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14,(7):12-14
6月13日至7月13日,四年一度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拉开帷幕,这是球迷们相聚看球消暑纳凉的节日。由于巴西与中国有11小时时差,今年世界杯赛事多集中于深夜和;麦晨,宾馆、饭店、餐厅、酒吧、大排档、城市广场等场所球迷聚集观赛的情况大量增加,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也呈现抬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33580起,其中,醉酒驾驶4521起,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225起,死亡91人、受伤247人。  相似文献   

2.
由于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赛事直播都在夜间进行,对许多中国球迷司机来说,牺牲休息时间看球,影响很大。一些球迷司机晚上连续看直播,白天拼命工作,造成疲劳驾驶;更有甚者,有的球迷司机边开车边收听实况, 还与乘客评球,在忘乎所以之中埋下了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10,(7):67-67
由于观看世界杯比赛疲劳过度,6月28日凌晨4点30分左右,铁杆球迷贾某驾车行驶到河北省辛集市朝阳路与育红街交叉路口时与一辆大货车发生追尾事故,贾某左锁骨粉碎性骨折、多处软组织受伤。经调查,现代轿车驾驶员贾某是个铁杆球迷,事发当时他刚刚和朋友从酒吧里看完世界杯比赛出来,由于疲劳驾驶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14,(7):15-16
<正>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消息,巴西世界杯开赛以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持续组织开展集中整治酒驾行动,严查酒驾、醉驾以及疲劳驾驶等违法犯罪行为。继世界杯开赛首日交管部门开展整治酒驾第一次全国统一行动后,6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又部署开展了整治酒驾第二次全国统一行动。当日,共查处酒后驾驶2700余起,醉酒驾驶21 0余起。世界杯开赛11天,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酒后驾驶1.1万起,醉酒驾驶870起,其中,对醉酒驾驶行为均按照危险驾驶刑事立案,并依法对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5.
<正>6月13日至7月13日,四年一度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拉开帷幕,这是球迷们相聚看球消暑纳凉的节日。由于巴西与中国有11小时时差,今年世界杯赛事多集中于深夜和凌晨,宾馆、饭店、餐厅、酒吧、大排档、城市广场等场所球迷聚集观赛的情况大量增加,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也呈现抬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33580起,其中,醉酒驾驶4521起,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225起,死亡91人、受伤247人。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14,(7):15-15
<正>6月13日巴西世界杯正式开赛以来,为防止酒驾导致交通事故增多,酿成人员伤亡惨剧,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肃查处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世界杯开赛首日,公安交管部门即组织了第一次全国集中整治酒驾统一行动,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区域性整治。开赛三天,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5200余起,查处醉酒驾驶570余起。整治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在饭店、宾馆、酒吧、餐厅、KTV、餐饮大排档、球迷酒吧以及通宵营业的餐饮娱乐场所及周边区域,采取定点检查、流动巡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中,年轻驾驶人的接管反应特性,分析视觉次任务(3×3箭头次任务和4×4箭头次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TTC为5 s和7 s)对不同接管时间的影响,基于驾驶仿真平台,设计了包含不同的视觉次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的自动驾驶接管场景,针对29名年轻驾驶人进行模拟驾驶试验。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研究不同次任务与不同接管请求时间对接管时间的影响,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来分析不同接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次任务相比,次任务会显著增加接管时间;不同的次任务对接管时间无影响,次任务与前方有障碍物时的接管请求时间对接管时间无交互作用;与前方无障碍物时的接管相比,前方有障碍物时的接管会显著减少接管反应时间;在驾驶人执行次任务的情况下,不同接管请求时间对转向反应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无影响;在前方有障碍物的接管中,驾驶人更倾向于采用制动加转向的组合操作来回避风险,且驾驶人接管回避操作中直接转向和制动加转向的组合操作的比例相同;接管反应时间与制动反应时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驾驶时间对营运驾驶员驾驶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王猛  汪林  李宏海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5):113-116,120
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疲劳驾驶问题,以公路客运行业的营运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人机工程学和试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按驾驶时间的不同设计了区组对比的试验方案,并用试验仪器现场采集了99个样本的试验数据,利用F检验和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驾驶时间对驾驶员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时间在8~12 h之间,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注意能力会显著降低,而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降低不明显;驾驶员的主观疲劳感受随驾驶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6):240-247
为研究考虑自动驾驶平稳性的城市十字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建立了自动驾驶汽车模型,采用VISSIM软件对十字交叉口在混合交通流下的交通状况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自动驾驶汽车比例和驾驶偏好对十字交叉口的行程时间、平均车速和延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自动、手动驾驶汽车车速分别为30km/h和50km/h的场景下,增大自动驾驶汽车比例,平均车速下降且波动大,汽车行程时间与平均延误增加,延误由十字交叉口向外扩散;提高自动驾驶汽车车速至50km/h并改变信号配时,汽车行程时间最高缩短24%,平均车速提高且保持稳定,十字交叉口延误扩散情况得到改善;对比不同驾驶偏好的研究发现,限制最大加/减速度时,减小停车间距与车头时距能够提升十字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城市道路环境下高度自动驾驶中非驾驶相关任务和接管紧迫度对接管绩效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设计了自动驾驶紧急接管场景并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接管请求时间分别设定为3,4,5 s,非驾驶相关任务为读新闻、看视频、玩游戏,自动驾驶车速为50 km·h-1,试验中共招募了49名被试(男性30名,女性19名),被试的平均年龄为31.06岁(标准差为7.1岁),驾驶人在自动驾驶阶段始终执行非驾驶相关任务,听到接管请求提示后需要接管车辆的控制权,并实施紧急避让操作。研究结果表明:在紧急接管情况下,接管紧迫度对合成加速度和最小TTC有影响,而对接管时间无影响,与5 s的接管请求时间条件相比,3,4 s的接管请求时间条件下的合成加速度明显增加,而最小TTC则随接管请求时间的减少而降低;非驾驶相关任务对接管时间和最小TTC有影响,而对合成加速度无影响,与无非驾驶相关任务相比,非驾驶相关任务会显著增加接管时间和降低最小TTC;碰撞几乎都发生在3 s和4 s的接管请求时间下,5 s的接管请求时间能够基本保证接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驾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会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较多认同,但是通过科学实验进行定量化实证分析的研究还较少。论文首先采用量表测量与仪器测试相结合的实验方法,以专业和非专业驾驶人为实验对象,利用气质类型量表测量驾驶人的气质类型;利用实验车在实际道路交通环境下行驶以获得跟驰车辆对前后车的行驶轨迹,并计算得到影响驾驶行为的关键参数。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驾驶经验和气质类型对驾驶人的行驶速度、加速度、跟驰距离、时间间隔等方面的影响。在跟驰时驾驶人的速度和加速度选择方面,专业驾驶人对速度和加速度的选择更加具有自主性,并且内向型性格驾驶人的行驶速度和加/减速幅度一般要小于外向型性格的驾驶人。在跟驰时驾驶人对空间和时间距离的选择方面,无论是跟驰距离还是时间间隔,气质类型对非专业驾驶人空间和时间距离选择的影响更加明显,并且各速度段内向型性格驾驶人选择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一般大于外向型性格驾驶人;相同气质类型的非专业驾驶人选择的时间间隔都要大于专业驾驶人。经研究建立了驾驶人生理心理特性与驾驶行为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分析驾驶人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汽车安全驾驶警告系统能根据驾驶员的驾驶状态、驾驶时间和驾驶环境等因素,对驾驶员进行监控,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自动驾驶中驾驶次任务沉浸等级对接管行为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搭建自动驾驶接管行为测试平台,设计事故接管场景,基于驾驶次任务(娱乐任务和工作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5 s和10 s)因素组合开发4个事故接管情景,招募被试参与驾驶模拟实验并采集驾驶人的接管行为数据,选择速度、横向偏移、接管反应时间和接管正确时间4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速度、加速度和车辆比功率(VSP)等表征驾驶特性的参数与车辆实际驾驶时的瞬时排放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为探究驾驶特性对国六轻型汽油车氮氧化物(NOx)瞬时排放的影响,在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2种驾驶风格下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了实际驾驶排放测试(RDE)。通过数据处理和建立RDE数据集,研究了不同驾驶风格下的车辆速度和加速度分布,以及两者对国六轻型汽油车NOx瞬时排放量的耦合影响。此外,为探究VSP与NOx瞬时排放量的关系,引入高斯曲线进行了散点拟合。结果表明:测试车辆的高NOx瞬时排放量主要集中在0~2 m/s2的正加速度区域,在激烈驾驶时排放量更大;激烈驾驶在VSP0~25 kW/t时都有高NOx瞬时排放量,高排放的VSP范围是正常驾驶的1.5倍。  相似文献   

15.
白云  石京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2):114-119
研究北京市驾驶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曼彻斯特驾驶行为问卷进行修订,考虑多种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对135名北京市汽车驾驶者进行问卷调查。经因子分析,得到5个驾驶行为因子分别是"错误"、"失误"、"非故意违规"、"故意违规"和"过激行为",符合预期的因子结构。对驾驶行为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驾驶行为紧密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驾驶者的自我评价和态度,如驾驶者对自己是否易受情绪影响的评价和对交通法规的态度等。驾驶培训经历,包括驾驶培训的地点和驾驶培训的时间跨度,也对驾驶行为存在一定影响。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与西方男家相比,中国汽车化历史较短,驾驶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自动驾驶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之前的测试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以及高精度测量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方式,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将驾驶模拟器运用到研究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已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虚拟驾驶场景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检测,通过组合虚拟驾驶场景的背景车辆、行人、交通灯、建筑、指示标牌等元素,研究将驾驶模拟器与虚拟驾驶场景的联合应用来测试自动驾驶车辆。设计了典型的交通场景,通过自动驾驶车辆和背景车辆的实时交互,研究自动驾驶车辆的各项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驾驶模拟器可以高度拟合人类驾驶体验,驾驶员通过驾驶模拟器控制背景车辆能够很好的模拟现实中的驾驶行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仿真测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条件自动驾驶预期接管场景下,预提醒(有预提醒和无预提醒)、速度差(30 km·h-1速度差和无速度差)和接管预留时距(5 s预留时距和7 s预留时距)对驾驶人接管绩效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设计了高速公路出口前的预期接管场景,进行接管过程的模拟驾驶试验.试验共招募39名被试(26名男性,13名女性),被试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驾驶技术尚不熟练者来说,开车时油门大、车速低,或者不该慢时车速很低,不该快时车速又很高,遇到情况就紧急制动等是常见现象,这种开车模式就会多耗油。因此,要想做到开车省油,必须在驾驶汽车的基本功上下功夫。任何一个不正确的驾驶动作或失误操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汽车的油耗。驾驶技术对汽车油耗的影响,贯穿在整个汽车运行过程中,从起步、换档、转向、制动、减速和停车等各种动作都要运用自如,正确无误。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路上的车流、人流、道路和气候等情况都是在不断变化。驾驶人要能随时随地依据变化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置,利用有利条件,使汽车少耗油,以行驶更多的里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长时驾驶任务中驾驶人脑力负荷多维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构建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动态测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研究缺少对脑力负荷动态变化的深入分析,尚未能揭示脑力负荷多维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设计基于模拟驾驶场景下不同任务难度的时间纵向驾驶任务仿真试验,采用双因素(3任务难度×6时间段)组内试验设计,记录了驾驶人脑力负荷的主观测评、驾驶行为绩效以及眼动、皮电和心电等多模态生理测评指标数据,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脑力负荷多维特征在长时驾驶任务中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在长时驾驶任务中,随着驾驶时长增加,驾驶人的主观脑力负荷产生累积增加现象,驾驶行为绩效变差,瞳孔直径先快速变小后趋于平稳,皮肤电导水平先快速变大后趋于平稳,心率变异性pNN20指标随时间缓慢降低,心率低频与高频的能量比LF/HF在一段时间平稳后变大。任务难度对主观脑力负荷、驾驶行为绩效、眼动及皮电指标都有显著影响。不同任务难度下脑力负荷特征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研究结果揭示了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多维特征变化趋势,可为进一步探究长时驾驶任务中脑力负荷的动态测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驾驶中使用手机通话存在安全隐患,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交通事故.从驾驶时使用手机的原因切入,分析了手机使用对驾驶的影响.手机使用引起驾驶分心从而影响驾驶行为.总结国内外手机对驾驶影响的研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