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清晰掌握动车组在极端温度和恶劣风环境下设备舱内沙尘的流向情况,采用列车空气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恶劣风环境和高温条件下动车组设备舱内流场进行研究。通过对动车组设备舱内压力场和速度场流向的分析比较,获取了动车组在不同车速和不同风速下,其设备舱内流场变化情况,以及底部开孔对设备舱内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线路、不同运营阶段,轨道车辆的耗风工况千差万别,如果供风系统的供风能力和耗风设备的用风量不匹配,就会导致供风系统工作率过低,或者供风能力不足而车辆运行异常问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各种耗风设备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复兴号"动车组供风系统和主要耗风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影响供风和耗风平衡的关键因素,探索了优化供风和耗风匹配关系的方法,为"复兴号"动车组的供风及耗风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动车组在明线会车工况下的设备舱内气流组织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采用了将明线会车的外流场与设备舱的内流场分开计算的方法。进行了300km/h、400km/h两种交会速度工况的计算。首先运用ANSYS-FLUENT的动网格方法对明线会车设备舱的外流场进行计算,获得了会车历程中各关键时间点下的设备舱各进、排风口处的瞬态压力值,然后将获得的压力值作为设备舱内流场计算的压力边界条件,以此计算出设备舱在不同会车时间点下的各进、排风口的流量值,进而来探寻明线会车工况下设备舱内的各进、排风口流量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主风源系统作为动车组的核心系统之一,可为制动系统和其他用风设备提供压缩空气。主风源系统控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动车组的运行安全和用风设备的正常工作。文章提出了一种旨在多个主空压机运行时间均匀化、单个主空压机启停次数最小化和单次运行时间最长化的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主风源系统供风能力的同时,使得各主空压机运行时间相当。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CRH_3-350高速动车组车体涂装工艺,尤其是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涂装工艺进行研究,对高温高湿环境下涂装施工极易出现的涂层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改善了CRH_3动车组车体涂层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设备舱内大型通风设备不同通风方式对设备舱通风性能的影响,建立单侧进风单侧出风和双侧进风底部出风两种结构几何模型,采用四面体网格离散计算域,采用通风设备流量进出口边界,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处理裙板格栅复杂几何结构,将SIMPLE算法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完成不同列车运行速度(400,350,300,250,200km/h)及列车运行方向(上行,下行)等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对两种不同通风方式设备舱内速度场、车辆不同运行速度及方向对设备舱裙板格栅进出口风速的影响、通风阻力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双侧进风底部出风方式,单侧进风单侧出风方式的设备排风阻力较小,不同进风口高风速与低风速之间差值较大,相邻进风口进风风速变化梯度较大,设备舱内气流组织分布的均匀性较差[1]。  相似文献   

7.
以CRH3型动车组供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供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动车组耗风设备组成,建立了供风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供风单元和整车供风特性进行仿真。得到了供风单元的供风特性以及整车空气充风特性,研究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满足设计使用要求。此研究方法为高速动车组供风系统的设计和匹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AMESim软件建立的供风系统仿真模型,为动车组空气系统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动车组车顶用复合外套绝缘子材料的模拟抗风沙试验,了解复合外套的伞裙变形、撕裂、磨损及表面憎水性等情况。对绝缘子复合外套材料在风力强劲的高原沙漠环境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产品所使用的环境和特点,对高温硫化硅橡胶伞裙外套材料的配方进行了完善与改进;并通过模拟风带动沙尘悬浮形成沙尘的风沙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外套绝缘材料具有耐磨、抗撕裂等特点,达到所确定的试验内容要求和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温环境特点,对某型号内燃动车组的牵引变流器进行研究设计,详细介绍牵引变流器的主电路、主要技术参数和冷却系统,并通过试验验证该型号内燃动车组牵引变流器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高温环境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熔断式温度继电器是动车组设备温度监测系统的重要器件,由于列车运行在高温、振动、盐雾污秽等环境,导致熔断式温度继电器性能出现劣化,容易出现误动作、误报警等故障,严重时引发行车故障.因此,研究动车组熔断式温度继电器性能的劣化特性,对保证动车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熔断式温度继电器的绝缘电阻、接触电阻、热敏药丸高度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速动车组在风区的防溜安全问题,首先建立8车编组的CRH2G型动车组的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不同风速、不同风向角下动车组的纵向气动力;然后建立动车组在坡道停留时的力学模型,按照动车组在纵向气动力、起动阻力、停放制动力及铁鞋制动力的综合作用下能够保持停放稳定不溜逸的要求,确定不同工况下需要为动车组设置铁鞋的数量。结果表明:风致纵向气动力的最不利风向角约为30°;在动车组停放制动正常且超载状态下,仅在风速17级(60m·s~(-1))和坡度22‰的工况下需要为头车设置1个铁鞋,其他工况下均无需为动车组设置铁鞋;在动车组停放制动失效且超载状态下,当动车组停留在22‰坡度的线路上时,风速自0级直至14级(47.5m·s~(-1))工况下至少需要设置4个铁鞋,风速达15~17级(51.7~60.0m·s~(-1))工况下,至少需要设置5个铁鞋;在最不利的17级(60.0m·s~(-1))环境风条件下仿真计算出的铁鞋设置数量低于现行铁总办法规定的铁鞋设置数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条客运专线的开通,国内高速动车组服役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对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研究高速动车组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服役性能,选取CRH3系列动车组在武广、京广和京沪客运专线进行长期服役性能跟踪,获取了动车组运营条件下服役环境、服役状态和服役性能的大量数据并进行了关联分析,得到了高速动车组服役性能随运用环境和服役状态的变化规律,为高速动车组的研发设计和运用维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轨道上存在不对称的牵引电流,且各型动车组内部电磁环境也不尽相同,复杂的电磁环境可能对ATP设备产生一定干扰的问题,讨论了装备CTCS2-200H设备的某型号动车组,因ATP设备受到电磁干扰导致“FD脉冲停止”故障的可能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资讯报道     
简讯最北高寒地区首开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2023年1月19日9时30分,我国最北端高寒地区首趟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从哈尔滨站平稳驶出,在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地区成功载客开行。这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复兴号动车组再次刷新极寒运行纪录,“中国速度”向北再延伸。我国最北端高寒地区首次开行的高寒智能动车组是目前复兴号家族中速度等级最高、最“抗冻”、最智能的动车组。与标准版复兴号动车组相比,新型高寒智能动车组使用的材料、电气元件,以及车体、转向架、供风制动等系统部件均进行了耐低温设计;车底的水箱、污物箱、水管路配备了加温和保温设施,从密封防雪防击打、冷凝水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升级;采用全新设计的设备舱侧部裙板,设置“高寒专属”的滤网,兼顾设备车下通风和防冰雪功能;首次批量使用自动化防冻结功能,更加耐低温、耐冰雪,在-40℃的极寒环境也能奔跑如常。  相似文献   

15.
正据第一财经网提供的消息,日前,第一财经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了解到,中国标准动车组目前正有序进行线路运用考核。据了解,中国标准动车组采用的重要标准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司机室布置及设备、牵引电气、制动及供风、列车网络标准、运用维修等全部13个大的方面,其中大量采用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以及专门为中国标准动车组制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动车组强风沙特殊运营环境进行调研,对CRH_(5G)型动车组兰新二线运行过程中设备舱沙尘状态进行跟踪并系统分析,从而对设备舱裙板防风沙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CRH2型动车组与CTCS2-200C型列控车载设备良性配合解决方案,包括车-地间的兼容性改造、CRH2型动车组的电磁环境整治以及提高CTCS2-200C型车载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实现了CRH2型动车组与CTCS2-200C型列控车载设备良性配合;解决了CRH2-057A/058A型动车组无法以C2控车模式正常商业运行的问题;避免了更换列控车载主机设备,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对其他类型的动车组与列控车载设备的良性配合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车组高压设备箱是动车组高压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动车组的安全运营.主要高压电器部件密闭于箱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C-GIS)高压设备箱内,其内部充SF6气体,减小高压部件的电气间隙,达到高压设备箱小型化的目的,使动车组高压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满足更加紧凑、绝缘强度更高的需求.文中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标准动车组车载BTM设备的供电电源、空间环境和连接电缆共模电流测试,全面了解车载BTM所处的电磁环境;并通过标准比对、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标准动车组内车载BTM的电磁环境对BTM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8月15日,G8041次列车驶出大连北站,沿着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往沈阳站。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中国标准动车组采用的标准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司机室布置及设备、牵引电气、制动及供风、列车网络标准、运用维修等10多个方面。中国标准动车组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同时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中国标准动车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