)的启发式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带有时间约束和能力约束的最短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特征,建立一个适用于多城市之间如何选择最优交通方式组合的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多目标的0-1规划模型,通过虚拟一个运输网络,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带时间约束和能力约束的最短路径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求解算法--基于求最短路(Dijkstra算法)的启发式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带有时间约束和能力约束的最短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入服务水平等级概念,以OD流量最大和运输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铁路货物运输网络能力计算多目标规划模型.采用按服务水平等级由高至低顺序进行车流量调整的策略,设计基于K短路和最小费用流问题的启发式算法;并针对最小费用流问题,分别给出基于Lingo软件和遗传算法的2种求解方法.在遗传算法中,对染色体采用二进制编码和运用Double-Sweep算法计算各支车流在给定服务水平等级下的可选径路,利用交叉、变异操作遍历可能的车流路径集合,使用启发式车流调整策略,实现线路及车站能力限制条件下不同路径集合的车流分配.算例测试表明,基于Lingo软件的算法适合于求解小规模问题,而基于K短路的遗传算法更适用于求解大规模问题,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如何在快递行业实现低碳运作目标,在分析国内外快递物流运作及其网络优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快递行业物流网络的拓扑网络的基本特点,对比分析各种不同模式的干线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构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多模式快递物流网络优化决策模型,该优化模型考虑了运输成本、换装成本及其物流运作过程中CO2排放外部成本;同时也考虑服务时间窗和物流运作能力等约束。针对该优化模型的特点,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以验证上述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运输网络最短路径关键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引珍  郭耀煌 《铁道学报》2004,26(6):106-111
运输网络最短路径的计算是交通规划和运输组织主要研究问题之一。实际生产中,因运输组织不当或车辆调度不当,造成运输网络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运输网络最短路的两类关键点给出了定义,并分别提出了基于连通最短路子树的求解关键点的算法。对分析运输薄弱环节、加强交通瓶颈通过能力提供了科学的量化手段,并对兰州市某城区做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蚁群算法是受自然界中蚁群搜索食物行为启发而提出的一种智能优化算法,通过介绍蚁群觅食过程中基于信息素的最短路径的搜索策略,给出基于MATLAB的蚁群算法在旅行商问题中的应用,针对蚁群算法存在的过早收敛问题,加入2-opt方法对问题求解进行局部优化.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蚁群算法对求解旅行商问题有较好的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采用单调速率(RM)调度算法构建的周期扫描表易导致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网络出现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基于MVB网络建立以网络负载不均衡度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为增加算法的收敛速度,简化算法求解过程,采用基于以平均负载率为中心的预测域的免疫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全局最优求解。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较RM调度算法和其他优化算法,采用所给出的优化模型和算法能够明显减小MVB网络负载的波动;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可以提高MVB网络的负载能力,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列车通信的要求,我国采用全球领先的GSM-R通信系统作为高速铁路列车的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网络结构和自身开发平台等的一些制约,GSM-R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经过简单分析GSM-R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和工作原理,并针对GSM-R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应用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得出安全风险的重要度并对每个重要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最后对相应的危险因素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探讨60kg/m节长100m钢轨普通线路的稳定性,提出适合铺设的条件及铺设、养护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题的复杂度、优化模型的现实度以及求解算法的适合度3方面,对三维装箱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着重对货物与箱体的规模与异构性、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的实用性和求解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归纳;其次,总结三维装箱问题在以上3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整体问题复杂化、优化目标多样化和约束条件现实化、假设条件最小化、求解方法实用化等5方面对三维装箱问题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m级泥水盾构施工具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难度的特点,为了分析和确定相关工程的造价,对长江某重大越江隧道工程施工进行了历时2年的跟踪研究。此文在阐述企业定额调研阶段、准备阶段、测定阶段、分析阶段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及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片预制、盾构主体车架的吊装、掉拆、盾构掘进等10余条企业定额。这些定额可为15m级泥水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工程估算、概预算、招标控制价、工程决算等提供参考依据。经评审认定此项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水平旋喷技术因具备加固地层和止水的双重功能,成为富水软弱地层隧道预支护的较好选择,然而,受地质条件、材料特性及施工工艺限制,预支护体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若与掌子面加固复合应用可较好克服缺陷,针对两者复合机理进行分析,同时依托具体工程进行参数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旋喷桩径及刚度增至一定量时,对地表沉降控制效果不再明显;掌子面加固对掌子面挤出变形控制也有一个较优范围,超过该范围控制效果不明显。说明水平旋喷预支护与掌子面加固不能一味强调加固范围及刚度,应根据具体工程选择最佳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高速铁路跨度40 m和32 m简支箱梁建造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建立5跨40 m和32 m简支箱梁计算模型,从结构动力特性、车桥耦合动力响应两个方面,对两个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最后以一项工程实例为背景,从经济性角度对40 m和32 m简支箱梁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5跨40 m和32 m简支梁计算模型,40 m简支梁模型的自振频率偏低,而梁体横向加速度和梁体位移比32 m简支梁模型偏大;墩高变化对两个计算模型的梁体横向加速度和横向位移的影响规律保持一致;对于25 m左右墩高的桥梁,采用40 m简支梁进行方案设计时,工程总造价比32 m简支梁方案偏低1.2%,并且下部工程造价明显低于32 m简支梁方案,墩高越高,这一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现有预留轨缝计算公式的分析 ,讨论其对 2 5m长标准轨的应用温差条件限制并做了相应的计算 ,提出 2 5m长标准轨在施工时的轨缝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图像特征识别的m序列列车定位方法,利用m序列(最大周期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对轨道上的绝对位置进行编码,系通过安装在列车顶部的摄像机依次拍摄由二进制特征标志组成的轨道位置编码。提出基于虚拟轨迹获取目标图像方法,解决同一二进制特征标志重复采集的问题;提出基于BP(向后传播)神经网络的位置编码识别方法,以处理轨道现场环境干扰严重的问题。不同位置上的编码具有唯一性,以此位置编码值作为地址与车载数据库位置信息进行对比,来实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列车定位。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通过现场实测主动土压力与实测侧向水平位移的结果,对m值进行反分析,获取m值与规范取值和经验取值的关系,为设计提供优化分析数据.研究结论:实际工程中m值小于规范取值和经验取值,m值的选取合理与否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并最终影响围护结构的设计和围护方案的选择.另外在m值的反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同一种状态下计算,否则反算结果偏差太大,也就失去了反算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