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峡口滑坡属老滑坡复活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陇西河左岸的峡口地区。通过对滑坡体所在地的降水量和滑坡体的地面相对位移、地下位移及地下水位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峡口滑坡目前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在雨季变形明显,在枯水季节变形减缓,表明降雨是峡口滑坡蠕滑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滑坡体在遭受特大暴雨的情况下,有发生整体失稳的可能。在暴雨季节应加强对滑坡的实时监测,除采取地表、地下排水措施外,可考虑采取抗滑支挡结构,以减缓或控制滑坡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合福铁路某滑坡,从地形、地质特征、地下水、地表降水等特点综合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理,确立滑坡体的合理滑面、规模,并结合滑坡体特征采用减载、支挡防护及排水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整治。研究结果:通过施工完成后近1年的变形监测及雨季检验,该滑坡体整体稳定。研究结论:对于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应该从地形、地质特征及降水等角度合理确定滑坡体的性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兰铁路北湾至转石梁段发育有大量黄土滑坡,具有成因复杂、危害严重、治理困难等特点,对线路运营危害极大。在野外调查、无人机航拍的基础上,综合工程勘探、遥感解译成果,运用成因机制法分析沿线黄土滑坡的成因机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1)区内黄土滑坡在平面上多呈簸箕形或长舌形,普遍具有"低滑速、短滑距、多期滑动"的特征;(2)滑坡滑体多为砂质黄土,在下伏基岩风化严重的斜坡上,滑体底部存有母岩碎块,按地质成因机理可分为牵引-溜坍型滑坡和溜坍-剪切型滑坡两类;(3)牵引-溜坍型滑坡多孕育于斜坡的中、低处(多为小型滑坡),溜坍-剪切型滑坡多发育于斜坡的较高处(多为中型滑坡);(4)在降雨作用下,斜坡上覆黄土的力学行为是两类滑坡成灾的关键,可采取"清除上覆黄土+排水+坡面防护"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与勘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永海 《铁道勘察》2005,31(3):52-54
黄土在中国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冲沟发育,多凌乱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黄土地区陷穴发育、人工洞穴分布较多,部分地段滑坡发育。高速公路属于线状工程,延伸长度大,且对基础的要求高。因此,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合理的选线与适当的勘察尤其重要。以大运高速公路侯马至运城段的地质选线与勘察为例,介绍地质选线勘察的过程、方法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大型红层滑坡极为发育,本文以一影响公路运营的红层老滑坡复活形成的堆积层滑坡为例,探讨该类滑坡的治理措施。从地质、地震影响、水文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控条件,并对滑坡的形成机制与变形机理予以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对两排抗滑桩方案与单排抗滑桩方案进行比较后,选用单排抗滑桩方案对滑坡进行治理,给出治理工程具体参数。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稳定,公路路基未再出现明显变形。  相似文献   

6.
在豫西山区三淅高速公路施工中,因连续降雨及上部施工改变原有地貌造成古滑坡复活,引起桥梁基础产生滑移,为治理滑坡采用了大截面锚索抗滑桩对正在发展中的滑坡体进行加固治理;并就大截面锚索抗滑桩的主要施工工艺技术和治理效果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类似地质病害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依托宝兰客专峡口隧道施工下穿大型滑坡体的工程实践,介绍了隧址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条件,据所处地形、地质、水文情况,分析了隧道施工与所遇大型滑坡体相互影响的工程特征,结合理论分析对洞内、洞外施工方案进行了甄选,并详细介绍了下穿滑坡体施工中所采取的方法、工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拟建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其沿线发育大量黄土滑坡,具有密度大、易滑动、难防治等特点,严重威胁铁路行车安全。在陕西I49E007004(耀县)幅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成果,对沿线的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西延铁路沿线的黄土滑坡可归纳为3类,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滑坡,且其分布的空间特征具有不均匀性、群集性和延续性,并因地制宜,对线路沿线的黄土滑坡提出防治对策,为拟建西延高铁沿线黄土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同时助力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库水位下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库岸滑坡为例,首先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滑坡体各时刻的暂态渗流场,并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以探讨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稳定性变化规律。其成果将为库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应对西部铁路建设中常见的黄土滑坡问题,本文以一处典型黄土滑坡为例,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地质模型,对其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黄土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机理,为铁路工程建设中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服务。研究结论:(1)灵台滑坡是在自然条件下受降雨影响,雨水顺节理裂隙下渗,坡脚遭到雨水浸润、侵蚀,上部土体充分湿陷,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形成的中型滑坡;(2)对滑坡体在一定降雨条件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整个灵台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就是降雨对基质吸力影响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过程;(3)结合实际勘探资料,对滑坡天然状态与饱水状态应力-应变的力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滑坡失稳、破坏与滑移的力学机制;(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黄土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西南某滑坡稳定分析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南地区某滑坡体的特征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采取的滑坡治理和滑坡监测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快速有限差分法,结合具体工程算例,计算了隧道穿越滑坡体时滑坡体和二次衬砌的变形和应力,揭示了隧道和滑坡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对锚索和抗滑桩治理滑坡进行计算,评价了其治理效果,考察了其内力分布特征。计算表明利用锚索和抗滑桩治理本工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唐家塬隧道穿越滑坡段的综合整治技术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西宝高速公路唐家塬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隧道穿越滑坡段的变形与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在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滑坡体综合整治措施;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变形的影响,并对滑坡体和隧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唐家塬隧道开挖前期,滑坡基本稳定,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50 m处,滑坡体变形增大,且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时,监测点位移变化速率最大,随着隧道支护和抗滑桩加固作用的发挥,在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30 m后,滑坡基本恢复稳定;(2)监测初期,由于滑坡和地形偏压的影响,围岩压力显著增大,随着隧道支护作用的加强,逐渐趋于稳定,且围岩压力和地表沉降出现明显不对称现象;(3)本文探讨穿越滑坡段隧道施工与其相互影响,提出综合整治方案,并开展隧道的变形与围岩压力监测,其对类似工程选线、整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为我国首条30 t轴重的重载铁路,其中DK322~DK368段穿行于临汾断陷盆地与太岳山凸起交界地带黄土台垣区,"鸡爪"形冲沟发育,黄土崩塌、黄土滑坡、湿陷性黄土、黄土软塑带、第三系松散砂层、膨胀凝灰岩问题突出。依据其地质演化过程、地层结构及成因机理,在"鸡爪"形冲沟两侧重点排查崩塌滑坡,在台垣内部核查基覆界线、高含水量黄土软塑带及饱和砂层,在台垣边缘寻找地下水强径流带。提出"以隧展线"的原则,通过平面位置及纵断面高程调整,规避隧道长距离走行在黄土软塑带、松散及饱和砂土内。实际施工揭示,该段线路地质条件与勘察资料一致,隧道围岩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与预测相符。  相似文献   

15.
以梁平高速天宝堆积层滑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层岩性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程开挖和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积层滑坡与工程开挖和降雨密切相关;开挖较浅时,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开挖角附近产生轻微的剪应力集中,滑坡后缘裂缝发生张拉破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滑坡中部塑性区沿着滑面逐渐向上延伸并与滑坡后缘张拉裂缝带贯通,在滑坡前缘牵引作用下中部和后部滑坡体发生整体失稳;雨水增加滑坡体重度的同时降低了滑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的抗滑能力,上部堆积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蠕滑,并从滑坡前缘挤压剪出。为了保障万梁高速的顺利施工,采取综合措施对堆积层滑坡进行了整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为整个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并提供处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峡口滑坡不同降雨条件下蠕变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峡口滑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降雨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为准确把握峡口滑坡由于降雨而产生的变形情况,目前已建立了地表位移、地下位移、地下水位监测和降雨量监测的多参数监测系统.本文旨在分析峡口滑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运用FLAC软件分别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峡口滑坡变形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并揭示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为滑坡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坡体的变形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趋势,其中坡体前缘位移变化最大,中部次之,后缘变化最小;在一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中,坡体变形随着降雨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在雨停后,变形仍会在72 h的时间内继续增大,达到最大后再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的地质调查及勘探发现,黄陵—韩城—侯马铁路新建线段落黄土滑坡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处于陕甘宁台坳及渭汾地堑分界上的芝水沟、太枣沟,黄土滑坡成群、成带分布。区域构造单元分界处及隐伏断裂形成的地貌形态是黄土滑坡发育的控制因素,地层岩性结构特征以及黄土的力学特性,尤其是遇水后其力学性质变化也是黄土滑坡的主要原因,而该区地下水活动、大气降水、河流冲刷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哲 《铁道勘察》2022,(3):38-44
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铜川至延安段区内黄土沟壑纵横,滑坡灾害极其发育,给铁路工程带来极大危害.勘察期间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等方法圈定8000余处滑坡,研究表明,沿线黄土滑坡主要分布在铜川以北的黄土梁峁沟壑区、子午岭低中山区北段及河谷川道两岸斜坡地带,滑坡形态普遍为后缘呈较为规则的圈椅状,滑坡面为顺坡向,以中小型滑坡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陕北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选线所面临的技术标准高、地形困难、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工程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某高速铁路选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梳理出影响该项目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确定适合本线的地质选线原则。本线确定的地质选线原则不仅适用于陕北黄土高原,对陇东、晋西南、豫西等黄土地区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