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NG船是一种高附加值船舶,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看好。LNG船基本分为两种液货舱运输方式:莫斯独立舱(包括球形及自立角型)和薄膜舱方式。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世界LNG船的发展动态、建造特征、动力装置及其标准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LNG船是一种专门用于运输天然气的特殊船舶,具有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等特点。本文研究LNG船舶围护系统物流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关键路径算法和甘特图分析法,对LNG船舶围护系统的物流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对各项原材料及配件的生产及物流周期进行计算,建立JIT物流模式,有效降低物流风险,控制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19,(3):1-4
2018年全球造船市场新船价格同比明显回升,全年新船订单量、完工量显著下降。中国接单量、持单量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修船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展望全球船舶市场未来发展,航运市场基本面持续向好,全球新船价格缓慢回升,新需求更倾向于高附加值船型,中国对天然气需求增长带动LNG船订单增长。  相似文献   

4.
占雷 《中国水运》2015,(1):34-35
对新型混合动力燃料(LNG)船舶检验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最新的LNG燃料动力船规范,重点对采用本质安全型机舱船舶的检验要求做了具体叙述。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LNG船舶作为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本身配置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具备智能化升级的基础,参考国内外智能船舶规范和相关案例,以国内首建的中小型LNG船"海洋石油301"3万m~3LNG运输船为例,结合现有船舶配置,分析实现智能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首次由我国主导制定的液化天然气(LNG)船用设备国际标准ISO 21157:2018《船舶和海上技术低温球阀设计和试验要求》、ISO21159:2018《船舶和海上技术低温蝶阀设计和试验要求》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高技术船舶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也必将为我国LNG船用设备国产化增添助力。1"首次"是如何诞生的LNG船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典型代表,低温阀门是LNG船的重要管系设备,应用于零下196℃  相似文献   

7.
<正>在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液化天然气(LNG)船作为高技术船舶被特别点名。为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突破"大而不强"的瓶颈,LNG船已成为不少船企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但是,这一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明珠"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其市场长久以来一直被少数日韩船企所垄断。据业内知名研究机构的预计,韩国三大船企——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与现代重工几乎占据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LNG动力船,业界需要有放眼世界的战略和行动。当下,在政策和市场的双向驱动下,我国内河船舶"油改气"进程再提速。业内人士预计,按照目前试点船舶所要求的7年以下船龄计算,船舶"油改气"市场规模或高达300~600亿元,加上新建船舶市场,市场总价值有望达到上千亿元,LNG动力船有望成为继LNG动力车之后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产业链。那么,如何使这一产业获得科学、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让业界能够共享这一"盛宴",值得业界深思。  相似文献   

9.
殷毅 《中国船检》2012,(11):30-32
2010年8月,一艘被誉为我国长江混合动力第一船的"武拖轮302号"在武汉首航成功。这是一艘使用柴油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燃料的双动力船舶,其最大特点是"低碳航运",被媒体称"实现了中国内河航运清洁能源船舶‘零’的突破"。整整两年时间过去了,虽说全国各地相继有多艘"蓝色动力船"试航成功并投入运营,但似乎有些"雷声大雨点小"。那么此类"低碳船"到底命运几何?国家对内河船使用LNG这一清洁能源给予哪些扶持政策?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原副司长胡卫平。  相似文献   

10.
警惕高技术背后的高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萍 《中国船检》2004,(4):24-27
客滚船是连接岛屿与大陆的交通工具,主要用于装运卡车、小汽车、游客以及提供船上游客住宿和娱乐服务,是典型的高技术船舶。它集高速、安全、平稳、低耗、设备先进、注重环保于一体,建造技术难度极大,与LNG船一道,被誉为造船领域里两颗最耀眼的明珠。建造客滚船,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蕴含着可观的经济价值。然而,国内某著名造船企业在承建了两艘世界顶级客滚船后,不仅没有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反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就在于只看见了高技术后面的高附加值,却没有看到暗藏的高风险。在世界船舶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国际造船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趋之若骛的今天,如何规避订单中的高风险,是中国造船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