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国家汽车产销量逐年提高,铁路商品汽车运量逐年增长,但运输市场占比却不高。为加快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发展,在阐述铁路商品汽车运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即深入推广"库前移"模式、加快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拓展延伸商品汽车物流链、发展国际联运和多式联运业务、提高全程物流服务水平,为铁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打造商品汽车物流品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物流时效性是衡量铁路商品车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物流时效性的提高对于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铁路商品车运输现状的基础上,比较不同运输组织方式下商品车物流时效性,分析影响铁路商品车物流时效性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推进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发挥铁路规模化运输优势、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专业化信息系统等措施,促进铁路商品车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功能布局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具有铁路与公路运输商品汽车到达、发运、装卸、商品汽车及其零配件集结、仓储、检修和清洗等功能,合理的铁路物流基地商品汽车功能区布局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目前铁路商品汽车运输现状及物流基地设计情况,结合规划及设计规范,提出布局合理、流程顺畅、功能完善的铁路物流基地商品汽车功能布局图,以及功能布局研究内容,并以高碑店铁路物流基地商品汽车功能区布局为例,验证所提功能布局图及布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商品汽车智能立体汽车库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智能化程度高、服务品质好的特点。结合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业务特点和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对铁路商品汽车智能立体汽车库的智能仓储管理平台以及仓储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铁路商品汽车物流链中汽车库的方案创新和技术升级,提出了物流链中铁路智能立体汽车库的创新设计思路和方案,有利于解决当前商品汽车物流仓储中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仓储作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和仓储作业质损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流基地是铁路商品汽车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担负着商品汽车铁路运输承运前集结和到达后仓储、分拨的重要角色。大力建设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是全面加强铁路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实现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考虑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形势,认为建设和完善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是加快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物流基地选址原则及建设要求,给出完善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与发展配套措施。用实例验证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的路货运站为核心建立物资流通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如何改革铁路货运体制和经营模式,以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扭转上前的不利局面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建议以大型铁路货运站为核心建立物资流通中心,在经营铁路运输的同时,兼营仓储,为公路车辆配载,商品批发等业务,探索铁路货运站拓宽业务范围、吸引货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玄昊 《铁道货运》2009,(7):1-3,27
门到门汽车运输企业是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其服务质量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就如何建立汽车运输企业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展开探讨,从而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选择和评价门到门汽车运输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拓展和延伸商品汽车物流市场,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在概述集团公司铁路商品汽车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制约商品汽车运输的运输工具保有量不足、到达末端接卸能力不足、铁路中转库(网络)布局不健全、管内装大于卸、各分界口通过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实施战略合作、打造现代物流基地、构建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做好班列运输组织、优化各装车点装车组织方案、创新货运经营管理等对策。实践证明,用好铁路物流基地、扩充运输能力、强化市场营销等措施,使得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加强全程物流服务 发展铁路商品汽车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在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经营中,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汽车物流基地,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门到门汽车物流全程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余海 《铁道货运》2010,28(4):48-50
近年来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业务取得飞速发展,发展过程中凸显商品汽车物流运输的时效性问题。在阐述提高时效水平对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重要意义的同时,介绍铁路积极推进商品汽车五定班列、创新汽车物流快运产品、加强区域调度管理、规划中转基地直达运输等措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上半年,铁路商品汽车运输"专业户"——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共运输商品汽车252.94万台,同比增长28.1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商品汽车运输市场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自2006年正式进入商品汽车运输领域以来,成绩斐然。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发展小汽车物流的优势和劣势,了解铁路小汽车物流运输的发展状况,回顾采取的措施,展望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公路超载治理及GB1589—2016实施后商品汽车物流市场新形势,承接更多的商品汽车运量,在阐述我国公路超载治理情况和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存在的运输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装备检修影响运力供给、物流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等问题,提出挖掘运输组织潜能、统筹优化检修工作、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等公路超载治理新形势下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对策,以推动铁路运输与商品汽车全程物流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在铁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拓展和延伸商品汽车物流市场,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在铁路总公司围绕铁路商品汽车运输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基础上,聚焦商品汽车工业,结合主要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拥有柳州河西、宝骏两大制造基地的区位特点,用好铁路物流基地,扩充运输能力,强化市场营销,取得明显成效,商品汽车运量及增幅均排在全路前列。  相似文献   

15.
商务物流     
正铁路商品汽车运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今年以来,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有关铁路局大力发展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制定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拓展市场高效推进,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截至6月底,全路商品汽车运输收入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39.5%;发运商品汽车120.7万台,同比增长45.8%。总公司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指导中铁特货公司  相似文献   

16.
从铁路行包运输服务的特点入手,研究铁路行包运输管理体制调整后,铁路行包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开发适合铁路"站到站"运输的客户、用好用足现有的运价政策、拓宽揽货渠道、增大业务覆盖面、扩充行李车运输能力、打造高速铁路快件品牌、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加强与中铁快运公司内部组织协调8个铁路行包运输市场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中铁集装箱公司发展广州本田铁路汽车箱运输的历程:从汽车箱的研制,试运,到全程代理运输广州本田商品汽车,直至汽车箱班列开行,成为广州本田商品汽车物流链中的重要一环。根据汽车箱班列的营销模式,提出了铁路“五定班列”营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应重点做好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统计工作。在阐述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统计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物流统计分析工作有待加强、物流统计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完善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物流统计队伍建设、强化物流统计分析、加快物流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对策,为提升铁路商品汽车物流整体水平、提高商品汽车物流市场竞争力、强化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4月8日,南宁铁路局桂林西铁路综合物流中心正式开通运营,将为区域物流提供运输、仓储等全物流链、多式联运综合服务,有利于推动区域货物运输向大型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桂林西铁路综合物流中心设计年到发能力约300万t,设置商品汽车、集装箱、长大笨重、成件快运4个物流功能区,仓储面积2.96万m~2,装卸设备  相似文献   

20.
综合信息修订后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将在春运后颁布实施为了适应铁路客货运输工作的新形势,铁路部门正在组织修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考虑到2012年铁路春运客流大,并且集中、叠加等情况,铁路部门 将按照"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努力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旅客服务.修订后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将在春运后颁布实施.2011年12月12日零时起京沪高铁实施列车调整运行图铁路部门组织京沪高铁公司和北京、济南、上海等铁路局对京沪高铁列车运行图进行了优化调整,定于2011年12月12日0时起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