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实践观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实践观的歪曲,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共同症结。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终结形而上学实践观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具有世界观意义,它提供了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全新视野。只有立足于实践的观点,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能性,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题进行了宏观解读。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对“保守主义”一词的理解存在诸多含混之处。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市场保守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的区分并无意义。本文从保守主义的两个重要观念——自由观与财产观出发,揭示了“市场保守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的根本差别,指出二者在自由观的差别并不在“自由”和“秩序”这个层面,而是体现在“外在的”和“内在的”自由观的差异;二者对财产和自由市场的看法也存在重大差异。由此本文指出,二者的差别是本质上的,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差别,对深刻认识保守主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以物质观为基础的本体论、唯物史观和认识论构成的系统整体。它是上个世纪中期的马克思恩格斯及后继者列宁等无产阶级经典作家对人类文化成果、近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及人类实践所  相似文献   

6.
对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解读和领悟,都应当联系孕育它的时代条件,特别是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实现。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文化含量,充分展示和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多重文化元素,使哲学教育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之效果和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主体范畴的定位,哲学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面貌为之一新。世界从本原意义上是统一于物质的,从实践的意义上又同时是统一于人的。物质世界具有辩证的本性,但辩证法的完整形态恰恰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世界。实践不只是与认识相对应的概念,而且是人之为人的基础。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实战、自由等概念要作新的诠释,价值、人道主义等概念也应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滑坡现象,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检讨性的思考,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宣传者,在扭转这一局面中应该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知识社会的来临使得知识的作用日渐凸显,大学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学知识观经历了从形而上学的普遍知识到自由知识、从自由知识到科学知识,再到后现代知识的转变。面对后现代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以及碎片化、弥散性等特点,大学面临着知识权威性、大学角色转变的挑战以及大学场所存在必要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萨特的“无”的思想,并指出“无”与萨特的自由理论的联系,即“无”是作为自由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有(存在)是先于无的,但这种有要“无”去化之才有意义,而人又在不稳定的无中又追求着有,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正因人本是无,人才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规范与描述对当代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作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其建构具有基本的规范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限度的规范的定义、解释和论证。在规范的限度之外,正是具体生动的描述的定位得以合理存在的生长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需要保持规范和描述的有机统一。规范确定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等,描述则使研究过程保持具体和生动的史实资料细节的充实及语言的丰富性与思想性,在具体阐述层面发挥重要作用,避免抽象空洞的简单化论理。规范和描述的有机统一,形成相互补充、渗透和制约的态势,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质性建构的两大路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真正面向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提问方式"。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首先确立"中国提问方式",以此来逐步形成明确的研究范式和科学合理的问题意识,防范学院化、贵族化、西化的倾向,直接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向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确立"中国提问方式"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终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一个重要机制和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实践最直接的理论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提问方式"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的内在统一,大胆吸收中国哲学的实践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化,坚持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学思路,认为在哲学教学的内容上,应实现三个转换:把一般的哲学知识转换为哲学智慧;把世界观的学问转换为学生的生活智慧;把"时代精神的精华"转换为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分析了网络技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指出了网络技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实现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互动互用。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不仅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对人类科学认识活动具有启发意义的科学思想.本文介绍了爱因斯坦对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简单性、科学理论逻辑前提的“虚构特征”和物理学理论的统一性等几个方面的思想认识,并指出这些思想对于科学认识活动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西方的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和价值观正在冲击、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地位,对高校“两课“教育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高校“两课“教育要与时俱进,实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两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对真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论断,随后发展为真理是个过程的思想。列宁不仅肯定了绝对真理的存在,而且把绝对真理看作一个过程,这一思想深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思想,已经被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确证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学习型党建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政党政治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学习型社会理论.通过学习型党建这一法宝,笔者发现了进一步完善二级院(系)的党政合作机制体系:联签机制、公开机制、分工机制、交叉机制、监督机制和亲和机制等六大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