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到港船型的多样性和随机性,建立不同船型组合下的沿海散货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定义到港船舶吨级的加权平均值为船型组合的特征吨级,研究船型组合对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船型组合对沿海散货港区航道通过能力有显著影响;航道通过能力与船型组合的特征吨级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并且通航历时越大,航道通过能力对船型组合越敏感。  相似文献   

2.
文中改进了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定义;提出了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定义中代表船型的选取标准;给出了以船舶数量和货运量为指标的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分析了青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风、流致漂移量等影响因素,基于弯曲航道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船舶行为特征,构建弯曲航道通航能力计算模型。运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长江江苏段弯曲航道通航能力计算软件,可快速实现不同环境和代表船型条件下弯曲航道上、下行通航能力的计算与分析,数值实验结果验证计算模型和软件的有效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设计船型是码头设计的基础,是码头靠泊等级、结构设计、水域尺度设计的依据。上海Ⅵ级及以下航道里程约占总航道里程的75%,现状通航船舶、航道代表船型、码头设计船型之间差异较大,码头设计等级与通航船型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增大,给内河码头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带来很多不便。通过梳理分析关键问题,研究分析现状通航船型、码头设计船型、航道代表船型之间的异同点,最后经理论计算和结果复核论证,提出上海市内河码头设计船型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不同尺度船舶出现频率因子对航道通过能力模型加以改进,并对厦门港航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在单向通航影响因素下,主航道、海沧航道和东渡航道年通过能力分别为8.9万艘、5.8万艘和10.6万艘,3条航道的利用率分别为0.48、0.56和0.22。海沧航道已处于饱和状态,主航道接近饱和状态,东渡航道利用率最低而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该模型能为计算航道通过能力提供一种新方法,计算结果可供港航管理部门未来航道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内河航道特征提出航道服务水平概念及指标;以内河和渠化航道标准船型为依据对内河航道服务水平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服务水平等级;将船舶交通流理论和航道服务水平相结合建立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淮河出海航道运行资料为依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并与设计水平年货流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供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评估、维护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桥区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韩非非  李俊星  张玮 《水道港口》2010,31(5):533-536
结合船舶领域概念及桥区限制性航道船舶航速公式,采用标准船型船舶吨位与船舶长度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推求两者关系。引入加权平均船型概念,建立桥区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与以往公式进行对比认为,文章提出的方法结果较为准确,计算过程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颖  薛晓晓  商剑平 《水运工程》2016,(10):157-161
针对广州港深水航道工程实例,对船舶到达锚地、进入航道、在泊作业和船舶离港的作业全过程进行分析。在考虑潮汐、多支汊航道管制规则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复杂航道系统仿真模型;在预测运量和船型发展的基础上,基于服务水平分析不同航道拓宽方案的通过能力,为航道拓宽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丙贵 《珠江水运》2013,(22):75-79
通过对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航道现状和碍航特性的分析,结合营运组织论证结果、航道规划确定设计代表船型,计算航道尺度,提出两种航道尺度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定分段的航道尺度方案为优选方案,经验证该方案在工程技术上是合理的。本研究提出的方案思路可为我国内河特别是山区渠化河流航道整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绍武  曾冬  祁泽鹏 《水运工程》2016,(11):108-113
采用工程仿真软件SIMIO分别对秦皇岛港10万吨级航道及规划的20万吨级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模拟。首先用2014年秦皇岛港泊位和航道设施及到港船舶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的年到港船舶数及航道货运量与实际统计结果基本相符;结合仿真结果,对两航道的货运量、船舶平均待泊时间AWT以及港口服务水平随船舶平均到港时间间隔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讨论了航道及泊位利用率随港口服务水平的变化;针对10万吨级航道,对比了仿真与航道利用率法的年通过能力结果,并指出确定航道通过能力时考虑港口服务水平及港内作业各环节相互关联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杨锴  陈勇 《珠江水运》2006,(6):41-42
通过对比新旧国标对通航船闸有效尺度的要求,结合梅江、汀江现状船型和推荐船型尺度,分析计算其通过能力,评价已建、在建和规划的通航船闸对航道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新旧国标对通航船闸有效尺度的要求,结合梅江、汀江现状船型和推荐船型尺度,分析计算其通过能力,评价已建、在建和规划的通航船闸对航道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更  许才广 《水运工程》2019,(9):181-185
为研究深圳港铜鼓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港航系统作业流程,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构建了深圳港铜鼓航道仿真模型。基于不同水平年分航段、分吨级、分货类的通航船舶艘次预测结果,通过仿真试验,对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可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缩短船舶等待航道时间、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分析了老铁山水道-曹妃甸深水航路各航段的航道条件,并选取VLCC、大型散货船以及集装箱船作为代表船型,使用风流漂计算模型在不同风、流、航速的条件下对代表船型航行所需的航道宽度进行计算分析,为大型船舶在该深水航路内的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道 《水运工程》2011,(7):131-135
通过对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现状、船型现状的调查研究及运量的预测分析,结合京杭运河标准船型,提出了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设计船型,据此分析研究沙颍河航道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航道尺度,对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对水道航道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跨河建筑物净空尺度的限制条件,提出太平洲捷水道仅能开辟为3 000吨级及以下航道。通过核算太平洲捷水道的航道通过能力,综合分析预测航道尺度提高后,两岸岸线开发和分流主航道船舶所带来的通航船舶尺度和数量的变化,合理确定了设计代表船型。根据设计代表船型所需航道尺度计算,提出了太平洲捷水道设计航道尺度标准为5.0 m×200 m×450 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可为太平洲捷水道的设计航道尺度标准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麦加宁 《水运工程》1997,(10):26-27
简述广西钦州港万吨级航道工程的初设和施工图设计中对航道方案确定,乘潮水位、设计船型、航道富裕水溶的计算和助设施、挖泥船选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东营港几项航道整治建筑物工程的实践和与传统技术的比较,介绍水力插板在建设航道拦沙堤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珠海港高栏港区LNG码头及航道疏浚工程概况。基于LNG船舶航行时的特殊安全要求建立航道通过能力影响模型,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LNG船舶对高栏港主航道船舶通过能力影响程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降低LNG船舶对主航道影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港的到港船型、周边港口的航道等级及船型预测,分析确定航道的等级、大型船舶的吃水及通航宽度,分析船舶航行的适应性,为航道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