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世纪初期欧洲汉学家赫师慎、佩初兹和葛式在国际权威汉学杂志<通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古代数学的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认识,也反映了当时欧洲汉学界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普遍持有的两种对立态度,一是武断地怀疑某些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源自域外,认为中国数学劣于西方数学;二是肯定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并认为中西数学各有其长处和特色,应平等视之,这也是当时西方汉学界的代表态度.  相似文献   

2.
清初历算学家薛凤祚在其巨著《历学会通》中试图会通古今中西历法,该书《正集》即其会通后的"新中法"。薛凤祚的会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新中法"融合了当时最主要的四部历法:《授时》、《回回》、《崇祯历书》、《天步真原》;其次,"新中法"在形式上回归了传统;最后,"新中法"融合了注历与星占的内容。薛凤祚会通历法的这些特征与其所处时代关系密切,他会通历法的方式实际上响应了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三上义夫是20世纪初国外最重要的中算史家,是世界上最早用现代方法系统研究中算史的数学史大师,不但在世界数学史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我国中算史的奠基者李俨和钱宝琮等人。他架起了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数学的桥梁,为促进中国和西方的数学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非营利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在总体原则上是求同的,但在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收入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等具体方法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尤利西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小说,代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是乔伊斯尝试小说新潮艺术和尖端技巧的实验场.本文试结合"互文性"文本理论,对《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进行阐释,认为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所采取的主要叙事策略是互文性策略,即对西方文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改编,这也是《尤利西斯》产生广泛的象征意义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人在其漫长的科技实践中,形成了抽象角度概念,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角度计量.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应的角度测量问题.在天文观测过程中,古人运用比例对应思想测度天体空间方位.在手工业制造领域,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古代技术百科全书则采用构造法解决具体的角度问题.到了明末,《几何原本》等西方著作的引进,使中国人懂得了角度概念,接受了世界通用的360°分度体系,了解了角度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角度计量才得以在中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西方传教士赫师慎对中国不定分析进行了系统探讨,其论文《中国百鸡问题或不定分析》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不定分析在中国发展历史的全貌,对于帮助西方了解中国数学及古代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重新评价了赫氏在西方汉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并对赫氏的若干论断提出质疑,辨明了其中若干不明文献的出处。  相似文献   

8.
嘉靖三十四年(1555)郭汝霖受命往封琉球中山王尚元,由于史料的缺乏,册封正使郭汝霖的生平事功、郭汝霖代替吴时来使琉、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等问题多语焉不详,无法得到深入讨论。但通过一些鲜为学界注意的地方志、学界新发现的"朋僚赠送诗文",以及郭汝霖本人的《石泉山房文集》等材料,可以丰富郭汝霖的身世事功,展示时人对原册封使吴时来的多元看法,揭示在"倭寇祸华"背景下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不当示怯"于日人。同时对比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和陈侃的《使琉球录》,可知郭录在"重编"中有"删文"、"增文"和"改文"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9.
莫言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一个标杆性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中描写了两位与众不同的女姓——孙眉娘和钱夫人,她们一个处于民间社会,一个处于上流社会;一个是天足大脚,一个是三寸金莲;一个仗着一双大脚到处抛头露面,一个遵守封建礼教足不出户。她们都是封建社会小脚文化的牺牲品,她们摆脱不了迎合男人、取悦男人的可悲命运。莫言启承鲁迅等"五四"作家的国民性批判精神,在小说中对小脚文化作出了冷峻的解读,在大脚与小脚的较量和对比中,展现了封建小脚文化的荒唐昏聩,表达了作家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
按照《周髀算经》原不能构造出与之叙述相符的宇宙模型,观测璇玑径长方法中的矛盾以及牵牛、娄与角、东井去极度的计算方法与璇玑四游在天学依据上的冲突,让人不能不对其自洽性产生怀疑,或据此可以认为《周髀算经》非一时一人所作。《周髀算经》仍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天学研究“代数”强而“几何”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耆夜》记载毕公姬高是"勘黎"之战的主将,这使我们对毕公周初重臣地位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清华简《耆夜》并结合出土金文推断,毕公应该有子封于黎(楷);又根据清华简《祭公》的记载,毕公后裔毕曾在周穆王时期位列三公。这证明毕公家族与周公、召公、太公家族一样,也遵循着一子就封诸侯国、一子"世为王臣"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海交史研究》2014,(2):128-128
本次评价采用评价指标体系2014试用版,对733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历史学科共收录32种期刊,顶级期刊1种:《历史研究》,权威期刊2种:《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核心期刊21种:《世界历史》、《史学月刊》、《清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史学集刊》、《西域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林》、《中国农史》、《史学史研究》、《文献》、《安徽史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档案》、《历史教学》、《中国地方志》、《民国档案》、《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史研究动态》,扩展期刊8种:《中国典籍与文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军事历史研究》、《海交史研究》、《历史教学问题》、《文史杂志》、《贵州文史丛刊》。  相似文献   

13.
《坤舆万国全图》主要地理已经被证明是來自完成于1430年左右的中国世界地图(已佚),而不是1602年利玛窦根据西方地图绘制的。利用词源学与方言学破译《坤舆万国全图》上的鸟名,证明中国首先到达澳大利亚和美洲。在《坤舆万国全图》地球南端绘有鹦哥地,按照地理位置,应是澳洲。澳洲未被发现以前,欧洲的地图有鹦哥地,但发现后反而改用别的地名。欧洲历史上不产鹦鹉,鹦鹉早就在欧洲绝迹,除地图外,没有第一手文献证明欧人在16世纪发现鹦哥地。中国自汉朝以来到清朝历代均有采集、餋养、崇尚鹦鹉的习惯,尤其历代帝王均有从外国进口鹦鹉,文献注明鹦鹉产地。通过文献、风俗、地图,和各方面的比较,《坤舆万国全图》和《三才图会》中的《山海舆地全图》上的鹦哥地,不可能是西方命名的,而是中国人命名的。又根据《坤舆万国全图》有关厄蟇鸟在南洋的记载,厄蟇以鸟鸣命名,以汉语南方方言注音。欧洲初期对此鸟的命名实从中国词汇误译,以后方更正。表示明代中国在1430年代即了解澳洲、南美洲。美洲原住民普遍对英国殖民者称美洲火鸡为furkee,英文turkey为furkee读写之误。美洲原住民只对外人用此词。火鸡是明代人对鹤驼的称谓。通过语源学分析中国及欧洲各国对火鸡的称谓,结论是furkee即中国南方方言火鸡(forgai或fuigee),此词由明代传入美洲。中国对这几种亚洲、澳洲、美洲不会飞的鸟的名称和描述,意味着在15世纪的中国与澳大利亚和美洲早有交通,比哥伦布出航早70年。  相似文献   

14.
《小世界》是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它既是上世纪译介到中国最有影响的英国当代小说之一,又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诙谐幽默的后现代主义力作,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方的《围城》.本文从作品中喜剧性人物的塑造和后现代主义小说技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喜剧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向现代批评的转型过程中,朱光潜先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完成的《诗论》是他一生中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诗论》以其谨严的逻辑体系和自觉的理论思维、现代批评方法的借鉴运用以及一些颇有创见的理论主张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既沟通了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的联系,也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赋予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鲜活的生命,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实绩.  相似文献   

16.
香港学者陈佳荣先生和笔者合作编著的《渡海方程辑注》于2013年6月由中西书局(上海)出版.该书名中的“渡海方程”,既指中国最早刻印的首部水路簿,又作为明清以来所有海道针经、更路簿的通名.本文结合《渡海方程辑注》的编著,对中国古代的海道针经作概要论述,并对如何解读航海针路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此外,还论述了《渡海方程辑注》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4):F0003-F0003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双月刊)是由兰州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创刊于1959年,曾获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CUJA综合数据质量奖、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本刊是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I)的收录用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双月刊)是由兰州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创刊于1959年.曾获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CUJA综合数据质量奖、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I—CD)执行优秀奖。本刊是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1)的收录用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75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19.
罗杨 《海交史研究》2014,(1):106-111
施坚雅(William Skinner,1925—2008),美国著名人类学家,1954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教。1950年至1951年他曾到四川考察,1977年考察了中国城市的市场,其著作《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等开创了中国研究的范式。《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是他1956年完成的著作,该书弥补了西方和泰国的历史学家们对华人的漠视,影响了数代华人华侨和族群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20.
该论文对修辞性隐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对《十日谈》中的各种隐喻:人名、地名隐喻以及性隐喻作了详细地解读。认为《十日谈》使用隐喻的文本策略,吸引读者加入到文本的再创造和文本意义的建构中来,使文本显示出深层的阅读效果。同时由于隐喻在现代主义文本中的复杂性,笔者对其与《十日谈》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