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高速动车组端部吸能系统进行冲击试验和碰撞仿真分析,对该吸能系统的车钩安装座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验证了优化结构车钩安装座的抗冲击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铁路客车中间体安装吊座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存在的问题车辆配件脱落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之一,防止车下配件脱落是车辆检修和运用的关键控制项点。中间体安装吊座受其承载重量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发生腐蚀超限和焊缝处裂纹的情况较多。经统计,2012年1—12月,在昆明车辆段检修的客车中,发现中间体安装吊座与车体连接焊缝处裂纹、腐蚀的5辆(如图1所示),安装吊座有腐洞的2辆,中间体与车体吊座搭接处部分焊缝点脱焊的15辆,中间体安装吊座弯角处弯曲疲劳裂纹的2辆,在运用过程中发现有裂  相似文献   

3.
以某漏斗车的风缸吊座焊缝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内标准、运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其进行疲劳寿命评估,结果与焊缝出现破坏的实际运行年限不符。采用俄罗斯标准对该吊座焊缝进行疲劳分析,结果与焊缝出现裂纹的年限相符。在此基础上对吊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吊座焊缝的疲劳寿命满足设计要求,运用多年未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车钩与车钩座连接关系,建立车钩座安装计算模型,确定车钩座安装时的垂向倾斜量。给出工艺参数,编制工艺流程,运用工艺装备控制车钩座安装质量,提高半自动车钩组装精度,保证车辆可靠连挂运行,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车钩载荷对车体关键区域的影响,文章以北京地铁某线路列车为例,阐述了列车半永久车钩静力标定试验及获得的半永久车钩应变和车钩力拟合曲线;分析了列车正线载客试验时车体关键区域测点动应力与车钩载荷的相关性,以及车钩载荷变化对各测点疲劳损伤值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牵引梁端部、牵引梁车钩座旁、枕梁中心销垫板外侧焊缝、枕梁下盖板与边梁端部焊缝受车钩载荷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X1K型集装箱快运平车C级钢锁座焊缝裂纹产生的原因,通过改进焊接工艺,采取焊前预热措施,解决了C级钢锁座焊缝裂纹问题,并提出用B级钢代替C级钢是避免锁座焊缝裂纹产生和改善焊接工艺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对CRH2型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前端车钩缓冲装置、中间车钩缓冲装置、车钩托架、过渡车钩的基本结构、连挂原理、安装位置、基本参数以及检修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货车下作用式车钩提杆出现的丢失现象,分析认为车钩提杆结构强度不足及车钩提杆座断裂与丢失是其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优化车钩提杆及车钩提杆座结构等措施,减少了车钩提杆丢失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快速货运动车组安装的是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车钩间隙的大小对列车的纵向冲击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快速货运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结构、相关参数和车钩力的产生机制,建立快速货运动车组动力学模型,对动车组在启动和制动工况下不同车钩间隙对车钩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丁红卫 《铁道车辆》2007,45(12):33-34
运装货车[2006]426号文要求,2007年6月30日前每个铁路局至少应有1个检修车间具备70 t级货车的检修能力,2008年底之前每个车辆段至少应有1个检修车间全面达到要求,2009年底之前各检修车间应全部达标。这就要求每个车辆检修车间必须加强70 t级货车的检修,而70 t级货车与60 t级货车的最大区别在于装用了17号车钩缓冲装置。1 17号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特点17号车钩缓冲装置的安装形式与13号车钩有很大的不同。17号车钩托梁和冲击座为一体,铆接于车体上(见图1),而13号车钩托梁和冲击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两者可以进行分解)。17号车钩缓冲装置…  相似文献   

11.
对产生裂纹的F型车钩通过宏观、微观及理化性能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测,发现理化性能指标满足客户标准要求。对比F型车钩失效部位,用磁粉探伤检测同型号车钩该部位,发现存在裂纹。通过改进钩体裂纹部位的结构及在裂纹处用增加拉筋和激冷砂的方法,实现顺序凝固,保证该部位无原始裂纹。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动车组车下设备安装框架结构为例,基于ANSY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创建,并依据标准EN12663[1]确定了其载荷工况,完成了对框架及安装座的强度仿真和试验验证,其结果对动车组车下设备安装结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救援机车用可转换车钩装置的基本结构、救援车钩配置及主要技术参数。对车钩装置主要承载部件钩体、旋转体、转轴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选取某和谐型机车安装可转换车钩装置,对救援各型客车、货车、动车组进行车钩转角计算和过曲线能力校核,以及分析了救援25K型客车时车钩与车端保持的有效空间距离和车钩自身转角范围。救援机车安装可转换车钩装置能够直接、有效、快速地救援我国铁路干线普速机车、客车、货车及提速客车和高速动车组。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车体有限元模型、车钩缓冲装置等效模型和刚性墙有限元模型,并参考GMRT 2100—2000和EN15227—2008设计的碰撞仿真场景进行了有限元仿真。  相似文献   

15.
介绍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及其安装方式。为使密接式车钩安装维护方便以及力传递顺畅,采用大圆角式牵引梁,通过三维建模建立安装密接式车钩的牵引梁结构。将相应载荷数据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NSYS中进行强度计算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牵引梁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安装密接式车钩的牵引梁结构形式能够满足工程车辆的使用要求。该牵引梁在工程车上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工程车辆设备安装同维修空间相互制约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转向架齿轮悬挂座在疲劳试验时发生开裂.对开裂的齿轮悬挂座进行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齿轮悬挂座和转向架钢板的角焊缝根部未焊透,焊缝根部形成楔型尖角,致使疲劳裂纹在此萌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仿真中不同焊缝截面几何形状对所形成的焊接应力的影响,文章基于DVS 1612:2014及EN 15085-3:2007标准,针对转向架制动座角焊缝设立了三角形截面与底部凹槽两种结构方式,通过结构组合建立不同的焊缝模型,并分别进行静强度校核和多轴疲劳评估。结果表明:有三角形截面的焊缝模型,其多轴材料利用度相对无三角截面的焊缝模型最大增加25%;有底部凹槽的焊缝模型,其多轴材料利用度相对无底部凹槽的焊缝模型最多减小13%,且制动座静强度及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HXD1型电力机车车钩出现浮钩和死钩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结构,对车钩缓冲装置在使用中出现浮钩和死钩问题的潜在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增加钩体尾部与钩尾框的配合间隙的解决措施。经处理后的HXD1型电力机车车钩至今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全自动车钩过载保护装置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型式、过载保护触发、安装方式、可维护性等四个方面,对地铁车辆全自动车钩的三种过载保护装置(鼓型套筒式、螺栓内剪切式、螺栓内拉断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在地铁车辆中采用螺栓内剪切或螺栓内拉断式前部安装的全自动车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弥补名义应力法不能针对具有初始裂纹的焊接结构进行评估的不足,采用结构应力法,在断裂力学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裂纹扩展增量的焊缝裂纹扩展计算方法。以复铰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名义应力法确定了典型工况下车体疲劳强度薄弱焊缝的位置,并基于结构应力法提取了该位置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并应用焊缝裂纹扩展计算方法对车体薄弱位置的焊缝进行了剩余寿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裂纹的存在导致车体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1E7),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服役空间,可以利用焊缝裂纹扩展计算方法对含有缺陷的结构进行剩余寿命评估,并根据计算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