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透水性沥青稳定基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大修或改造工程中,铣刨出的基层和面层废料若不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本文将中面层铣刨料和基层铣刨料热再生后应用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首先,测定了回收沥青和集料的技术性能;其次,对再生混合料进行了组成设计;最后,重点评价了设计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嵌挤程度和混合料的抗水损坏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掺加基层和面层铣刨料的热再生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满足高速公路柔性基层的技术要求。该成果为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大修和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具有长期使用性能的沥青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宝涛  田伟平 《公路》2008,(4):148-151
由沥青与矿粉组成沥青胶浆,沥青胶浆与细集料组成沥青砂浆,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矿粉比例、细集料级配、沥青砂浆的配比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以路用性能(抗开裂、水稳定性、抗车辙)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沥青砂浆材料组成的多水平试验方案,并应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矿粉与沥青的比例对指标作用高度显著,沥青胶浆与细集料的配比对指标作用显著,而细集料的配比对指标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路用沥青瓣温度稳定性,采用在沥青碎石混合料中掺加第二结合料,即水泥砂浆的办法来改善沥青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经实地关国道107线大交通、重荷载道路上铺筑试验路使用2年的观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现行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4.
路用水泥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路及跟踪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路用沥青的温度稳定住,采用在沥青碎石混合料中掺加第二结合料,即水泥砂浆的办法来改善沥青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经实地在国道107线大交通、重荷载道路上铺筑试验路使用2年的观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现行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5.
选用5种不同级配组成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并铺筑于同一路线上以保证所受荷载与环境一致,应用灰关联理论分析不同粒径集料含量、沥青用量和空隙率对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熵关联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空隙率最佳油石比2.36mm矿料含量0.075mm以下矿料含量(矿粉)4.75mm矿料含量9.5mm矿料含量13.2mm矿料含量。  相似文献   

6.
用回收木质材料代替石料制备了沥青混合料,采用室内正交试验设计了不同的材料组成,研究了不同材料组成对木质集料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料对木质集料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最佳材料组成下,木质集料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可以满足要求,但由于水稳定性能偏低,适宜用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分区.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4)
为解决彩色沥青胶结料与集料黏附性差的缺点,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彩色沥青胶结料进行改性,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研究。钛酸酯偶联剂通过"桥连作用",增强有机组分与无机成分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改善彩色沥青胶结料与集料的黏附性,提高彩色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结果表明,经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彩色沥青具有良好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绍兴中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发泡工艺保温板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残次品。考虑将废料磨细,取代部分矿粉添加到路面沥青混合料中。通过全部使用普通矿粉和回收材料取代部分矿粉对比试验研究,发现该废料取代部分矿粉后,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和劈裂强度未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该废料可以用来取代部分矿粉应用于沥青路面,实现废料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蒋鑫 《中外公路》2024,(2):130-137
针对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废旧轮胎胶粉、蔗渣纤维潜在的资源价值,探索多种固废协同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研究蔗渣纤维的微观结构及热特性,进行掺蔗渣纤维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评价及试验段铺筑与观测。结果表明:蔗渣纤维具有多层纤维壁的空心管腔结构,有利于吸附混合料中的自由沥青,增强蔗渣纤维与沥青之间的黏附性;蔗渣纤维与木质素纤维热重曲线基本一致,但在热失重的第二阶段,蔗渣纤维呈现出双峰结构,木质素纤维表现为单峰形状;掺加蔗渣纤维后,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值提高了约24.6%,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值提高了约19.3%,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分别提高了约4.7%、8.6%,铺筑的试验段使用状况良好。整体而言,蔗渣纤维对于改善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功效,提升了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增强了集料的骨架效果,提高了混合料整体结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0.
赵亚兰  陈拴发 《中外公路》2011,31(1):181-184
针对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中新旧沥青及集料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为了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通过凝胶液相色谱分析试验(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Test,简称GPC),测定裹附在回收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简称RAP)中旧集料和天然集料...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全球建筑垃圾的产量显著增加,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以温岭市某城市支路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来评估回收建筑垃圾中的骨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具有高强度和显著稳定性的特点,并进一步说明将这些材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是可行的。对合理有效地推广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08-212,241
在城市已运营盾构隧道附近建设新的工程,是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难以避免的课题。无论在盾构隧道上方加载或者卸载,都将对盾构隧道的结构受力和安全运营产生长期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在填筑路堤时,提出先挖方,后采用轻质填料等荷载置换法,解决填筑路堤施工对盾构隧道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分析过程中,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路基-隧道-土耦合模型,考虑位移、超孔水压力等方面,研究了路基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并分析变形规律,得到相应的结论。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旧骨料的接触类型及其比例决定了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对比了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物化特性差异,分析了AC-20C型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截取试样断面图像、提取骨料接触点对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中不同骨架接触类型及其比例进行了量化表征.结果表明,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针片状含量和表观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是否确实为路面工程中节能与减碳的有效方法,研究使用美国再生材料资源中心所开发的路面环境影响试算表(PaLATE),配合国内沥青厂提供的工艺耗能信息,比较有添加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全新材料的一般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命周期排碳量与工艺耗能,从节能减碳的角度对使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效益进行评估,并以不同的性能情形进行敏感度分析。尽管大多数学术研究均认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并不劣于新料沥青混合料,但仍有文献指出实际经验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较差,由分析结果也可发现再生沥青混合料工艺的能耗量并不一定会较新料拌制的传统沥青混合料的要低。然而,因为使用旧料能够较少天然资源的使用,可减少生产天然材料的耗能与排碳量,敏感度分析表明,含30%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若可达到新料沥青混合料寿命的83.7%和79.53%以上,则可有正面的节能和减碳效益。若沥青拌合厂可有效执行废热回收等节能减碳措施,更能进一步降低拌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耗能与排碳量。  相似文献   

15.
王向阳  高宇星 《公路》2012,(1):139-142
导电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道路融雪化冰铺装材料,对沥青、集料和矿粉等原材料进行性能试验后,计算出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计算,得到基准油石比,并对导电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顺序加以调整,完善了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而后采用四电极法测量以各导电相材料掺量及油石比制备的导电沥青混凝土试件的电阻率,分别分析碳纤维、石墨掺量及油石比对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导电相材料掺量和油石比范围。  相似文献   

16.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是以间断级配的粗集料嵌挤形成骨架,以沥青、矿粉、纤维稳定剂以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玛蹄脂填充骨架空隙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沥青混合料,目前已在南通城市道路建设中广泛应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大道小海北接线工程也采用SMA面层。该文介绍了该混合料在此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BRA材料的特性进行了概述。对BRA掺量的RAP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及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了总结,从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等方面对BRA掺量的RAP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RA外掺用量为2%~3%时,BRA掺量的RAP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合高温多雨地区的路面施工。该混合料值得在类似项目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Cold Recycled Mixture)凭借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等诸多优点,已经开始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常温下摊铺和碾压,空隙率较大,性能方面不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标准,一般被用在路面结构中的基层或下面层中,其上还须加铺一定厚度的HMA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在冷再生层上摊铺HMA时,HMA高达150℃~170℃的高温,会将冷再生层加热,加之施工机械和车辆荷载等作用,致使冷再生层会被进一步压实,称之为冷再生层的"第二次压实"过程。对现场冷再生层钻芯取样后发现,摊铺HMA前后的冷再生芯样的空隙率相差可达3%。现有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对这一现象并未考虑,导致冷再生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压密性车辙。该文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提出在进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时必须考虑"第二次压实"过程的影响,并对改进现有设计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就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进行专项试验,分析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级配特性,,采用间接抗拉强度(ITS)作为控制指标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对冷再生混合料力学和路用性能包括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疲劳特性等进行研究,为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料间隙率作为沥青混合料主要体积指标之一,对沥青混合料合理的体积组成设计及优良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查阅、汇总和分析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矿料间隙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最小值标准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沥青膜厚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认为基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现有矿料间隙率最小值标准不太合理,今后应对集料特性、集料级配组成以及沥青膜厚与矿料间隙率的相互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应结合实体工程路面混合料的性能,建立更加合理的矿料间隙率标准或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