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广泛应用于公路地基处理工程中。针对强夯法处理黄河冲积区地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强夯工艺参数和施工控制建议,评价了强夯加固效果,提出了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处理新近河口沉积的大孔隙粘性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机场跑道工程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情况,分析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试验结果,从而合理地选取各个强夯参数,提出大面积强夯施工方案,并就强夯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慧珍 《公路与汽运》2015,(2):129-131,156
采用强夯法对河北省邢衡(邢台—衡水)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对强夯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及其他设计参数可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强夯法处理路基的原理,阐述了强夯法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施工工艺、方法,并对强夯对施工设备的要求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强夯法处理地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强夯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是地基生产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的加固机理以及本项目强夯参数设计与确定,介绍了强夯法的施工流程,并通过面波法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强夯法地基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实践表明,在山区高速公路大块石高填方路基的处理中.强夯法是一种快捷、经济、实用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工程中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具体实践,介绍了该方法的施工工艺、检测项目、控制标准等,并对强夯处理的前后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强夯法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地基处理具有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场地地基处理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强夯法对冲填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试夯实验来确定强夯施工参数,并以此进一步指导后续施工。其成果对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在吹填土地区的应用和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施工在少洛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夯法是一种设备简单、经济、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各类地基。该文通过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使其降低湿陷性系数或消除湿陷性的实例。来说明强夯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强夯置换卵石法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的地基处理中。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收费广场杂填土地基的具体特点,通过比较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最终采用了强夯置换卵石法,并论述了该法基本原理、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法有效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与地基整体稳定性,而且处理功效较快,施工成本低,可为同类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强夯置换法是从强夯法演化而来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主要用于加固软弱的粘性土地基。在施工应用中,强夯置换法综合了强夯加固和复合地基的优点,不仅能够降低土体中的地下水位,充分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地基的承载力,而且在应用范围、施工成本和缩短施工周期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简要介绍强夯置换法的分类及其加固机理,并以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在复合地基处理中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1.
强夯处理城市道路杂填土路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经常会遇到杂填土地基,修建城市道路如将杂填土全部置换,要花费清运杂填土和外购回填土的费用,同时会带来环境污染(堆放杂填土)和破坏生态环境(挖山取土)等问题。为此,结合洛阳市牡丹大道路基使用强夯处理的实例,简要介绍强夯处理杂填土路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维软件建立了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滑枕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静力分析,计算了滑枕的应力和变形情况.通过模态分析,计算了滑枕1至4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得到滑枕动态特性,进而指导滑枕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13.
考虑土体蠕变特性的桥台软基变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软土地区的桥梁常因软土蠕变而产生病害的问题,研究了土体蠕变特性对桥台软基变形分析的影响。首先引入改进的西原模型;然后将桥台及软基简化为可共同考虑土体蠕变的桩-土-桥台共同工作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基于蠕变计算的时步-粘性初应变法,给出可考虑软土蠕变非线性特性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并据此编制出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最后利用该程序对某桥台桩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得到了该桩基桥台后软土蠕变场等值线图,反映出桥台与桩对蠕变场的影响范围及承台与桩交接处的应变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成都市凯德商用天府项目基坑及其周边桥体桩基础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有限元模拟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完成后,桥梁桩基最大水平位移2.80 mm,最大竖向位移1.00 mm,最大压应力7.88 MPa;基坑中心土体上拱8.91 mm,桩基周围靠基坑侧土体下陷最大值4.53 mm;桥梁桩基和土体的各项指标均在限值之内,在监控状态下可继续进行基坑开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出海水闸的工程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往往较差,一般具有地基承载力较差,地基土渗透性较强的特点。工程均需要设置防渗措施进行节渗。传统渗流计算方法一般为改进阻力系数法,该方法计算较为保守,对于复杂结构,无法将闸基各个部位的渗流计算结果进行具体量化,特别是无法对水闸侧向绕渗进行数值计算。三维有限元法的出现对水闸闸基渗流计算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本文以芦潮港水闸为例,将三维有限单元法和改进阻力系数法进行比较,并分别对水闸闸基渗流、侧向绕流进行计算,得出了准确可靠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路面结构在一条港区市政重载道路的实际应用,分析“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新型路面结构在港区市政重载道路工程设计应用技术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并总结了港区市政重载道路采用“柔基强面”共振碎石化新型路面结构的适用性及和现有规范体系很好结合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要点。对于该路面结构的相关设计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桩型、桩间距及填土高度对拼宽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采用二维比奥固结理论,利用FLAC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控制PTC管桩处理效果优于水泥搅拌桩,桩间距1.2~1.5 m变化对水泥搅拌桩处理效果影响不明显,而桩间距2.0~3.5 m变化对PTC管桩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因此,设计首先应合理选择处理方案,在满足沉降控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取桩间距,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8.
在黄土冲沟地区修建高等级道路、高填方路基时,应重点关注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本文依托晋中市环城东路北延高填方路基工程,提出“强基、稳堤、固坡、疏水”的设计方案: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Ⅱ级自重湿陷性冲沟场地并控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50kPa;采用分层强夯法填筑路基并动态监控路基变形情况;采用分级放坡、设置坡脚墙等措施增强边坡稳定性;在沟底设置双排圆管涵解决雨水横向过路问题。工后两年路基状况良好,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冷却风扇与冷却系统的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为车辆冷却系统匹配冷却风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内燃机车冷却系统阻力和冷却风扇性能参数的分析计算,以节约能耗为风扇优选的出发点,能够为大多数冷却系统匹配风扇提供简明、直观的参考依据.详细介绍了冷却风扇匹配的原理和过程,并阐述了冷却系统阻力的计算方法.最后根据所述的冷却系统阻力计算方法和匹配方法编写了匹配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20.
杨会军  孔恒 《隧道建设》2019,39(7):1147-1151
为了保证基坑工程施工中环境安全和工程安全,控制施工质量,综合考虑土层软弱、地下水丰富及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复杂条件下明挖技术“21字”设计施工的基本原则,强调必须坚持“强围护、精控水、快开挖、早支撑、速封闭、勤量测、少扰动”原则和实施信息化动态设计。设计施工要点如下: 1)合理设计围护结构,加强围护结构施工质量; 2)精确控制地下水,包括精准设计控水方案,加强控水措施的施工质量,信息化施工; 3)基坑开挖应体现快速施工,尽快支撑,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应及时架设支撑,从而减小地表沉降; 5)基坑开挖到坑底后,快速封闭开挖面,并迅速施作结构底板; 6)基坑开挖支护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及时采集数据,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及时指导施工; 7)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基坑附近地面上作用的荷载,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提出“21字”原则、理念,以提高明挖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