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刚上班,处里的同事就送给我一本精美的杂志,细一看是《摩托车信息》。看着那精美的彩页、图文并茂的内容,我心里一阵激动:《摩托车信息》真是越办越好了!从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摩托车信息》已从开初的信息网内部交流资料发展成今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摩托车行业权威杂志。作为曾经在《摩托车信息》编辑部工作过的我,拿着这新改版的杂志,真是触刊生情! 记得在1989年我刚从事销售工作时,就对《摩托车信息》爱不释手了,因为要通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那比《摩托车信息》大两岁的儿子对《摩托车信息》越来越着迷,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看一会儿杂志上摩托车的图片、资料,不然就无法入睡。到了如此痴迷的程度,自然有段过程。那是几年前,当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摩托车信息》上时,儿子也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当时仅仅是对杂志上是否有我的名字及其彩色图片感兴趣而已。随着文化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3.
当我看了《摩托车》杂志第4期的《延长油门拉线使用寿命一法》后,我也把关于延长离合器拉线使用寿命的两个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摩友们:我是辽宁抚顺一名会员,是《摩托车》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事摩托车维修行业已有十几年,1989年,与《摩托车》杂志交上了朋友。在这十几年中,《摩托车》杂志使我及时了解了我国摩托车的发展与动态,使我在维修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维修技能。 《摩托车》杂志社,为我们全国的摩托车爱好者和维修技术人员建起了新的桥梁。去年10月,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俱乐部成立大会在无锡市隆重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是一次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行业最广泛的大会.是《摩托车》杂志把我们聚到一起,感谢《摩托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一个远在边疆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他突然对摩托车发生了极大兴趣,要我帮他推荐几本首读刊物。蓦然,“老朋友”——《摩托车信息》马上跃入我的脑海:“那你就看《摩托车信息》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本杂志怎么样?”朋友问。“看后你就知道了,请相信我。”是的,《摩托车信息》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不禁使我想起  相似文献   

6.
三十多年来,我对摩托车痴情不改,我最爱逛的地方是摩托车专卖店和修车行,最爱看的体育节目是摩托车比赛,最爱读的书是《摩托车》杂志及各种维修书,做的最多的梦是骑摩托车旅游。  相似文献   

7.
王赟 《摩托车》2004,(9):22-23
某日,我去书店买摄影杂志,无意间看到了《摩托车》,顿时脑中一个闪念:对呀,汽车买不起,咱可以买摩托车呀。摩托车机动灵活,有些车去不了的地方摩托车也可以去成,且摩托车维护、停放都十分简单方便,嘿!这念头一旦产生,就一发而不可收。我拿着新买的《摩托车》杂志兴冲冲地回家,我迅速地投入到了购车的行动当中。对摄影我是内行,但对摩托车我却是个十足的外行了,我从一个爱好摩托车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他所有的《摩托车》杂志,开始细细地研究,看不明白就打电话问朋友,并且把逛街去摄影器材店的习惯改为去摩托车行看车,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摩托车上还有这么多门道,有其自己的全国车迷俱乐部,有其独特的摩托车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化油器的浮子,什么是怠速,什么是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8.
朱云 《摩托车》2004,(7):41-41
我是一名修理工,也是《摩托车》杂志的忠实读者。看了今年第四期中林作涛同志所写的《CDI改为直流DC—CDI实例》一文,感同身受。现将自己在修理上的方法和体会写下。  相似文献   

9.
车迷热线     
《摩托车》2004,(1)
MTC先生: 您好!我是 《摩托车》杂志的 忠实读者,也是 一名摩托车修理人员,现已加入全国《摩托车》维修俱乐部,会员号是0649号。以下是我在维修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您予以解答。 1.我在《摩托车》杂志上看到一些关于大排量车的点火器和充电器的内部电路图,对于上面的电阻、电容、晶体管,总是看不懂它们之间的电路回路,主要时看不懂  相似文献   

10.
我的海王星     
徐晓春 《摩托车》2005,(3):25-25
因为踏板车具有易操作、方便实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穿梭于大街小巷的一道风景线。每一个摩托车爱好者都想拥有一辆外观典雅,制作精细,品质卓越的好车,年轻小伙子对速度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我同样存在自由奔跑的梦想。可以说,我是一个如痴如醉的车迷,也是《摩托车》的忠实读者,从杂志中,我了解了不少有关摩托车的知识,也欣赏了许多名车的图片。当我在《摩托车》上,看到豪爵摩托车公司生产的海王星的介绍后,该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遍又一遍地看了此车的参数和性能介绍、资料,期待着有一天,我也能拥有此车。2004年8月的一…  相似文献   

11.
车迷热线     
《摩托车》2004,(12):48-51
车迷热线MTC 先生:您好!我是一名摩托车修理工,也是一名摩托车迷,还是一名《摩托车》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发现《摩托车》杂志几年来,每期必读《摩托车》,总有收获。阅读《摩托车》杂志2004年第3期后,对《神车龙驹》(——劲隆JL150-6太子型摩托车)一文中(第19面)“有条件的话,加装电热把套最好不过了。”这句话不懂。“电热把套”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哪里有?麻锦发  相似文献   

12.
飞歌 《摩托车》2006,(9):30-32
1990年我还没有摩托车,就开始看《摩托车》杂志了。当时大哥从北京带回十几本《摩托车》杂志,我如获至宝,它不仅告诉我摩托车的知识,也给我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和激情。接着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金城70A,后来又买过富先达125、大阳90-2A、建设150A和春风125T,从此摩托车成了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时余江平先生的一篇《西藏行》激起我对摩托旅游的浓厚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我单骑驾驶摩托车去了西藏,并认识了郑州的摩友张新顺,2002年我二人又结伴去新疆旅行。在那种苍茫大地任我行的意境中,既磨练了意志又开阔了胸怀,使…  相似文献   

13.
用户热线     
阿宽先生: 我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虽然东北寒冷的冬季无法骑车,但我还是下定决心买车。面对众多的品牌,又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买了几期《摩托车信息》作参考。这是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杂志,对我准备购车给了很大帮助。看了1998年第12期《摩托车信息》中“湘江明珠”一文后,深深被XJ750B-2那漂亮的外观所吸引,感谢南方集团为市场提供了这款新车,同时也想提一个建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11,(8)
《摩托车》杂志2011年7月15号隆重推出了一本定位于摩托车配件和维修人员的正式公开发行物——《摩托车》维修版,自此《摩托车》杂志变为半月刊,定价均为15元/本。2011年是《摩托车》杂志改善与突破的一年,也是《摩托车》维修版杂志创刊的第一年,我们将以全新的理念进一步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摩托车》维修版以大量的实用性知识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2003,(10)
我一直喜欢摩托车,也喜欢《摩托车》杂志。这个爱好可以推溯到大学二年级。那时候,我订阅的报刊除了《青年一代》,就是《摩托车》了。90年代初扬州城市的摩托车数量和品种都比较少,最常见的是建设、嘉陵、幸福和玉河等。那时,我经常偷骑叔叔的一辆旧嘉陵50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一本杂志?”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摩托车信息》。”自从我与《摩托车信息》杂志交上“朋友”,为她提供“摩托车商情”稿件后,我就更关心着这本杂志了。当《摩托车信息》的编辑要我作特约通讯员,搜集上海摩托车市场的价格情况时,  相似文献   

17.
不差钱     
李健 《摩托车》2009,(3):4-4
在意大利两轮车协会的安排下,我与意大利一家摩托车杂志的记者进行了一次交流。他问我现在中国摩托车的保有量是多少?有多少本摩托车类的杂志?发行量多大?我答,我国摩托车的保有量大概在9000万辆左右,有6-7本摩托车杂志,发行量最大的是我们《摩托车》杂志,月发行量在10万份左右。以上数据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我看到他有些诧异,于是反问同样的问题。他说意大利摩托车的保有量在300万辆左右,有3本摩托车杂志,每本杂志的月发行量在30万份左右。他又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骑摩托车而看杂志的人那么少,我真的不好回答。只能说我们的杂志办的还不到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徐瑾 《摩托车》2004,(5):21-21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摩托迷,《摩托车》杂志每期必看。我在买宗庆ZQ125-12越野车之前,购买过两辆摩托车,但都是无级变速踏板式摩托车。第一辆建设55摩托车,骑行3年,从未修过。但由于车身较小,忍痛卖掉。第二辆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普通的摩托车经销人员,在《摩托车信息》发刊100期之际,让我代表我的同事说句心里话:感谢《摩托车信息》杂志为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鼓”与“呼”,感谢她为我们提供全方位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摩托车信息》已历经百期。百期,一个成熟的标志。在高兴与振奋之余,我感到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当前“让利不让市场,无利也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14,(11)
<正>从小就喜欢看《摩托车》杂志,还记得黑白年代的老《摩托车》编辑们经常使用"浅谈"二字对摩托车相关话题做深入浅出的剖析。时光荏苒,曾经那个踮着脚尖才能摸到报刊亭上杂志的孩子坐在了《摩托车》杂志编辑部里,开始为中国摩托车的发展奉献一己之力。经过十多年在摩托车圈里的摸爬滚打,对中国摩托车行业及中国摩托车文化有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