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最多5年时间,南京人在芜湖等周边城市买房居住,每天搭乘半小时火车到南京上班将成为现实。”在日前召开的南京市有关会议上,代表们表达了南京立志成为长三角城际铁路中心的宏愿。“今年南京铁路建设总投资费用将超过100亿元。”南京交通集团负责人冯宝椿说。按照规划,南京确定的4条跨省城际轨道线是:合宁、宁芜、宁杭、沪宁4条线。目前,合宁客运专线铁路已建成通车,沪宁城际及京沪高速铁路也已经开工,南京至杭州的城际铁路沿线方案已确定,南京到安庆的沿江铁路也在积极准备之中,长三角交通圈在向西延伸的同时,南京也将成为城际铁路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世界最大“航母式”铁路枢纽的南京火车南站及与之连通配套的南京汽车客运南站近日正式开工建设,同时开工建设的还有南京南站综合枢纽集疏运道路系统,项目总投资为70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12年年底建成。  相似文献   

3.
《世界轨道交通》2013,(11):72-72
近些年来高铁快速发展,其中京沪沿线是发展最快的线路之一。南京作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承担高铁的主要站点,铁路局组织建设了南京南站。南京南站是上海铁路局下属的特等站,作为高铁线贯穿南北东西的枢纽站点,于2011年6月28日投入使用。非常荣幸,博世安防系统为南京南站的配套市政工程停车场,库提供了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4.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作为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开山之作.将成为中国铁路网中第一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客运专线。作为环渤海地区城际铁路网的主干.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将构建出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间最便捷的运输通道。该线不仅能适应京津问公务、商务、旅游和探亲访友客流对时间和舒适度的要求.而且能满足城际客流“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现实需求。可以说.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将以其国际化水准的服务、世界流的技术装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展示现代化铁路运输企业的风貌.并很好地诠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构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日前,铁道部、江苏省联合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沪宁城际铁路江苏段建设第三次推进会。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在会上强调,确保沪宁城际铁路明年7月1日开通运营、确保沪宁两地1小时之内到达、确保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城际铁路,是铁道部、江苏省、上海市三方共同研究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举措。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在会上指出,在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沪宁城际铁路建设进展顺利,为明年7月1日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会前,部、省领导现场查看了沪宁城际铁路南京至镇江段的施工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7月1日上午,沪宁城际铁路开工动员大会在南京举行。11时,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宣布工程开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长三角的重要基础设施、上海和江苏人民期盼已久的现代化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全长300公里,全线设21个车站,建设工期为两年,计划2010年7月1日开通运营。届时,沪宁城际铁路将大量开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列车最小间隔3分钟,沪宁两地可以实现公交化运输,上海直达南京仅需1个多小时。该项目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区域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协调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婕 《铁道知识》2009,(5):26-29
2008年8月1日,在奥运会即将隆重开幕之际.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营通车。北京到天津.全程120公里.运行时间30分钟.最高时速达到350公里.世界铁路第一的运营速度由此诞生!而就在此前的2008年6月24日.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列车在刚刚建成的京津城际铁路上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我国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纪录。京津城际铁路.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北京铁路局按照“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总要求.围绕“服务社会、便民利民”这一主题.突出“创新管理,安全保障”,在管好、用好京津城际铁路上下功夫.努力为旅客创造安全、舒适、温馨、便捷的旅行环境,充分展示和谐铁路建设成就,为下一步客运专线大面积投入运营提供宝贵经验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铁路》2009,(1):28-28
2008年12月18日,南京-安庆城际铁路开工动员大会在安徽省铜陵市举行。 宁安城际铁路是长江三角洲城际客运网的延伸,起自南京,经安徽省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跨长江后进入安庆。线路为新建客运专线,全长258km,其中江苏省境内33km,安徽省境内225km。设计时速200km以上,规划运输能力为日发送旅客列车125对。工程投资估算总额257.02亿元,  相似文献   

10.
实施“十一五”铁路网规划共需建设投资12500亿元.其中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建设资金占60%以上.所需资金规模相当可观。特别是根据最近对规划建设项目的完善和补充.客运专线的投资规模还有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地方政府对城际铁路建设一直有较高积极性,但受制于资金问题,我国城际铁路建设一直处于亟待发展的状态。“今年地方政府上报的城际铁路规划不多,截至目前,我们也还没审批新的城际铁路规划。”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处长崔鹏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文件出来,但原来城际铁路的建设是以铁道部和地方政府联合上报为主,现在则主要是以地方政府上报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上海铁路局局长刘涟清在9月7日召开的“中国城际轨道交通国际峰会”上指出,目前长三角地区铁路客车常年上座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而铁路完成的客运量仅占区域内运输总量的5%左右,轨道运能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长三角将建成多条地区性城际轨道交通线。这些地区性轨道交通线包括:国家已经批准立项的上海至南京的沪宁城际铁路,全长295km,设计时速250km,解决沪宁线运力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研究年度南京枢纽客流量及流向的预测,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宁芜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引入南京南站情况,针对高速车场、沪汉蓉车场、宁芜杭车场的设置方式共研究了两大系列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优缺点分析,得出高速车场独立设置,沪汉蓉车场、宁芜杭车场合场设置的配置方案较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北京开往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8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最高运营时速设计为350km,在前期实验时曾创下速度为394.6km/h的纪录。实际运营的最小行车间隔设计为5min,而技术上已经达到3min。在建设上,京津城际铁路大量采用国际领先的铁路建设技术,开创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沪宁城际铁路运营组织效率,通过对沪宁城际铁路短期客运量的时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表明短期客运量时间序列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特征、增长趋势缓慢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沪宁城际铁路南京站发送量客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RIMA乘积季节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适宜做城际铁路的短期客流预测。  相似文献   

16.
孙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7):I0005-I0006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沪宁高速铁路作为目前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贯穿我国城市群最密集、生产力最发达、经济增长最强劲、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在上海、南京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间建成一条快速交通走廊,形成“同城效应”。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补齐区域综合交通短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高质量发展,文章在深刻剖析其目前经济效益不理想、重复建设、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压力加剧等“内卷化”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梳理出突破“内卷化”的发展思路,即重谋划、转方式、聚合力,并围绕规划、土地、投融资、商业模式等重点领域提出深化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步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到2010年世博会之时,沪宁城际铁路将通车。届时,往返于沪宁之间的旅客,就像乘坐公交车一样,只需1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家住南京到上海上班,已不再是异地就业者的梦想。昨天从上海铁路局传出信息,长三角地区铁路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这张城际铁路网将为长三角经济腾飞蓄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北京和天津这两座特大直辖城市的距离拉近,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如何发挥“同城效应”,把聚集的人流转化为促进商贸旅游文化发展的消费流,由此集聚人气、带旺财气,这是摆在天津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天津市充分借助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之势和城市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推进商贸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宁安城际铁路)是长三角城际客运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连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本线的潜力和优势.根据影响本线的众多因素,研究和探讨合理的列车速度目标值.根据研究结果,直达列车运营速度近期200km/h、站站停列车160 km/h、基础设施250 km/h能满足预期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符合铁路高速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