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磊  王亚  罗兵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3):112-115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是反舰导弹抗干扰能力研究的主要对象。文章提出了通过缩短末制导雷达自导作用距离提高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干扰能力的方法,分析了在应用上存在与自控终点散布增大的主要矛盾,通过仿真实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在满足指定捕捉概率下自导作用距离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2.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抗干扰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双极化处理,是末制导雷达提高抗干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论文论述了雷达信号极化检测原理,通过舰船目标与典型干扰的极化特征差异对比,结合试验数据仿真结果分析发现,舰船目标的去极化特性较弱,采用双极化处理手段,对末制导雷达跟踪过程中的目标识别与干扰信号剔除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导弹雷达末制导技术以及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研究,强调了搜捕方式对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重大影响,对反舰导弹雷达末制导技术以及搜捕方式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胡生亮  杨庆  贺静波  刘忠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12):88-90,117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普遍采用单脉冲跟踪体制。尽管质心干扰最终效能受多方面影响,但舰艇和干扰源的目标散射特性是影响质心干扰效能的最基本方面。因此,从目标散射特性和单脉冲末制导雷达对目标信号处理过程入手,是研究质心干扰效能一条可思考的途径。本文从信号级入手,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研究了质心干扰条件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跟踪方位概率密度函数,并通过不同信噪比条件下跟踪方位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对比,验证了本研究思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末制导雷达搜索方式已知的条件下,建立了空舰导弹射前目标指示精度模型。引入误差分析的思想,综合考虑自控终点散布误差引起的末制导雷达有效搜索区域的变化,修正了目标指示精度模型。采用解析算法,在不同末制导雷达搜索扇面角、不同开机距离的情况下,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射前最低目标指示精度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目标指示精度模型的正确性,搞清了影响目标指示精度的各种因素,为反舰导弹目标指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气波导环境通过改变电磁波传播特征会影响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的捕捉。在此针对地形抛物模式(TPEM)的不足及应用于分析末制导雷达时存在的误差,引入垂直递变衰减率计算方法对该模式进行了改进;结合雷达性能评估方法,利用试验对改进后的模式进行了验证;在不考虑信号处理的情况下,仿真分析了不同波导环境下末制导雷达对小目标的捕捉能力,并同时考虑了开机高度,制导频率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反舰导弹末制导参数对箔条冲淡干扰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生亮  林龙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3):98-100,105
箔条冲淡干扰是水面舰艇对抗雷达末制导反舰导弹的重要手段之一,冲淡干扰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分析了方位搜索角和距离搜索波门等末制导雷达参数对箔条冲淡干扰效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消除影响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8.
箔条干扰是三种无源干扰方式中最廉价、高效和使闲广泛的一种。由于这种干扰降低了反舰导弹的命中概率,因而各军事国家纷纷仿效研制,使其发展完备、种类繁多。箔条干扰的发展又使世界军事家和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致力于研究抗箔条干扰措施,从而又促进了末制导雷达抗箔条干扰技术的发展。两者的相互依存和作用,不断孕育着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与箔条干扰武器的新对抗。  相似文献   

9.
反舰导弹打击近岸目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反舰导弹捕捉目标原理和导弹自控终点误差的基础上,研究了可变扇面角和自导距离的反舰导弹对近岸目标攻击时,末制导雷达装订参数及导弹射程等要素的变化对近岸目标捕捉的影响。给出了算例,可为目标捕捉分析和作战指挥人员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数字仿真、实物和半实物仿真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直接信号注入”的方式,设计实现了反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围绕导引头末制导雷达回波信号的生成、注入,以及导引头输出数据的建模分析,详细研究了目标回波、箔条干扰、杂波等雷达信号环境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设计了导引头信号注入装置,并实现了根据导引头输出数据模拟反舰导弹机动弹道及反舰导弹性能的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1.
单舰舰空导弹对空防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防御反舰导弹的有效兵器之一,舰空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决定了舰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舰空导弹的反导能力主要取决于舰空导弹的单发命中概率、目标的性质及对不同来袭方向反舰导弹的抗击次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和影响舰艇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双基地雷达因采用收发分置、无源被动接收的技术体制而被认为是对抗电子干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在对双基地雷达的抗干扰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抗干扰角度对双基地雷达的布站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兴明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9):106-108,153
文章首先,对集研发辅助、抗干扰性能综合评估和部队培训多功能于一体的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仿真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其次,讨论了仿真系统的结构,仿真方法的选取,抗干扰性能的评估准则和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类的设计。最后,应用C#高级编程语言及其相关环境.NET Framework完成了仿真系统主要用户界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对编队目标的全捕概率研究是中远程反舰导弹目标选择和火力分配的重要环节,以单目标的现在指示点作为瞄准点无法保证获得全目标最优捕捉概率,论文在分析典型目标编队队形结构和其机动以及导弹自控终点散布的基础上,结合末制导雷达搜索模型,通过试验仿真的方法确定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佳瞄准点及攻击航向,并分析了影响全捕概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反舰导弹速度和机动性能的不断增大,现役舰载反导防御手段日显不足,迫切需要寻求新的防御手段。激光武器作为防御反舰导弹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跟瞄系统能否精确跟瞄反舰导弹是激光武器发挥效能的关键。文中从反舰导弹目标特性出发,采用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方法,对舰载跟瞄系统的跟瞄精度要求作出了分析,建立了直线飞行和机动飞行2种反舰导弹运动模型,并推导了跟瞄系统相对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控制量的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不同条件下舰载跟瞄系统的动态能力要求。经分析明确了舰载跟瞄系统的能力需求,可为舰载跟瞄系统的论证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超音速反舰导弹蛇行机动的突防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马良  郭巍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0):40-43
系统介绍了飞航导弹的突防技术,针对反舰导弹的“蛇行机动”突防技术分析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的突防规避策略,建立超音速反舰导弹“蛇行机动”的突防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超音速反舰导弹“蛇行机动”的突防优势,并设计出4种“蛇行机动”的突防方案,指出了“蛇行机动”对于提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反舰导弹作为一种精确制导武器,其发展备受各国关注。随着航路规划技术应用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反舰导弹开始具备航路规划功能。航路规划技术使反舰导弹具备了较强的火力机动能力,使发射平台可以通过火力机动弥补了兵力机动能力的不足,从而深刻影响了海军合同对海攻击战术。文章介绍了航路规划反舰导弹的战术特性,并对合同对海攻击战术进行定性分析,就航路规划反舰导弹对海军合同对海攻击战术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种精确制导反舰导弹的不断发展,水面舰艇将面临极大的空中威胁,反舰导弹防御技术已经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主要针对箔条干扰技术、舰空导弹抗击技术和舰艇反导过程中的电磁兼容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水面舰艇的单舰反导技术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反舰导弹突破近程舰炮武器系统防御阵地的战场需求,研究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的开火时机和命中概率数学模型,分析其对反舰导弹产生有效可靠的毁伤时的射击持续时间,计算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在中末段实施蛇行机动和跃升俯冲攻击时对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的突防概率,为导弹突防和舰艇近程防御方面的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