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坚 《交通科技》2009,(5):98-100
分析了风和水流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研究船舶对操舵的动态响应.建立了在风和流共同作用下船舶操纵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于模拟船舶在操舵后的运行状况。同时通过回转性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船舶在桥区航行的轨迹进行数学分析和计算,预报船舶在桥区航行的情况,同时为桥区船舶航行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驾驶员在桥区操纵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风电项目建设水域内的施工船舶和其他过往船舶受风、流等影响而存在的潜在危险,从船舶操纵及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角度出发,针对船舶失控后受风、流作用发生漂移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在特定风速、流速下产生的漂移量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海上风电项目特点制定了船舶安全航行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船舶操纵中,夜间靠站码头和夜间离泊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船舶动态的控制是由操纵系统来完成的.尤其是船舶在海上航行中的避碰,全部是由车、舵的协同达到避让的目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如须避免碰撞或须留更多时间来估计局面,船舶应当减速或停车或倒转推进器把船停住.  相似文献   

6.
创建精确且可靠的运动模型是有效分析船舶操纵性和保障船舶智能航行的关键。相较于常用的船舶运动建模方法(包括经验法、试验法、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法),参数辨识技术是1种实用有效、迁移性强的建模手段,但因受到诸如船舶强非线性运动特性、时变耦合的环境干扰、内外多重不确定性等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面临极大挑战。围绕船舶运动模型参数辨识技术的4个核心内容,即最优输入设计、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参数估计算法、辨识模型测试验证,重点梳理了富含操控特性的激励数据获取、多型船舶运动模型、经典-智能-混合参数辨识方法、辨识模型评估方法相关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噪声干扰、参数漂移、参数时变、评价指标选取等主要问题,发现面对操纵与航行特征复杂的船舶,获取覆盖广域运动特征的高质量数据仍无较好方法,参数漂移现象与模型复杂度紧密相关,且无法完全避免。面向数据高质量化、辨识实时性、航行场景复杂化等的发展要求,对船舶运动模型参数辨识技术在船舶操纵运动数据获取与处理,如鲁棒估计与信息融合、鲁棒在线参数辨识、多新息智能算法、复杂场景下的船舶运动辨识建模如受限条件下船舶运动辨识建模等重点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中根据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特性,对制动意图进行了分类,制定了制动意图识别的方法,为线控制动系统研究奠定基础。开展实车试验,确定可以用作制动意图识别的参数并提取其阈值。利用模糊逻辑对制动意图进行离线识别,表明模糊逻辑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出驾驶员的制动意图。  相似文献   

8.
王燕云  任成华 《天津汽车》2011,(4):49-51,59
操纵稳定性是汽车重要性能,车桥摆振严重恶化汽车操纵稳定性,制动振跳是车桥摆振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制动振跳的诱发因素,对可能影响制动振跳的悬架布置形式、铜板弹簧刚度、前后轴制动力及其分配、前后轮抱死时间差、前桥下沉量、悬架系统阻尼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简述了其对制动振跳的影响。然后根据装配工艺性、行驶平顺性等约束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环境压力模型及其动态显示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提供的开发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C 编程语言实现环境压力模型,使得在模拟器船舶运行过程中,操船感受到的环境压力动态实时显示出来。该模型软件平台的实现,将为海上交通环境的安全评价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针对SUV车辆在制动情况下出现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变差现象,在CarSim软件中建立了SUV车辆动力学模型,在对开的路面对行驶的紧急制动工况进行了仿真,初步发现防抱死系统对该工况下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最大,为进一步验证,与Simulink结合建立了整车联合仿真模型,将Carsim中SUV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压力导出至Simulink模型作制动仿真测试,进一步描绘出车轮侧偏角、横移角速度和偏移位移等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参数数值变化曲线,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紧急制动条件下为SUV车辆加装防抱死系统能达到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目标,最终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普通船舶有效功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波  罗薇  刘超 《交通科技》2006,(6):111-113
针对船舶不同类型、不同航道、不同尾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近似估算方法作为船舶有效功率计算的基本模块,然后根据多年对船舶阻力研究的经验和大量船模试验与实船资料,对基本模块作相应的修正,得到普通船舶的有效功率计算方法,并用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12.
工程船舶动力机械繁多,工况复杂且各类工程船舶的动力机械组成、工作方式、作业频率和故障形式各不相同,单独针对某一类型的工程船舶去研究其相应的监测系统是不划算,也是不合理的。在充分了解各类工程船舶可监测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优化组合模块化的监测方法构建针对不同类型工程船舶的系列化监测系统。研究表明,应用此方案构建监测系统可以达到对工程船舶动力机械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目的,同时又能简化系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3.
鉴于传统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连续制动易产生"热衰退"现象,结构缺陷导致的制动响应慢,制动系统与电控系统衔接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电磁与摩擦集成制动方法。首先分析集成制动器制动时的工作特点以及不同情况下对应的工作模式(纯电磁制动、纯摩擦制动以及集成制动),并确定3种制动模式的切换条件,通过逻辑门限算法将其实现。根据制动时车辆既具有连续运动状态又有离散状态的混杂特性,使用MATLAB/Stateflow建立基于制动模式切换系统的推广自动机模型,并根据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对3种制动模式切换进行试验,验证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合理性。最后选取车辆制动初速度为28 m·s-1的直线制动工况,分别在高附着系数(0.85)以及低附着系数(0.3)的路面条件下,通过试验平台对控制算法和制动系统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混杂理论模型以及优化方法在在低附着系数(0.3)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12%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3 s;在高附着系数(0.85)路面条件下,集成制动方法较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缩短5.66%的制动距离,缩短制动时间0.2 s,能有效提高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4.
对某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进行了台架试验,发现该制动器主要制动噪声频率在3kHz附近。采用有限元FEA分析手段对制动盘、制动钳壳体、制动钳支架和摩擦片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动钳支架的7阶振动模态是导致制动噪声产生的原因之一。对制动钳支架结构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对装有改进后制动钳支架的盘式制动器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器冷态制动噪声从100.5 dB下降为73.4 dB,达到了该车型对制动器噪声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德林 《汽车工程》1996,18(3):188-193
本文分析了制动器台试减速度允差评定方法,为了有效制动和改善轿车制动稳定性,讨论了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与制动减速度和前后制动分配比的关系,根据设计要求之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力分配比,提供摩擦系数计算方法和顺序,用于合理确定台试时的摩擦系数允差,本文可供制动器设计和摩擦材料选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汽车气压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波  徐达 《专用汽车》2005,(4):39-42
介绍了几种国内外重型汽车气压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其特点,从左右轮制动力差异,制动器的效能因数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及迟滞量等方面对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进行性能对比分析,说明盘式制动器在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稳定性以及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上比鼓式制动器具有明显的优势,理论和试验表明盘式制动器与ABS、ASR、EBS等系统匹配时可简化系统结构、优化系统性能,并对重型汽车装用盘式制动器带来的制动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测试台架.为检验该测试台架的性能.以某型轿车为对象.选择电磁制动器的磁极与制动盘间间隙、线圈匝数和磁极中心到制动盘中心距离为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测试台架对不同车型进行试验,可得到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最佳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first a new design for a disk-type magneto-rheological (MR) brake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is proposed and then,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resulting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MR brake configuration. This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brake is then utilized in a optimization process which incorporates Genetic Algorithm (GA) to obtain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goal is to increase the braking torque capacity of the brake while keeping the weight of the brake as low as possible. Although, the braking torque of the present design is larger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designs, the braking toque capacity of the present design is still smaller than the required braking torque for automobiles.  相似文献   

19.
夏正东 《交通科技》2012,(5):118-121
针对京杭运河苏北段沿线低等级口门船闸规模较小、周边限制性因素较多、工程防洪等级较高、船闸设计水头较高且常水头与设计水头相近的特点,宝应船闸扩容改造工程中,通过合理进行平面布置,采用闸墙廊道短支孔分散输水系统,优化上下游引航道结构型式等工程措施,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改善了船舶泊稳条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