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以无锡地铁2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节点靖海公园站工程为例,研究地铁换乘站点之间综合接地网的布置形式及电阻值检测和计算等,并提出接地网优化方案。研究表明,水平接地极与垂直接地极的互电阻对整个接地电阻值影响较为明显,推荐采用复合接地网计算公式,可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实践证明,靖海公园站3号线接地网优化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在沈阳、天津地铁等项目设计及施工配合中遇到的问题,对综合接地网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接地网深埋的提升方案:①对于综合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可以优化并适度减少,但所有的接地体都必须完全置于土壤中,且布置后实测必须满足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②综合接地网埋于车站的顶板之上,以便于更换。最后对综合接地网垂直接地极及均压带数量进行了探讨。对以后的地铁项目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使地铁接地网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投资、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接地电阻取值、人工接地网设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自然接地极与杂散电流辅助收集网的关系等若干问题。阐述了部分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综合接地系统方案,可为人身安全及地铁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铁路沿线地质地貌较复杂,牵引变电所大多建于岩石地质结构的地区,其接地电阻远达不到安全要求。通过现场勘察,分析垂直接地极的布置位置、长度、材料等对接地网降阻的影响,确定采用深井接地极与柔性石墨材料的降阻方案。通过仿真计算及实例验证,得出敷设柔性石墨接地材料作为垂直接地极,且在深井中加入高能回填料,能够有效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地网阻值。  相似文献   

5.
罗斌 《铁道运营技术》2009,15(3):10-11,14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对田林牵引变电所接地装置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后,采取人工方孔接地网、接地降阻模块和外延接地体,以降低接地电阻。同时通过环形均压带,改善地网均压,以及采用执镀锌材料并进行防腐处理等改造对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复合接地体的施工,结合现场实践经验,给出了接地网施工的方案、降低接地电阻的具体措施、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接地网是地铁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保障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运营的基础,同时兼顾对杂散电流腐蚀起防护作用。接地网为地下隐蔽工程,完工后将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测试,如不满足要求,采取补救措施难度大,成本高。同时为配合主体施工,接地网采用分段敷设,节点和接点多,控制难度大,因此接头的焊接质量决定接地网的整体施工水平,接头采用的放热焊接技术为一项先进接焊接工艺,在以后类似的工程中可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8.
在冻土地区,由于土壤电阻率的增大,电力设备的安全接地变得困难起来。介绍了在低温条件下对几种典型土壤以及各类降阻剂的电阻率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给出了土壤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讨论了低温条件下降阻剂的使用方法和降阻效果。总结了国内外冻土地区接地设计的实验。对改善冻土地区接地安全性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牵引变电所接地网设计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牵引变电所的接地网是保证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行,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设施,研究牵引变电所的接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对我国牵引变电所工程接地方案中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结论:(1)在某些条件特殊或非常重要的牵引变电所接地网设计中,有必要提升设计手段,引入接地 辅助设计软件,确保接地网的安全.(2)不应将最大接地短路电流看作入地短路电流,应考虑与接地网连接的架空避雷线的作用,计算工频分流系数.(3)在进行接地网优化设计时,应适当采用不等间距布置方式.(4)接地网材料不应盲目认为铜材一定抗腐蚀能力强,应考虑腐蚀原电池效应和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格拉段防雷接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雷击过电压保护面临高原和冻土两大难题。针对雷击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格拉段雷暴活动情况及沿线高原冻土地区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铁路沿线防雷接地工程的实施办法。结合高原冻土地区的特点,探讨了格拉段防雷接地技术的新思路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地铁设计中,接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影响人身安全及运营安全,大连地铁地下为岩石结构,土壤电阻率非常大,经过对垂直接地体法、非金属降阻模块法、双层接地网法等3种接地方法的计算对比,以及经济、安全性等综合方面考虑,选用了双层接地网法对大连地铁明挖车站进行降阻。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投运之后其接地网与综合接地系统以及电力系统进线避雷线连接,变电站接地拓扑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此时对牵引变电站的接地安全校验不应仅局限于变电站本身。为研究运行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性,现场测试运行牵引变电站分流特性和站址土壤结构,并运用数值仿真计算手段,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对运行牵引变电站开展接地安全分析,同时对比分析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连接和不连接进线避雷线时的测量和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校验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整体考虑,避免只简单注重接地阻抗值是否低于0.5Ω;牵引变电站接地网连接电力系统电源进线避雷线后,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和地电位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研究成果已在深茂高铁沿线牵引变电站接地安全校验中成功应用,通车后牵引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跨越垂直双层土壤的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简易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降低接地电阻,我国西部地区的变电站地网常跨越垂直双层土壤。为导出便于工程使用的跨越垂直双层土壤的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将跨越垂直双层土壤的变电站地网分解成2个独立地网,其接地电阻视为这2个独立地网接地电阻的并联电阻;根据镜像法原理将分解后的独立地网镜像等效为同层均匀土壤地网,然后运用DL/T 621—1997标准和IEEE std80—1986标准推荐的同层均匀土壤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以及并联电路原理,推导出跨越垂直双层土壤的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简易计算公式。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推导所得简易计算公式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时的电气参数合理性,采用 CDEGS 软件建立地下车 站的接地网模型,对比接地网在车站结构底板下方和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区别,并由此展开车站 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结构顶板上方覆土土壤厚度和接地网网格尺寸、导体直径的细化研究,结果表明: 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和土壤厚度对接地电阻值起重要作用,接地网的网格尺寸和导体直径对电阻值的 影响甚微,最后对接地网上方地表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严重的短路 接地故障时,在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接地网并不会引起地表上方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超标,具有较高的安全 系数,证明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的电气参数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相似文献   

15.
从接地的实质出发,论述短路电流是接地电阻的控制因素。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结构类型等3个方面分析土壤电阻率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提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所降阻措施,以及接地网设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即将建设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一大批复杂艰险山区的高标准铁路。受地质条件及电力系统影响,牵引变电所的接地设计将面临地形受限、高填方、土壤电阻率高、短路电流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基于CDEGS软件建立的牵引变电所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对常规接地网、深井接地、外引接地以及提出的双层接地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和指标考核,分析接地电阻、接触电势校核以及经济指标的对比。数据显示常规、深井及外引接地方式在地形受限的复杂环境中效果不明显,而双层接地网结构在经济、技术综合指标中最优。该方式在西成高铁的秦岭山区牵引变电所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证明双层地网结构非常适合在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高填方地段的牵引变电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桥梁桥下新建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建公路工程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时,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恒载和活载作用会引起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土层发生竖向和侧向变形,土层变形产生的附加应力引起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基础产生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当上述变形超过规范要求时应重新确定下穿方案。结合某新建高速公路下穿已建成的大西高速铁路桥梁工程,从桥梁承载力、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等方面分析新建下穿工程引起的土层变形对大西高速铁路桥梁的安全影响,该新建公路工程以路堤占压铁路桥墩承台下穿大西高速铁路时,铁路桥墩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均超出规范要求,新建公路工程实施时改为以公路桥的形式下穿大西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