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善超 《铁道车辆》2023,(6):111-115
减振装置是铁路车辆转向架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车辆运行的性能,以及运用磨耗后的性能变化特性。目前,货车构架式转向架减振装置主要有三大类,即斜楔式减振装置、直顶式减振装置以及利诺尔减振装置。此外,文章提出一种新型减振装置,介绍了其基本结构、作用原理及受力分析,并对装用利诺尔减振装置、斜楔减振装置以及新型减振装置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装用新型减振装置与装用利诺尔减振装置车辆在重车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相当,空车工况下装用新型减振装置的车辆动力学性能较优;装用新型减振装置与装用双斜楔减振装置车辆在空车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相当,重车工况下装用新型减振装置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德国Gorlitz型转向架系列75年发展史,以及包括机车,车辆,动车,拖车,电车等装用的各型转向架的结构组成,性能特点及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刘军 《铁道车辆》2006,44(9):43-44
1问题的提出 为了满足铁路运输高速重载的需要,我国铁路货车大量装用了转8AG型、转8G型、转K2型、转K6型等交叉支撑型转向架。采用交叉支撑装置的目的是增加三大件式转向架的抗菱刚度、提高车辆的临界速度、改善转向架的横向动力学性能。这些转向架的投入运用,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品质和运行速度,减少了车辆维护工作量。但是,随着转向架运用时间和数量的增加,交叉支撑装置发生故障的数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SW—160型转向架是无摇动台结构的新型转向架,在25K型车辆上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但是,在线路等级较低及线路不平顺较大的情形下,有的装用SW—160型转向架的25K型车辆,与装用209T型转向架的25G型车辆进行比较,车辆的横向晃动频率和加速度相对较大,横向平稳性不很理想,乘坐舒适度较低。为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车辆运行的横向平稳性,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低轮轨动作用力的架悬式永磁转向架技术方案,结合架悬式永磁直驱转向架结构和B型地铁线路特点,建立了非线性驱动装置系统和整车动力学计算模型,进行了电机吊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优化了能满足速度80 km/h B型地铁运营要求的电机吊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各工况下的仿真校核分析,同时利用线路动力学试验,验证了架悬式永磁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装用架悬式永磁直驱转向架的速度80 km/h B型地铁宜采用较大刚度的电机吊挂参数,车辆具有较高的临界速度,平稳性、安全性和柔度系数均满足标准要求,车辆刚性自振频率无耦合,架悬式永磁直驱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达到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6.
孙宏 《铁道车辆》2005,43(1):44-44
随着每年投入运用的装用转K2型转向架车辆的增加,交叉杆安全链脱落故障也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7月—2004年6月,笔者对进出日照车辆段石臼列检所装用转K2型转向架的车辆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统计,共发现安全链脱落121件,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交叉杆安全链脱落故障集中发生在比较寒冷的季节。  相似文献   

7.
以装用转8A型转向架的罐车为分析对象,介绍了影响三大件式转向架抗菱刚度的因素,结合动力学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抗菱刚度数值对该转向架车辆蛇行运动规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趋势,为保证现有货车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检修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第6次大提速的顺利实施,解决车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有代表性的车辆进行了列车缓解性能试验及现场运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装用转8A,还是转K2、转K6型转向架的车辆,当实施制动缓解后,闸瓦都贴靠车轮,没有间隙.列车起动时没有听到摩擦声,运行几百米后,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都会出现间隙,现场观测结果也一样,说明装用转K2、转K6型转向架的各型铁路货车基础制动装置的缓解性能能够满足运用和检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铁路货车三大件转向架交叉支撑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技术关键,并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研究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与交叉支撑装置特性参数的关系,应用疲劳理论和试验研究手段对交叉支撑装置的可靠性和结构进行了研究改进,完善了提速、重载货车转向架的结构及参数,提高了交叉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可靠性.应用转向架参数测试台对交叉支撑转向架进行了系统的参数测试,并通过线路动力学试验验证了装用交叉支撑转向架的货车可满足我国铁道车辆动力学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以构架振动为输入、车体响应为输出的频率响应函数估计的试验研究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来对比分析和研究车辆二系悬挂的减振性能。运用该方法,对装用SW160转向架和209HS转向架车辆进行了在线运行测试,并对其二系悬挂减振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SW160转向架的二系悬挂在0.5Hz和1.7Hz附近有较高的横向位移传递率,而209HS转向架在垂向的1.8Hz附近的位移传递率比SW160要高。运用SPAMP方法找到了导致SW160转向架横向传递率较高的原因后,更换了二系悬挂元件,重新进行了在线测试和试验分析。构架至车体响应的频响函数估计表明,更换二系悬挂元件后,SW160转向架在0.5Hz和1.7Hz处的横向位移传递率峰值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表明该转向架的横向减振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发现装用SW-160型转向架的25K型车辆的横向晃动较大,横向平稳性较差.对此现象,本文从SW-160型转向架的构造着手,定性地认为二系无摇动台悬挂结构及空弹簧的横向刚度太大是造成横向平稳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采取降低空气弹簧的垂向和横向刚度的手段,改善SW-160型转向架技术性能,以达到提高车辆运行横向平稳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Poli公司的扇块轮装制动盘(图1)已经在100多台E402型机车上装用7年了,并且已经被阿尔斯通公司用在其以每月8列的速度交付的200列Minuet to地区列车上。表1为轮装制动盘的主要特性。动力转向架和低地板车辆的拖车转向架上都需要安装轮装制动盘,因为动力转向架上的车轴空间被牵图  相似文献   

13.
202型转向架改造及试制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铁路实行新运行图后,装用202型转向架的车辆反映出垂向振动大、侧滚振动严重、脱轨系数超标、磨耗严重、故障率显著上升等问题。为此,铁道部决定对该型转向架实施七项改进措施,使之适应提速要求。首辆补强改造试验车已通过车辆动力学试验,1997年7月28日完成了图纸定型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据俄罗斯《铁路运输》杂志和季赫温车辆制造厂网站[1-2]报道,联合车辆公司的成员——季赫温车辆制造厂开始批量生产25t轴重无门敞车,月生产能力达500辆。这种12-9869型敞车,装用25t轴重Barber式18-9855型转向架,其性能超过俄罗斯市场全部现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研制的出口越南双层米轨旅游客车用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建立了米轨双层客车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动力学仿真程序,对装用该转向架的米轨双层客车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计算和运用结果表明该转向架能满足越南米轨客车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工程和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装用转8A型转向架的货车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并详细地考虑了转向架结构非线性特性。对理论仿真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之后,仿真计算了传统货车在弹性轨道上的运动稳定性及直线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装用SW-160型转向架的客车进行动力学性能分析计算,重点分析运行平稳性。分别进行了空气弹簧节流孔直径尺寸、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值、二系悬挂横向阻尼值等不同参数的优化分析,改变这些悬挂参数并与原型参数结果进行对比,找出优选方案。提出改善车辆运行性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转K6型转向架减振系统对C80型铝合金敞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特组织了一次线路动力学试验。试验对象共计3辆装用不同减振系统的C80型铝合金敞车,减振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斜楔材料及枕簧和减振弹簧刚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换装组合式斜楔减小转向架系统的相对摩擦系数,可以明显改善车辆的垂向振动性能,使空、重车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及垂向运行平稳性指标降低,并且对车辆的横向力、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还表明,降低转向架减振系统的弹簧刚度对降低车辆的轮重减载率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通勤/市郊列车采用的铰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JR东日本公司开发了新一代通勤/市郊列车(称为AC列车),这种车辆采用了铰接方式,与用2个转向架支承车体的普通转向架车辆不同,它在车辆连接部配置转向架,来支承前后车辆。  相似文献   

20.
货车转向架参数匹配对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新灿 《铁道车辆》1995,33(4):25-29
利用现代计算分析方法(MCAM)和现代测试分析方法(MTAM),分别对贫车转向架与车体的匹配,轮轨接触的匹配及转向架,车体结构参数和悬挂参数的匹配对铁道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从这些分析中可知,转向架匹配参数选择的合适与否,极大地影响着车辆的振动性能,为了使铁道车辆取得良好的动态性能,在设计新型和改进现有铁道车辆时,应对转向架的匹配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以期获取最佳的车辆匹配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